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9 18:31:42喵喵
閱聽人又愛又恨的電視新聞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九月八號發表網路民調,結果顯示公視、非凡和民視是最受觀眾歡迎且信賴的頻道,而TVBS-N、東森和中天則是最不被信賴,也最不喜歡的新聞頻道。
這項民調八月十三到三十一號在蕃薯藤網站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心目中最喜歡的新聞頻道前三名依次為公視(20%)、非凡(16%)及民視(12%);最不喜歡的新聞頻道則由TVBS-N(20%)居首,東森(15%)及中天(15%)並列第二。值得注意的是,最受民眾喜歡的公視、非凡及民視同時獲得最多民眾信賴;最不受民眾喜歡的TVBS-N、東森及中天等三家新聞媒體,亦最不獲民眾信任。在新聞內容品質評價部份,最為民眾所詬病的問題包括:主播記者不專業(18%)、內容誇大不實(16%)、政治包袱重(13%)及內容羶色腥(12%)等現象;而決定民眾選擇新聞頻道的因素則以記者專業性、新聞內容及收視習慣為多數考量。另外在「如果電視新聞台要減少一台,您認為要刪除哪一台?」的選項中,TVBS-N(23%)、東森(17%)、及中天(12%)、民視(12%)則分獲民眾認為最應予以刪除的前三名。
這個調查很難不讓人有其他的聯想。首先,廣電基金執行長林育卉自己對台灣電視新聞媒體就有很明顯的好惡,而且這好惡會讓人覺得和政治意識有密切的關係,也和「媒改社團」的意見一致,更和前一陣子新聞局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結果不謀而和(記得哪幾個頻道第一次審議就過關的?),再加上網路民調的取樣本來就有樣本分布不平均的問題(因為網路民調是上網的人自己去填問卷,「上網」就意味已經排除了不上網的人,在哪個網站接受網友進入填寫問卷,也意味著用上網習慣又「過濾」了特定對象),我們更別忘了網路民調是可以「灌爆」的(這份調查可以每天投一票),所以這樣的網路民調說老實話,和收視率調查一樣,在研究方法上很有問題,可以參考,但是不能作為研究引用的數據,更不能大張旗鼓拿出來做宣傳,或是當成政策研擬的依據。
公視雖然有新聞部,但是不處理有線台熱中的社會影劇新聞(所以公視新聞看起來就像是那種充滿理想的「憤怒青年」辦的社團刊物);非凡因為是以財經新聞為主的電視台,新聞選材自然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社會新聞上;民視的新聞編排確實比較「正常」,但是民視的股權持有及經營管理有怎樣的色彩,不必強調大家都知道。基於這些原因,這三個頻道的新聞當然看起來羶色腥新聞比較少,這跟大環境有關,不代表經營者的心態有多清新正常,說他們「最受歡迎」,是很有問題的。
不過,基礎有問題的網路民調不代表它一無可取,台灣的電視新聞很有問題,相信大家也不會否認。除了頻道和從業人員過多,降低了進入門檻,「稀釋」了專業能力與道德外,過多時段讓新聞的「比例」失衡也是原因之一。各新聞台每天都有至少十九個小時的新聞,這迫使他們必須把一些過去可能只會放在「綜合」或「短打」裡的新聞,拿來用其他重大新聞一樣的方式製作成新聞,不但要訪問,還要製作動畫或圖卡,甚至可能還要挑選不同切入角度作「深入探討」,由於這些原本屬於「綜合」級的新聞大多是社會新聞,呈現出來的整體新聞,自然是社會新聞充斥了。又因為怕觀眾看多了這些新聞會無聊,用戲劇化的誇張方式呈現新聞,也就成為必然的手法了。
這些都是老問題,如果要找出問題根源,我認為要根本改變傳播科學的研究方法,才有可能根本改變傳播工作從業人員的基本工作邏輯。稍微讀過一點或然率和數理統計的人都有這樣的基本認知:基於抽樣必然產生的誤差,發表統計數字一定會加上「信心區間」和「抽樣誤差值」等重要的參數,在正常的情況(有效樣本約一千零五十到一千一百份,信心區間百分之九十五,抽樣誤差值正負百分之三)下,差距在百分三以內的調查結果,在統計上被視為沒有差距,但是我們的電視媒體,每天卻為了百分之零點幾的收視率差距,在那裡動刀動槍,現在看來真是荒謬無比!
可是,國內從事傳播科學研究的學者專家,大部分從事的仍然是「質化」(Qualitative)的研究方法,絕少從「量化」(Quantitative)角度分析傳播界現象,收視率顯然是牽動台灣媒體生態的最關鍵因素,如何用更客觀的研究方法研究這些問題,應該是研究傳播科學的人下一步的功課。
此外,台灣的電視新聞媒體固然缺乏(也不尊重)專業,有過多八卦和羶色腥新聞,表現方式也確實太過戲劇化和綜藝化,但是,這些亂象在電視新聞存在這麼久,難道閱聽人不需要負起一些責任嗎?說也奇怪,電視台只要規規矩矩地作新聞,收視率馬上不振(例如民視),一搞羶色腥,收視率立刻捧場。對,就算大家都知道收視率在統計上的意義不大,但是大家都這樣搞,廣告商也以收視率作為買不買時段的依據,試問誰敢拿公司的生計開玩笑?
我贊成台灣的媒體亂象應該適度整頓,但做法應該是透過更合理,更貼近現狀的收視率調查方法,讓媒體的運作符合市場機制,透過網路民調讓公視成為「最受歡迎」的頻道並不是解決辦法,我更反對讓政府以「換照」的方式決定哪家媒體可以繼續經營,哪家必須在市場上消失。執行這項網路民調的廣電基金千萬不要忘記:有人喜歡桂花年糕,有人喜歡臭豆腐,有人愛看公視,也有人就是愛看「蓬萊仙山」或「彩虹」,政府無權充當「教化」民眾的角色,我們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有能力欣賞「憤怒青年」式的電視新聞,就像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能欣賞「歌劇魅影」,我們的社會畢竟是個民主多元開放的社會,在上位者千萬不要忘記:I have the right to be an asshole!
這項民調八月十三到三十一號在蕃薯藤網站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心目中最喜歡的新聞頻道前三名依次為公視(20%)、非凡(16%)及民視(12%);最不喜歡的新聞頻道則由TVBS-N(20%)居首,東森(15%)及中天(15%)並列第二。值得注意的是,最受民眾喜歡的公視、非凡及民視同時獲得最多民眾信賴;最不受民眾喜歡的TVBS-N、東森及中天等三家新聞媒體,亦最不獲民眾信任。在新聞內容品質評價部份,最為民眾所詬病的問題包括:主播記者不專業(18%)、內容誇大不實(16%)、政治包袱重(13%)及內容羶色腥(12%)等現象;而決定民眾選擇新聞頻道的因素則以記者專業性、新聞內容及收視習慣為多數考量。另外在「如果電視新聞台要減少一台,您認為要刪除哪一台?」的選項中,TVBS-N(23%)、東森(17%)、及中天(12%)、民視(12%)則分獲民眾認為最應予以刪除的前三名。
這個調查很難不讓人有其他的聯想。首先,廣電基金執行長林育卉自己對台灣電視新聞媒體就有很明顯的好惡,而且這好惡會讓人覺得和政治意識有密切的關係,也和「媒改社團」的意見一致,更和前一陣子新聞局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結果不謀而和(記得哪幾個頻道第一次審議就過關的?),再加上網路民調的取樣本來就有樣本分布不平均的問題(因為網路民調是上網的人自己去填問卷,「上網」就意味已經排除了不上網的人,在哪個網站接受網友進入填寫問卷,也意味著用上網習慣又「過濾」了特定對象),我們更別忘了網路民調是可以「灌爆」的(這份調查可以每天投一票),所以這樣的網路民調說老實話,和收視率調查一樣,在研究方法上很有問題,可以參考,但是不能作為研究引用的數據,更不能大張旗鼓拿出來做宣傳,或是當成政策研擬的依據。
公視雖然有新聞部,但是不處理有線台熱中的社會影劇新聞(所以公視新聞看起來就像是那種充滿理想的「憤怒青年」辦的社團刊物);非凡因為是以財經新聞為主的電視台,新聞選材自然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社會新聞上;民視的新聞編排確實比較「正常」,但是民視的股權持有及經營管理有怎樣的色彩,不必強調大家都知道。基於這些原因,這三個頻道的新聞當然看起來羶色腥新聞比較少,這跟大環境有關,不代表經營者的心態有多清新正常,說他們「最受歡迎」,是很有問題的。
不過,基礎有問題的網路民調不代表它一無可取,台灣的電視新聞很有問題,相信大家也不會否認。除了頻道和從業人員過多,降低了進入門檻,「稀釋」了專業能力與道德外,過多時段讓新聞的「比例」失衡也是原因之一。各新聞台每天都有至少十九個小時的新聞,這迫使他們必須把一些過去可能只會放在「綜合」或「短打」裡的新聞,拿來用其他重大新聞一樣的方式製作成新聞,不但要訪問,還要製作動畫或圖卡,甚至可能還要挑選不同切入角度作「深入探討」,由於這些原本屬於「綜合」級的新聞大多是社會新聞,呈現出來的整體新聞,自然是社會新聞充斥了。又因為怕觀眾看多了這些新聞會無聊,用戲劇化的誇張方式呈現新聞,也就成為必然的手法了。
這些都是老問題,如果要找出問題根源,我認為要根本改變傳播科學的研究方法,才有可能根本改變傳播工作從業人員的基本工作邏輯。稍微讀過一點或然率和數理統計的人都有這樣的基本認知:基於抽樣必然產生的誤差,發表統計數字一定會加上「信心區間」和「抽樣誤差值」等重要的參數,在正常的情況(有效樣本約一千零五十到一千一百份,信心區間百分之九十五,抽樣誤差值正負百分之三)下,差距在百分三以內的調查結果,在統計上被視為沒有差距,但是我們的電視媒體,每天卻為了百分之零點幾的收視率差距,在那裡動刀動槍,現在看來真是荒謬無比!
可是,國內從事傳播科學研究的學者專家,大部分從事的仍然是「質化」(Qualitative)的研究方法,絕少從「量化」(Quantitative)角度分析傳播界現象,收視率顯然是牽動台灣媒體生態的最關鍵因素,如何用更客觀的研究方法研究這些問題,應該是研究傳播科學的人下一步的功課。
此外,台灣的電視新聞媒體固然缺乏(也不尊重)專業,有過多八卦和羶色腥新聞,表現方式也確實太過戲劇化和綜藝化,但是,這些亂象在電視新聞存在這麼久,難道閱聽人不需要負起一些責任嗎?說也奇怪,電視台只要規規矩矩地作新聞,收視率馬上不振(例如民視),一搞羶色腥,收視率立刻捧場。對,就算大家都知道收視率在統計上的意義不大,但是大家都這樣搞,廣告商也以收視率作為買不買時段的依據,試問誰敢拿公司的生計開玩笑?
我贊成台灣的媒體亂象應該適度整頓,但做法應該是透過更合理,更貼近現狀的收視率調查方法,讓媒體的運作符合市場機制,透過網路民調讓公視成為「最受歡迎」的頻道並不是解決辦法,我更反對讓政府以「換照」的方式決定哪家媒體可以繼續經營,哪家必須在市場上消失。執行這項網路民調的廣電基金千萬不要忘記:有人喜歡桂花年糕,有人喜歡臭豆腐,有人愛看公視,也有人就是愛看「蓬萊仙山」或「彩虹」,政府無權充當「教化」民眾的角色,我們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有能力欣賞「憤怒青年」式的電視新聞,就像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能欣賞「歌劇魅影」,我們的社會畢竟是個民主多元開放的社會,在上位者千萬不要忘記:I have the right to be an assh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