2002-10-28 11:08:38喵喵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看「雙瞳」

 我已經忘記上一回看國片(或者廣義地說,看華語片)是什麼時候的事,應該是「風月」吧,連「臥虎藏龍」都沒去看,可想而知,至少對我自己來說,今天去看「雙瞳」是很有意義的。
 首先要先確立的是:「雙瞳」不算是「國片」,而是廣義的華語片。美國資金與行銷、香港演員、美國演員、台灣場景,講的是國語和英語(同時夾雜台語),它算是「國片」嗎(就算是純粹台產國片,蔡明亮還是僑生呢,在這個地方談本土化老實說實在很無聊)?其次,「雙瞳」是一部商業電影,不必花太多時間討論意象或矛盾衝突,還是研究電影到底如何挖掘現在台北都會人的疏離感,電影就是電影,看故事,聽音樂,看演技,聽音效。
 故事結構很容易讓人想到「火線追緝令」,同樣都是宗教狂熱者實踐理想的過程,「火線追緝令」是殉道的試煉,「雙瞳」則是得道成仙的鋪陳。從片頭開始,這部電影呈現的風格就非常好萊塢,藉由一件又一件的離奇命案,直到最後由郎雄飾演的中研院院士盛教授的說明,觀眾才把命案、成仙,還有雙瞳連結在一起。懸疑,有;驚悚,夠,妙處在於所有好萊塢的商業片元素(如辦案新搭檔梁家輝和大衛摩斯建立默契的磨合過程,或是真仙觀裡大屠殺的視覺效果),都用台北街頭熟悉的印象調和(如檳榔西施、動輒拔槍的黑道大哥、警界的貪瀆風紀問題,以及不甚重視科學辦案,抗拒「外來勢力」的心態,當然還有電視記者蜂擁而上堵訪問,作SNG連線的場景),使這些商業元素進一步被「加持」,讓電影更有可看性。
 這部電影的攝影和音效剪輯我覺得是華語電影裡難得的佳作。雖然跑社會新聞的記者們看了大概都想偷笑,陳國富怎麼把堂堂台北市刑大拍的像廢墟(現實生活裡,真正的市刑大在武昌街延平南路口,市警局大樓旁邊),可是從頭到尾,鏡頭裡的台北市大部分不是黑夜就是陰天或下雨,就像「火線追緝令」一樣,片子裡的紐約幾乎一直在下雨,時時用影像傳遞沉重的壓力,直到爆發的那一刻。
 此外,本片的錄音工程相當用心,引進好萊塢的資金與技術畢竟不一樣,許多細微的聲音(如大衛摩斯在教堂命案現場開冷氣的聲音)都有紀錄,硬要雞蛋裡挑骨頭,在真仙觀裡開槍,卻沒有聽見彈殼落地聲,有點可惜。
 在我看演員算是比較弱的一環。表現最差的我覺得是楊貴媚,神情和說話都欠缺說服力,可能是因為她對法醫的了解與體會還是有限吧。梁家輝講國語還是聽得出口音,不太像是蘇澳鄉下出生的人(還得配上「火土」這個本土味兒十足的名字);大衛摩斯表現中規中矩,和他在好萊塢一樣,是非常稱職的「綠葉」,戴立忍的「哥兒們」氣質如果能再粗獷說不定會更好,郎雄薑是老的辣,盛教授戲份不多,畫龍點睛火力十足,至於劉若英,片尾的椎心哭喊和一開始對梁家輝的冷淡,好像不太搭調。
 片尾,對,最大的敗筆就在結尾,如果鏡頭在梁家輝的眼淚上停格,效果說不定好一些,看到突然冒出來的「有愛不死」那四個字,我發誓(不是屈臣氏的東西最便宜),樂聲戲院樂聲廳(一千個座位滿座呢)裡的觀眾有一半笑了出來,把前半段苦心經營的懸疑氣氛全部敗光,讓這樣的感覺只會停留在戲院裡,真是怪可惜的!
 噢,附帶一點:片裡警政署舉行記者會,主持的「署長」是前刑事局長楊子敬,真的是警察出身,他在保七總隊長任內退休,沒能幹上警政署長算是遺憾,不過在電影裡幹上了也不錯。可以肯定的是:看到這一段笑得出來的,應該都是社會記者!
 還有,如果陳國富願意花點時間,向台灣各廣電媒體商借現有的麥克風標誌,甚至情商記者客串一下,記者會或是SNG連線的場景看起來會更真實,更本土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