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6 10:39:08喵喵

「兩岸經貿論壇」的採訪點滴

 繼去年造成兩岸三地轟動的「和平之旅」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4月13號出發,經香港前往北京參加國共兩黨舉辦的「兩岸經貿論壇」。對大家來說,大或許對國共兩黨60多年的恩怨不那麼有興趣,但是對那些跟著連戰,或是各自前往北京參加會議的大老闆們,卻一定很有興趣,這一趟採訪也發生了不少很有趣,或是很讓人感嘆的事情。咱們出發吧!
 這次飛北京的包機由中國國際航空擔綱,國航送包括記者在內的隨行團員每人一架1比280的B737-700模型機,以及一個實用有餘,但是欠缺美感的旅行袋。抵達北京當晚,胡錦濤便在中南海瀛台設宴為連戰接風,為了不讓台灣記者死盯著連戰不放,國台辦還邀請隨團記者餐敘,由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和主任助理張銘清作東。張銘清的「分身」小邰大家都很熟悉,自然也對「本尊」很熟悉。席間聽到他們對「扁馬會」小心謹慎但還算客觀的評價,算是意外的收穫。
 根據會場座次表,這次到北京參加經貿論壇的大老闆們包括:趙藤雄、蔡明忠、張國政、辜濂松、戴勝通、嚴長壽、王文淵、沈慶京、胡定吾、王又曾……也難怪民進黨政府會緊張,這些大老闆們不但代表台灣GDP的48%,同時也不乏和執政當局友好,甚至被歸類為「綠色企業家」的人士,而且橫跨各種產業,廣度深度兼具。會議結束當天,中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授權宣布15項「惠台措施」,其中7項和農業有關,4項和醫藥有關,同時也宣布承認「台灣教育當局」核發的高等教育學歷,這對過去幾年快速擴張,但質量卻迅速遭到稀釋的台灣大學生來說,是影響相當深遠的政策,很有可能間接讓往來於兩岸間的流動人口增加(但這並不代表去大陸一定就有搞頭,倘若能力不足,到哪兒都出不了頭);然而,好幾位金融界大老闆參加論壇,中方卻沒有宣布任何與金融有關的實質措施,顯示這場論壇其實還是「雷大雨小」,大家千萬不要因為論壇熱鬧地舉行,就忘了這一點。
 論壇結束後,連戰在大陸的重要行程去了一半,隨團記者的心情輕鬆不少。不像去年「和平之旅」只有短暫時間跑去王府井大街吃「吉野家」(你相信我們預付七萬元,居然沒有晚餐可吃嗎?),這會兒有時間湊人去了趟「鴨王」吃烤鴨。這個地方是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推薦的,因為王府井大街上的「全聚德」名氣太響,價錢太貴,「鴨王」或「便宜坊」名號比不上全聚德響亮,但價錢實惠得多。走出「鴨王」,迎面過來一個手拿飲料紙杯的小乞丐,央求這些吃得腦滿腸肥的人們施捨,聽他說話的口音,判斷是從河南鄉下來的。中國這幾年經濟快速發展,導致沿海和內陸,城市與鄉村巨大的建設、經濟與資訊落差,頓時成了活生生的現象,而不再只是抽象的統計數字或報導。
 接下來的重頭戲是4月16號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連胡會」。和去年略有不同,這次連胡會連戰改打紅領帶,胡錦濤打藍領帶,正好和去年互換,而且全程開放採訪。最有趣的是在會面同時,人民大會堂還是開放給外地來的一般民眾參觀。走出人民大會堂,看見耐心地排著長龍,頭上戴著一式的紅色便帽,遠從陜西寶雞來的旅遊團民眾,確實感受到在對外交流和資訊的開放下,連極權如中共都無法抵擋的變化。
 4月17號離開北京前,遊覽了一趟北京近郊的八達嶺長城。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我終於到了長城,但我還是不敢說現在我是不是好漢,原因是八達嶺段的長城早已成了遠近馳名的觀光遊覽區,現場不但有專供遊客騎乘拍照「到此一遊」的駱駝和白馬,也有川流不息的國內外觀光客。根據開車師傅表示:如果是五一或十一黃金週來八達嶺,根本不必走就能登上八達嶺長城頂端,因為遊客實在太多,大家都是被推上去的!
 在離開北京前,還有另一件事值得一提。來自內蒙的沙塵暴,16號深夜侵襲北京。一覺醒來,整個北京覆蓋了一層厚厚的沙,不過是一宿的功夫,停在室外的汽車,看起來就像是擺了一整年沒開!這趟沙塵暴苦了北京市的清潔工,他們的工作規定是早上7點以前就該打掃完畢,但是直到17號上午9點,還只掃完一半而已。好事之徒苦中作樂,在覆蓋了厚沙的汽車上塗鴉。
 離開北京,大家搭乘廈門航空的全新B737-700包機飛往福建福州。到了福州長樂國際機場(鄭和1405年下西洋便是在長樂一帶等待冬季信風出發,顯然福建人的血液裡一直帶有海上冒險的基因,來自漳泉地區的台灣先民也是如此)已是傍晚,我們前往下榻的福州市西湖大酒店,福建省安排連戰和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和連戰會面。這樣的會面原本應該只是禮貌性的會面,不料盧展工講起福建的歷史淵源,一講就是一個小時,講得張榮恭開始打瞌睡,連惠心開始換手支腦袋,甚至連方瑀還皺著眉頭咕噥「怎麼這麼久」,我們這些在場的記者,自然也聽得人仰馬翻。
 18號上午連戰到福州馬尾的「中國船政博物館」參觀。馬尾是清朝南洋艦隊的根據地,雖然南洋艦隊遠遠比不上北洋艦隊強大,但是畢竟還是有一百多年的傳統,馬尾海校還是出了不少傑出人才。很意外的是在現場還介紹了幾位馬尾海校出身的中華民國海軍(中共稱為「台軍」)將領,包括當過海軍總司令的鄒堅,當過海軍常次,還曾經以觀察員身分,實地參加諾曼地登陸戰的葛敦華,以及後來當到參謀總長的劉和謙。現場展出了劉和謙在1941年寫的一篇作文,題目是「海軍救國論」,被評分為優等。那年,劉和謙只有14歲。也正是因為他的馬尾海校出身,劉和謙在桂永清當總司令的時候曾經遭到整肅,這樣的經驗或許間接導致他對政戰系統的極度不信任。
 最諷刺的是博物館解說員在向連戰說明館藏和馬尾海校的光榮傳統時,一旁就擺著國府海軍輕巡洋艦「重慶」號的模型,以及重慶號「起義」的過程。熟悉海軍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重慶」號一度是國府海軍噸位最大的作戰船艦(現在已經被「紀德」級超越),但卻有一段我方稱為「叛變」,對方稱為「起義」的尷尬歷史。要是古代人修這段歷史,「重慶」號的故事肯定會和何基澧等所謂「抗日名將」一樣,放進「貳臣傳」裡,歷史評價不會太高,不知道連戰知不知道。
 顯然連戰並不知道。連戰參觀完博物館後,還是按照大陸的習慣,提筆寫了「中學為體西學用,馬江巨艦馭狂濤。他的字顯然比去年在南京中山陵寫的「中山美陵」要進步得多,大概有偷偷練過。
 下午全團拉車狂飆三小時,從福州飆到廈門。19號上午連戰先到漳州附近的馬崎村祭祖,為了歡迎連戰,馬崎村不但舖了一條兩線道的水泥路,據說中共中央還每戶補助6000元人民幣整修房舍,無怪馬崎村每棟房子外牆的二丁掛顏色都一樣!連戰在這裡發表簡短感言,內容其實很平淡,但是他引述去年西安後宰門小學的小朋友們歡迎連戰的話,在連氏祠堂前說「連家的列祖列宗們:爺爺,我回來了,我終於回來了!」為這段返鄉祭祖尋根之旅作了最有趣的注解。
 19號下午連戰到廈門大學演講。廈大的學術成就或不是最高,但是校園卻很漂亮,由於校地狹窄,部分大學部已經搬到漳州校區,原校址只留下研究院和大一大二。連戰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並且發表演講的大廳,擠進了超過3000名學生,甚至還有老師帶著學生硬往裡面衝,被警衛人員架開,真不知道連戰的魅力在哪!發表完演講,照例連戰又要題字,但這次麻煩得多。試想:連戰穿著博士袍,帽子上的穗在那兒晃來晃去,博士袍的袖子又很寬大,還得用「懸肘法」寫毛筆字,那是多大的挑戰!還好,他還是寫出來了,寫的是「泱泱大學止至善,巍巍黌宮立東南」。
 到廈大演講後,連戰還去鼓浪嶼遊覽。鼓浪嶼是個很漂亮的小島,島上嚴禁使用汽車,島上交通全靠電動車,所以空氣極佳。島上有極昂貴的別墅,還有很獨特的鋼琴博物館,倒是很值得專程走一趟看看。大家原本以為連戰在廈門行程到此為止,沒想到連戰在20號上午臨時加了個行程,要去看廈門的「台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這個集散中心是中共15項「惠台措施」之一,在正式宣布前就已經啟用。現場其實有很多水果紙箱是空的,畢竟台灣水果還得中轉才能到大陸,實際的銷售量很有限,況且這些台灣水果價格奇昂,也不是一般大陸人民消費得起的。台灣水果有多貴?以當令的楊桃為例,一箱10公斤的楊桃最便宜要150元人民幣,最貴要190元,約等於800元台幣一箱,一台斤要價將近台幣50元!
 連戰這趟訪問大陸的行程,只讓隨團記者跟到廈門,這8天還是有很多很有趣的事情可以一提:
 其一,這次隨團記者和承辦旅行社鬧得不太愉快,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很質疑旅行社的報價,而且隨團記者還住在離論壇會場的北京飯店很遠,又沒有寬頻網路的「首都飯店」裡,後來還是靠著國台辦人員的安排,搬進另一家檔次較低,但是距離近,而且網路還免費的「台灣飯店」,才算解決問題。不知道是否是這個原因,隨團記者20號回台的時候,從香港到台北的班機,大家居然全部升等到商務艙。這是我第一次坐商務艙,你問我感想如何,我只能說: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哪!
 其二,其實這次連戰的訪問,除了經貿論壇和連胡會之外,重要性已經遠不如去年的「和平之旅」,台灣記者自然會對新聞處理作合乎比例原則的調整,但是很奇怪,一起採訪的大陸媒體記者卻異常勇猛剽悍,動起手來比香港記者還要狠。我記得在馬尾「中國船政博物館」參觀的時候,一位中央台攝影和福建地方電視台攝影卡位起了衝突,差點打了起來,中央台的記者說「我是中央台的耶!」,地方記者馬上回啐了一句「中央台怎樣?我地方一條龍!」……好個「地方一條龍」,這大概可以解釋,「連胡會」全程不到一個小時,但盧展工和連戰會面時,光他一個人就講了近一個小時的「五緣六求」,反正天高皇帝遠,我「地方一條龍」嘛!
 其三,和去年的「和平之旅」一樣,隨行的台灣媒體記者,一樣成為大陸媒體關注的對象,大陸媒體記者訪問不到連戰,就忙著問連勝文,問連勝武,問隨行的媒體記者,連我也被訪問過。在「兩岸經貿論壇」的閉幕式上,不才低頭記筆記的樣子,還當場被新華社拍了下來,立刻登上網路。
 其四,這趟訪問隨行記者雖然少,但是有好幾位是以前長期採訪連戰的同業,在16號的記者會上,TVBS的楊鎮全兄發問,連戰當場答覆,鎮全兄以前也跑過連戰,連戰自然認得,答著答著連戰突然冒出一句:「老楊哪,這個問題你應該去問……」現場頓時傳出爆笑聲(當然,笑的都是台灣同業),「老楊」也成了鎮全兄的綽號,看來短時間內很難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