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7 13:30:41喵喵

蒙塵晦暗的「白色巨塔」

 你有過為了住進醫院,透過關係向醫院請託的經驗嗎?
 你在面對醫生的時候,想過該不該包個紅包嗎?
 你有過花了大半天時間掛號排隊,結果醫生只花了三分鐘時間看診,就打發你去領藥的經驗嗎?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這次邱小妹被酒醉的父親打成重傷,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第一時間決定轉院,結果因為各醫院都說「沒病床」,這個命在旦夕的小女孩被送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還在和死神戰鬥。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抓住這個機會,大批馬英九市府團隊「冷血無情」、「昏迷指數三」、「晉惠帝」,弱智的台灣電視媒體如同跨年晚會捷運站電扶梯傷人事件一樣,跟著起鬨罵這罵那,沒有人注意每天進出捷運站的有一百多萬人,一個人跌倒市府就成了十惡不赦的混蛋,這次則是跟著政治人物批衛生局,批仁愛醫院,突顯家屬的可憐,卻忽略了其他的問題。
 仁愛醫院有沒有疏失?當然有,這一點無庸置疑。值班的醫師沒有在第一時間親自看診,透過電話「隔空問診」就決定轉診,而且仁愛醫院仍然有可以在加護病房暫時挪出病床的能力,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即使邱小妹的重傷,很可能讓她不論送到哪裡,情況都不太樂觀,仁愛醫院作這樣的處置,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相關的醫生在事後才到台中表達關切,對照事發當時的處理態度,這個關懷實在來得太遲了。
 我為什麼說台灣的電視媒體「弱智」?政治人物要在這個事件裡卡位獲利,是政治人物的職責與本能,媒體記者有義務在紛雜的訊息中,過濾觀察出問題的本質。
 老實說,我對邱小妹的家屬很不諒解。整件事的關鍵在於邱小妹被酒醉的親生父親打成重傷,不論是邱小妹的媽媽、外公、舅舅還是姑丈,如果他們這麼關心邱小妹,為什麼他們願意讓邱小妹跟著十五歲就有犯罪前科,失業又有酗酒習慣的父親?如果他們這麼愛邱小妹,在夫妻兩人協議離婚的時候努力爭取監護權,是不是比發生憾事後再出面「關切」更實際?除非法官是白痴笨蛋,會把小孩監護權判給這樣一個人,前提應該就是「母親根本不要」。童綜合醫院公佈捐款帳戶,家屬可能會提出國賠要求,相較於他們當初把邱小妹留給父親,現在卻又一個個冒出來,所有動作會讓我懷疑家屬真正要的,可能不只是邱小妹而已。
 我不希望是這樣,但是媒體有必要有義務提出疑問,進而查明真相,而不是在這些家屬出面的時候跟著可憐。
 更多的問題是本案暴露出台灣醫界長期存在的問題。
 一言以蔽之,台灣社會傳統上對醫生有高度的尊重,這樣的尊重老實不客氣地說,已經到了「病態」的地步。
 或許是受到日本佔據台灣期間,不讓台灣人讀法政的影響,直到現在,台灣社會還是有讓最精英的青年讀醫的傳統。高中分組的時候,成績比較好的人選自然組,更優秀的人選擇讀生物,格外優秀的人以考上醫學系為終極目標。在我讀高中考大學的年代,台灣還只有六個醫學院,所有最優秀的學生全部往醫學院擠,有的甚至為了考上醫學院,不惜一再重考,最起碼也要考上國防醫學院,當軍人沒關係,著眼的以後當醫生。在這樣的環境裡,台灣社會自然對醫生這一行有極為崇高的尊重。
 當年想考醫學院沒考上,所以我並不知道醫學院給這些可以說是台灣最優秀的人才們什麼樣的知識與道德的訓練。不過,當這些優秀人才熬過了實習醫生暗無天日的生活,成為正式的醫生後,便成了天之驕子,最基層的「住院醫師」是病人尊敬的專業人士,「主任」或「總醫師」在病人的眼裡,則像天神一樣崇高。如果成了「一代名醫」,不必多說,他的每一句話都是聖旨。如果發生醫病糾紛,醫生只要一句「這是基於專業的判斷」,病人就沒得說了,因為我們根本不懂醫學的任何專業知識,我們何德何能,可以對醫生的判斷提出質疑?即使把醫病糾紛案件移送醫師公會處理,在「高度專業」和「醫醫相護」的前提下,最後也是不了了之。還記得北城醫院的打錯針事件嗎?當時對醫生的處分不就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嗎?還記得當消保法將醫療行為納入規範,也就是可以引用「無過失責任」原則的時候,醫界不是出現大反彈嗎?當健保出現巨額虧損的時候,有人檢討給付制度,有人認為應該漲價,有人痛批「卓越計畫」,但所有的批評都是從醫界的角度出發,鮮少有人從病人,尤其是經濟弱勢病人的角度,思考健保現有的結構性問題。
 在台灣,醫病關係是極度不對稱的,醫生享有專業知識和資訊的高度優勢,不論是病人還是醫改團體,事實上都沒有辦法進入這個系統,一窺這個members only的大俱樂部裡的堂奧。事後調查發現說謊又偽造病歷,謊稱檢查過邱小妹電腦斷層片才決定轉院的醫生林致男,我認為他作成轉院決定的方式,只是醫生處理類似問題時,慣常使用的手段。如果邱小妹被送到基隆長庚、林口長庚、桃園敏盛,甚至新竹國泰,即使邱小妹沒能救回來,大家還是會以諒解的心情看待醫生的決定,問題在於經過一段踢來踢去的過程後,邱小妹居然被送到台中,才讓整件事情變得大條無比,不然我可以跟你保證,病患被當成人球踢來踢去的悲劇,每天都在上演,醫生自以為是,不肯花時間與心思檢視病患,以「望聞問切」的方式與病患溝通,也不是希奇事,病患還是只能無助地期待醫生的「垂憐」,希望醫生心情好,希望醫生的政治立場和我一致,希望醫生有時間,能把我的病看好。
 由於長時間的病態尊重,台灣的「白色巨塔」早已蒙塵晦暗,這次發生邱小妹事件,如果能讓台灣徹底地檢討台灣醫界的陋規,讓醫生回歸「人」的本質,而不再讓病患眼中的醫生帶有「神」的色彩,醫生作的決定關乎人命,不要讓醫生面對病患,作出判斷的時候,產生任何「差別心」,不論是邱小妹還是趙翊安,一樣全力搶救,這將是邱小妹給台灣社會最大的貢獻。

後記:經過調查,外界竟然發現,住院總醫師林致男一個月要值十五次班,每次至少待命三十六小時,這樣的工作壓力,是否間接造成林致男以比較輕忽的態度面對急診室的壓力?在此我無意為林致男開脫,但是同樣值得大家省思。此外,檢方提訊邱小妹的父親,他坦承平常就這樣打小孩,也表示夫妻當初協議離婚的時候,作媽媽的從頭到尾就不要小孩,邱小妹的監護權才會歸他。這樣看,邱小妹的家屬們在案發後的熱切反應,確實透露著一些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