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2 08:44:04喵喵
永恆的Star Trek
根據外電報導,在知名的「星艦迷航記」Star Trek系列電視影集和電影裡,飾演星艦企業號(NCC 1701 Enterprise,也有人翻譯成「進取」號或「勇往」號)輪機長Montgomery Scott (暱稱Scotty)的加拿大籍演員James Doohan,在2005年過世,他的家人日前將一公克James Doohan的骨灰,和其他200位往生者的骨灰,一起放進一枚火箭,射進太空後再返回地球,完成了James Doohan前往太空的夢想。
到目前為止,Star Trek系列電影已經拍攝10集(第11集正在拍攝),出現過三次主要角色死亡的情節,分別是第二集「星戰大怒吼」的Spock,第七集「日換星移」裡的Kirk,以及第10集「星戰啟示錄」的Data,但是只在電影裡替Spock辦過一次葬禮,因此這次James Doohan的太空葬禮,對星戰迷(不論是對情節倒背如流的Trekky,還是根本把自己當成星際聯邦成員的Trekker)來說,確實是件大事。
在台灣,雖然也有不少的Trekky和Trekker,但是仍然是小眾中的小眾,因此這條新聞在此地,只不過是一條可能只會在星期假日出現在版面的小新聞,而且各媒體在處理這條新聞的時候,包括蘋果日報、TVBS,以及中視的相關報導,都忽略了Star Trek是個發生在太空船上的故事,所有對話都是海事用語(更精確地說,是海軍用語),因此把Scotty的職務Chief Engineer(輪機長)翻成了「總工程師」,真是有點可惜。
Star Trek電視影集最早出現在1966年,前後只播出三季,第一次播出的時候還沒有引發很大的迴響,卻在重播的時候成為熱門影集,於是在1979年由電視影集原班人馬演出「星艦迷航記」電影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到1991年為止,這批老演員一共演了六部電影,直到這些演員一個個年逾古稀,在銀幕上再也跑跳不起為止。隨後,由「銀河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系列影集(自1988年起連演七季)人馬演出四部電影,目前正在籌拍的第11部電影,則回到第一代「企業」號的Kirk艦長身上,回頭演起「前傳」(猶如「蝙蝠俠」拍攝前傳)。至於電視影集,則還衍生出「銀河先鋒」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重返地球」Star Trek: Voyager,以及前傳Enterprise,可說是美國娛樂史上影響範圍最廣,影響程度也最深遠的節目,是現在的「哈利波特」或「魔戒」完全不能相比的,大概只有「星際大戰」能夠相比。
Star Trek何以在美國社會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這是40年前美國第一部科幻電視影集,但是卻沒有刻意賣弄機器人、死光槍、外星人等生硬冷調的東西(雖然這些東西在影集裡無所不在),而是透過一艘以探索未知世界與文明的太空船的冒險故事,替大家建構了一個完整綿密複雜,卻完全是幻想出來的世界。尤其了不起的是Star Trek全系列電視影集和電影,將「科」的邊際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人忘記了裡面「幻」的成分,例如曲速warp、反物質、光雷photon torpedo、三錄儀tri-corder,其實都還只是幻想,但是卻讓觀眾認為這些科技總有一天會出現,顯見他們說故事的本領是非常高明的。
Star Trek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有多大?在登月計畫終止後,如果不是這一系列的電視影集引發熱烈迴響,美國未必會在1970年代末期就開始太空梭的研發計畫。NASA製造第一架進行無動力飛行測試的太空梭(當時是由一架改裝的Boeing 747背著升空,然後在空中放飛),就在美國民意一致的要求下(有40萬封信湧入NASA),命名為「企業」號,還邀請Star Trek電視影集原班人馬出席命名啟用典禮!
看過這一系列電視影集和電影的朋友,或許會覺得星艦人員使用的三錄儀tri-corder有點眼熟:這不就是現在天天可見的摺疊式手機嗎?事實上,具有類似掃描功能的儀器,已經被研發出來,雖然還沒有辦法像電視電影上看到的一樣輕便,但是誰能說再過一兩個世紀,人類的科技不會研究出那樣的科技呢?
正因為製造了這樣的「期待」,Star Trek成為40年美國社會的共同記憶,而且方興未艾,難怪James Doohan的太空葬禮,能吸引一大堆星艦影迷,穿著星艦制服為他送行,一個持續了40年的夢想,不能不說是奇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