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6 22:45:00喵喵
認識阿富汗
美國佔領阿富汗已經好一段時間了,您對阿富汗了解多少?為什麼賓拉登和歐瑪對自己深具信心?這裡面有多少是宣傳,又有多少是事實?阿富汗是個什麼樣的國家?美國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會不會成為另外一個越戰?
我在一九七八年的中文版「讀者文摘」上,找到一篇名為「阿富汗獵奇」的報導,作者是Christopher Lucas,對阿富汗人強悍的民風,有很深刻的敘述,提供您參考。文中夾雜的註解是我依照現在已知的歷史及時事資料作的補充,希望能盡量週全完整,也希望對您面對及處理相關資訊時能派上用場,而非只是一味地接受CNN的觀點。
中亞荒涼的大草原上,三百名騎士在一陣塵土飛揚的漩渦中,策馬迎面飛馳而至,奔竄的鐵蹄驀然停止,馬群紛紛人立,然後再向前衝,鬧成一片。一個騎士低頭衝向馬群,他一隻腳踏馬鐙,倒掛馬背,猝然撲向地面,抓著一隻無頭小牛的腿塞在右股下絕塵而去,其餘的騎士轟然呼嘯,全速追趕。
這些包頭巾、穿長靴的部落族人正在玩「巴札卡施」(buzkashi),一種介乎馬球和騎兵衝鋒的野蠻遊戲(按:如果看過「第一滴血第三集」,就應該看過這樣的遊戲),誰都可以參加。騎士要贏得勝利,必須帶著那從地上抓到,塞滿溼沙,重約四十五公斤的小牛屍「球」,繞過五公里外的一根木桿,然後奔回放入起點處用粉筆畫的圈內。參加的熟練高手稱為「卓班達士」(chabandaz),殘暴地扭打格鬥,爭奪牛屍,馬鞭揮得劈啪響,運用訓練有素的馬上衝鋒絕技,在瘋狂的人喊馬嘶中橫衝直撞,這種聲勢奪人的騎術真是前所未見。
經過四小時的兇猛爭奪戰,冠軍卡廉終於擊敗了其他騎士,跑回起點,把牛屍拋入勝利者的圈內。混戰中,我看見那些無畏騎士有三人撞傷了鼻,四人斷了腿,卡廉高舉雙手,發出勝利的呼聲「哈啦!哈啦!」今天沒有人喪生。「真奇怪,」在場的人都這樣說。
阿富汗和它的民族運動巴札卡施一樣,野蠻、難馴又壯觀。國境夾在蘇聯、中國大陸、巴基斯坦以及伊朗之間(按:那時蘇聯尚未進攻阿富汗),到處山巒起伏,終年積雪。巍峨的興都庫什山高達七千五百公尺,相形之下,阿爾卑斯山只像山麓小丘。這裡也是死亡沙漠之地,夏天氣溫高達攝氏五十五度,酷熱如火爐;冬天降至攝氏零下三十五度,冷得要命。
阿富汗是個偏僻陸封的四塞之國,一條鐵路也沒有,只有九百公里的鋪築的公路,駱駝商隊沿著海拔五千公尺的山脊小徑來往。全國人口一千七百萬,大多住在密密麻麻的一片土牆矮屋內,千百年來沒有改變,平均每人年所得約九十美元,壽命大多不超過四十歲。他們主要說兩種語言:一種叫「達里」的波斯語和普什圖語,另外至少有二十五種方言。職業以畜牧和耕種居多,思想依然極為封建保守,篤信宗教,每天匍匐地上朝麥加膜拜五次,禱告時公共汽車停駛,男子可以娶四個妻子,婦女上街還是從頭到腳裹著黑長袍,連眼睛都要遮住。
阿富汗是個男性中心世界,男子堅強銳利得如同鋼鐵,他們不是緩緩徐行,而是昂首闊步。世代結仇的部落族人依然使用燧發槍(按:就是十八、九世紀使用的那種前膛裝填的老式步槍)戰鬥;攜帶機關槍的土匪和私梟是先開槍,後講理。
阿富汗人的好勇鬥狠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世界上很少國家像阿富汗,曾經不斷遭受歷史上最兇殘的征服者如大流士大帝、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帖木兒等穿梭蹂躪,勇敢的阿富汗人奮力頑抗,有時把侵略者全部殲滅,有時使其同化,但是絕不向敵人永久屈服,也從來沒有淪為殖民地。他們不是跟進犯者作戰便是內鬨,大膽無畏成為每個男子的氣概。
十九世紀時,頑強的阿富汗人和英國打了兩場仗,在一次壯烈的伏擊中,殺了約四千五百名英國和印度部隊(按:當時阿富汗人放回了一名受傷的軍醫報消息,這手法有點像秦軍在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裡坑殺趙軍四十萬,放回兩百四十名趙軍報消息)。一九一九年,阿富汗完全獨立成共和國,現任統治者是領峻嚴厲的強人大奧德(Mohammad Daoud),他在一九七三年廢除最後一位國王(按:是他的堂兄,也就是現在介入後塔利班政治勢力重整規劃的遜王,大奧德後來在一九七八年被推翻,繼任者又在一九七九年蘇聯入侵時被殺,蘇聯和美國分別扶植了在阿富汗內的代表勢力,一方為了鞏固統治權,另一方則為了顛覆。也許是歷史的嘲弄吧,蘇聯支持的是北方聯盟,美國支持的則是「塔利班」神學士),宣布自己為總統。
我們前往喀布爾的旅途真是驚險萬分,飛機在開伯爾山隘上空掠過,從兩個嚇人的高峰中東躲西閃地出來,突然降到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平原,急促得令人惡心。
陽光白亮得眩目,我只見到十多間土牆屋和跑道上的羊群,又看見遠處有座灰暗的土堡屹立岩石重疊的峰頂,如巨蟒般爬過無樹的山坡。險峻而光禿的山腰旁,有數百間矮小的土牆屋。
喀布爾四面環山,人口約五十萬,街道上摩肩接踵,有破舊的公共汽車、駱駝、山羊和腳踏車,喧囂熱鬧,還夾雜一陣陣的阿拉伯音樂和小販吆喝聲。穿長袍的部落族人張口凝視沿街鋪面一堆堆收音機和電動攪拌器,我走過幾條滿是金鋪和銀鋪的街道,盤腿坐著的商人揮手招呼,向我兜售鑲嵌珍珠母的舊式步槍,一包包印度大麻,漂亮的維多利亞時代鐘錶,拳頭大的青金石,還有剛斬下的熊掌。
我給這市場的討價還價買賣給搞糊塗了,於是信步走進一家茶室,裡面有冒熱汽的俄國式黃銅茶壺,包頭巾的顧客閒散地在周圍伸腰舒腿吸著水煙。我又到地毯市場閒逛,商人把價值三千美元的地毯擺在人行道上,讓路人隨便欣賞它的光彩。舊城簡直像個稠密的蜂窩,我穿過迂迴曲折、塵土飛揚的通道,兩旁是防熱泥磚砌成的高牆,中間只有肩膀那麼寬。我穿過牆內陰暗的洞,這裡就是店舖和工場。我發現裡面沒有電力供應,突然又看見一大群蒼蠅,於是決定這是出城的時候了。
我和司機桑拿格朝開伯爾山隘東行,從唐義迦魯峽谷高聳對峙的花崗石棱堡間穿過,有時兩邊的懸崖峭壁靠得那麼近,幾乎容不下那條美國斥資興建的公路,顯惡的峽谷最後豁然洞開,一小時後我們抵達位在巴基斯坦邊境的札拉拉巴,這裡有一排又一排的單間小鋪,堆滿卡式錄放音機,一箱箱的香煙和一卷卷的布匹。「這裡是走私客的城市,」桑拿格說,「你看到的每一件東西都是走私貨。」北面偏僻的山谷中,春天長滿燦爛的罌粟花,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鴉片產地之一。
我們回到喀布爾,準備攀登喜瑪拉雅山脈極西,山頂積雪的興都庫什山。山路極為崎嶇彎曲,驚險萬狀,高達兩千八百到三千公尺,我的頭隱隱作痛,呼吸困難,有一隻老鷹乘著陰風在山下盤旋。
車行到海拔三千三百六十三公尺,我們到達全世界最高的薩倫隧道,這條漆黑嚇人的隧道長約三公里,是蘇聯建造的。「如果發生地震........」桑拿格說了一半便識相地住口。沿途冰天雪地,景色令人目眩,右邊聳立的山峰比阿爾卑斯山脈最高的白朗峰還要高約八百公尺,還沒有命名,接下來我們下山,路途和上山一樣險峻。
出了塔什庫爾干峽谷,前面是屬於蘇聯的一片廣大草原,連續不斷的草原約四千公里,一直伸展到歐洲。我們在庫爾木休息一會兒,一二七四年馬可波羅也曾在這裡停留過,一群乾瘦的技工正跪在地上,小心地繡無邊便帽,織條紋絲綢,用最柔軟的鹿皮製長靴,但不一會兒就被一隻脾氣發作的駱駝破壞了,牠沒命狂奔,碰倒了攤檔的貨物,衝散了逛市集的人。
過了庫爾木,道路直通草原,草原上一片空曠令人吃驚,只偶然有商旅隊拖著沉重的步伐,緩緩跨過公路,淒楚的駝鈴聲打破死寂。旅行者在這遼闊的平原上,會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完全被征服了。阿富汗北部最大的城市馬夏葉沙里,是個令人驚喜的地方,一個幽靜明媚的綠洲,有桑樹林蔭大道和鮮花園圃。馬夏葉沙里是阿富汗最著名的地毯編織中心,編織者幾乎全是婦女。這地方也是聖城,每條街都通往亞洲最漂亮的清真寺之一,據阿富汗人傳說,那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政教領袖阿利的墓,相信建於十五世紀,藍色清真寺佔地約一點五公頃,全鋪大理石,是由許多秀麗的瓷磚尖塔和天藍色圓塔拼合成的雄偉建築,不過我不能進入憑弔回教國王的裝嚴陵寢,因為我不是回教徒。
離開馬夏葉沙里,我們繼續橫渡草原,前往巴爾喀。巴爾喀在全盛時期,公認是中亞最富麗堂皇的首府,可是經過征服者一次又一次的蹂躪,終於成為鬼墟,現在只剩下荒廢的清真寺中,一個孤伶伶二十二公尺高的圓拱,還有一個雄偉堡壘巴拉希薩的殘垣敗瓦。我沿著城垛漫步,蕭瑟的風聲裡,隱隱夾雜著幽靈的號角聲,和騎士的馬蹄聲。
折回山嶺中,山路急劇下落幾千公尺,闖入湮沒已久的巴米揚山谷。這裡是草木青蔥,美景怡人的世外桃源,從西元一世紀開始,巴米揚便成為受人尊崇的佛教聖地,有六千名身披袈裟的僧侶在這裡修道,這樣寧靜的田園生活維持了六百多年,直到後來信回教的阿拉伯人入侵,損毀了莊嚴的佛像,還挖去每尊佛像的眼睛。
可是巴米揚仍然保持古老的迷人景色,遠望天際,雄踞巴米揚平原的大懸崖上空,巍峨山嶺連綿起伏,崖壁上刻有兩座大佛像,雖然面部慘遭毀壞,殘缺不全,卻仍然屹立谷中,有如和藹的守衛。這兩座全世界最高的大佛有十七層樓高,斷臂的手依然高舉,好像在為世人作傷痛的祝福,佛像的口角彎曲,帶有笑意(按:巴米揚大佛已經被「塔利班」神學士民兵用砲火完全擊毀)。
有一天,我叫桑拿格在吃草的羊群間紮營的五個高知(遊牧者)黑帳篷前停車,十來個牧人警戒地用槍指著我們,慢慢走過來,一點笑意也沒有,桑拿格跟他們激辯了四十分鐘。
接著一位身材魁梧,頭包白巾,鬍子灰白的長者從最大的帳篷走出來。「進來!」他高聲吼道,揮手叫我過去。我膽怯地穿過兩排身穿黑袍,瞪著眼的牧人走進帳篷,主人用手撫著心口,和藹地說:「歡迎!」阿馬基七十三歲,威嚴十足,有三個妻子,四十隻駱駝和一百七十隻羊。
在溫暖的羊毛氈帳篷裡,我們盤腿坐在精美的土耳其地毯上,高知婦女拿熱麵包和熱騰騰的綠茶來款待我們,這些高大漂亮的婦女沒有蒙面紗,她們笑得十分爽朗,手臂上沉重的銅手環搖得叮噹響,還大膽地打量我。「一個高知妻子比其他婦女貴一倍,」吃驚的桑拿格低聲說,「她們會放槍,馴野馬,男人作的事她們都會。」
高知男子都擠進來,對我們兩個不速之客品評一番,拿出蘆笛、羯鼓,高唱粗獷悲愴的歌曲,我笨拙地伸手到包包裡找禮物,不過他們只要阿斯匹靈治牙痛。
「還有幾天就要下冬雪了,」阿馬基說,「我們還得趕四百三十五公里的路能到達平地的帳篷,也許走過山隘要走一個月,可是誰會介意?」他大笑,露出雪白的牙齒,「我們是自由的好漢,隨自己的意到處流浪,誰要擋路,就準備跟他幹。」
白髮蒼蒼的牧人首領伸手到舊鹿皮袋裡,拿出三塊亮晶晶的水晶石。「這些送給你,」他說,「願真主與你同在!」我們離去時,持槍的護衛跟在後面,向清朗的天空放槍。
好個「自由的好漢」,各位是否還是認為,美國靠飛機大砲,就能讓這個民族屈服呢?美國人是自信樂觀得無可救藥的民族,阿富汗人則是強悍得毫不妥協的民族,兩個民族如今打上仗了,雖然美國現在是佔領軍,但是誰才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活到最後一刻,老實說還不知道呢。
我在一九七八年的中文版「讀者文摘」上,找到一篇名為「阿富汗獵奇」的報導,作者是Christopher Lucas,對阿富汗人強悍的民風,有很深刻的敘述,提供您參考。文中夾雜的註解是我依照現在已知的歷史及時事資料作的補充,希望能盡量週全完整,也希望對您面對及處理相關資訊時能派上用場,而非只是一味地接受CNN的觀點。
中亞荒涼的大草原上,三百名騎士在一陣塵土飛揚的漩渦中,策馬迎面飛馳而至,奔竄的鐵蹄驀然停止,馬群紛紛人立,然後再向前衝,鬧成一片。一個騎士低頭衝向馬群,他一隻腳踏馬鐙,倒掛馬背,猝然撲向地面,抓著一隻無頭小牛的腿塞在右股下絕塵而去,其餘的騎士轟然呼嘯,全速追趕。
這些包頭巾、穿長靴的部落族人正在玩「巴札卡施」(buzkashi),一種介乎馬球和騎兵衝鋒的野蠻遊戲(按:如果看過「第一滴血第三集」,就應該看過這樣的遊戲),誰都可以參加。騎士要贏得勝利,必須帶著那從地上抓到,塞滿溼沙,重約四十五公斤的小牛屍「球」,繞過五公里外的一根木桿,然後奔回放入起點處用粉筆畫的圈內。參加的熟練高手稱為「卓班達士」(chabandaz),殘暴地扭打格鬥,爭奪牛屍,馬鞭揮得劈啪響,運用訓練有素的馬上衝鋒絕技,在瘋狂的人喊馬嘶中橫衝直撞,這種聲勢奪人的騎術真是前所未見。
經過四小時的兇猛爭奪戰,冠軍卡廉終於擊敗了其他騎士,跑回起點,把牛屍拋入勝利者的圈內。混戰中,我看見那些無畏騎士有三人撞傷了鼻,四人斷了腿,卡廉高舉雙手,發出勝利的呼聲「哈啦!哈啦!」今天沒有人喪生。「真奇怪,」在場的人都這樣說。
阿富汗和它的民族運動巴札卡施一樣,野蠻、難馴又壯觀。國境夾在蘇聯、中國大陸、巴基斯坦以及伊朗之間(按:那時蘇聯尚未進攻阿富汗),到處山巒起伏,終年積雪。巍峨的興都庫什山高達七千五百公尺,相形之下,阿爾卑斯山只像山麓小丘。這裡也是死亡沙漠之地,夏天氣溫高達攝氏五十五度,酷熱如火爐;冬天降至攝氏零下三十五度,冷得要命。
阿富汗是個偏僻陸封的四塞之國,一條鐵路也沒有,只有九百公里的鋪築的公路,駱駝商隊沿著海拔五千公尺的山脊小徑來往。全國人口一千七百萬,大多住在密密麻麻的一片土牆矮屋內,千百年來沒有改變,平均每人年所得約九十美元,壽命大多不超過四十歲。他們主要說兩種語言:一種叫「達里」的波斯語和普什圖語,另外至少有二十五種方言。職業以畜牧和耕種居多,思想依然極為封建保守,篤信宗教,每天匍匐地上朝麥加膜拜五次,禱告時公共汽車停駛,男子可以娶四個妻子,婦女上街還是從頭到腳裹著黑長袍,連眼睛都要遮住。
阿富汗是個男性中心世界,男子堅強銳利得如同鋼鐵,他們不是緩緩徐行,而是昂首闊步。世代結仇的部落族人依然使用燧發槍(按:就是十八、九世紀使用的那種前膛裝填的老式步槍)戰鬥;攜帶機關槍的土匪和私梟是先開槍,後講理。
阿富汗人的好勇鬥狠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世界上很少國家像阿富汗,曾經不斷遭受歷史上最兇殘的征服者如大流士大帝、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帖木兒等穿梭蹂躪,勇敢的阿富汗人奮力頑抗,有時把侵略者全部殲滅,有時使其同化,但是絕不向敵人永久屈服,也從來沒有淪為殖民地。他們不是跟進犯者作戰便是內鬨,大膽無畏成為每個男子的氣概。
十九世紀時,頑強的阿富汗人和英國打了兩場仗,在一次壯烈的伏擊中,殺了約四千五百名英國和印度部隊(按:當時阿富汗人放回了一名受傷的軍醫報消息,這手法有點像秦軍在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裡坑殺趙軍四十萬,放回兩百四十名趙軍報消息)。一九一九年,阿富汗完全獨立成共和國,現任統治者是領峻嚴厲的強人大奧德(Mohammad Daoud),他在一九七三年廢除最後一位國王(按:是他的堂兄,也就是現在介入後塔利班政治勢力重整規劃的遜王,大奧德後來在一九七八年被推翻,繼任者又在一九七九年蘇聯入侵時被殺,蘇聯和美國分別扶植了在阿富汗內的代表勢力,一方為了鞏固統治權,另一方則為了顛覆。也許是歷史的嘲弄吧,蘇聯支持的是北方聯盟,美國支持的則是「塔利班」神學士),宣布自己為總統。
我們前往喀布爾的旅途真是驚險萬分,飛機在開伯爾山隘上空掠過,從兩個嚇人的高峰中東躲西閃地出來,突然降到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平原,急促得令人惡心。
陽光白亮得眩目,我只見到十多間土牆屋和跑道上的羊群,又看見遠處有座灰暗的土堡屹立岩石重疊的峰頂,如巨蟒般爬過無樹的山坡。險峻而光禿的山腰旁,有數百間矮小的土牆屋。
喀布爾四面環山,人口約五十萬,街道上摩肩接踵,有破舊的公共汽車、駱駝、山羊和腳踏車,喧囂熱鬧,還夾雜一陣陣的阿拉伯音樂和小販吆喝聲。穿長袍的部落族人張口凝視沿街鋪面一堆堆收音機和電動攪拌器,我走過幾條滿是金鋪和銀鋪的街道,盤腿坐著的商人揮手招呼,向我兜售鑲嵌珍珠母的舊式步槍,一包包印度大麻,漂亮的維多利亞時代鐘錶,拳頭大的青金石,還有剛斬下的熊掌。
我給這市場的討價還價買賣給搞糊塗了,於是信步走進一家茶室,裡面有冒熱汽的俄國式黃銅茶壺,包頭巾的顧客閒散地在周圍伸腰舒腿吸著水煙。我又到地毯市場閒逛,商人把價值三千美元的地毯擺在人行道上,讓路人隨便欣賞它的光彩。舊城簡直像個稠密的蜂窩,我穿過迂迴曲折、塵土飛揚的通道,兩旁是防熱泥磚砌成的高牆,中間只有肩膀那麼寬。我穿過牆內陰暗的洞,這裡就是店舖和工場。我發現裡面沒有電力供應,突然又看見一大群蒼蠅,於是決定這是出城的時候了。
我和司機桑拿格朝開伯爾山隘東行,從唐義迦魯峽谷高聳對峙的花崗石棱堡間穿過,有時兩邊的懸崖峭壁靠得那麼近,幾乎容不下那條美國斥資興建的公路,顯惡的峽谷最後豁然洞開,一小時後我們抵達位在巴基斯坦邊境的札拉拉巴,這裡有一排又一排的單間小鋪,堆滿卡式錄放音機,一箱箱的香煙和一卷卷的布匹。「這裡是走私客的城市,」桑拿格說,「你看到的每一件東西都是走私貨。」北面偏僻的山谷中,春天長滿燦爛的罌粟花,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鴉片產地之一。
我們回到喀布爾,準備攀登喜瑪拉雅山脈極西,山頂積雪的興都庫什山。山路極為崎嶇彎曲,驚險萬狀,高達兩千八百到三千公尺,我的頭隱隱作痛,呼吸困難,有一隻老鷹乘著陰風在山下盤旋。
車行到海拔三千三百六十三公尺,我們到達全世界最高的薩倫隧道,這條漆黑嚇人的隧道長約三公里,是蘇聯建造的。「如果發生地震........」桑拿格說了一半便識相地住口。沿途冰天雪地,景色令人目眩,右邊聳立的山峰比阿爾卑斯山脈最高的白朗峰還要高約八百公尺,還沒有命名,接下來我們下山,路途和上山一樣險峻。
出了塔什庫爾干峽谷,前面是屬於蘇聯的一片廣大草原,連續不斷的草原約四千公里,一直伸展到歐洲。我們在庫爾木休息一會兒,一二七四年馬可波羅也曾在這裡停留過,一群乾瘦的技工正跪在地上,小心地繡無邊便帽,織條紋絲綢,用最柔軟的鹿皮製長靴,但不一會兒就被一隻脾氣發作的駱駝破壞了,牠沒命狂奔,碰倒了攤檔的貨物,衝散了逛市集的人。
過了庫爾木,道路直通草原,草原上一片空曠令人吃驚,只偶然有商旅隊拖著沉重的步伐,緩緩跨過公路,淒楚的駝鈴聲打破死寂。旅行者在這遼闊的平原上,會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完全被征服了。阿富汗北部最大的城市馬夏葉沙里,是個令人驚喜的地方,一個幽靜明媚的綠洲,有桑樹林蔭大道和鮮花園圃。馬夏葉沙里是阿富汗最著名的地毯編織中心,編織者幾乎全是婦女。這地方也是聖城,每條街都通往亞洲最漂亮的清真寺之一,據阿富汗人傳說,那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政教領袖阿利的墓,相信建於十五世紀,藍色清真寺佔地約一點五公頃,全鋪大理石,是由許多秀麗的瓷磚尖塔和天藍色圓塔拼合成的雄偉建築,不過我不能進入憑弔回教國王的裝嚴陵寢,因為我不是回教徒。
離開馬夏葉沙里,我們繼續橫渡草原,前往巴爾喀。巴爾喀在全盛時期,公認是中亞最富麗堂皇的首府,可是經過征服者一次又一次的蹂躪,終於成為鬼墟,現在只剩下荒廢的清真寺中,一個孤伶伶二十二公尺高的圓拱,還有一個雄偉堡壘巴拉希薩的殘垣敗瓦。我沿著城垛漫步,蕭瑟的風聲裡,隱隱夾雜著幽靈的號角聲,和騎士的馬蹄聲。
折回山嶺中,山路急劇下落幾千公尺,闖入湮沒已久的巴米揚山谷。這裡是草木青蔥,美景怡人的世外桃源,從西元一世紀開始,巴米揚便成為受人尊崇的佛教聖地,有六千名身披袈裟的僧侶在這裡修道,這樣寧靜的田園生活維持了六百多年,直到後來信回教的阿拉伯人入侵,損毀了莊嚴的佛像,還挖去每尊佛像的眼睛。
可是巴米揚仍然保持古老的迷人景色,遠望天際,雄踞巴米揚平原的大懸崖上空,巍峨山嶺連綿起伏,崖壁上刻有兩座大佛像,雖然面部慘遭毀壞,殘缺不全,卻仍然屹立谷中,有如和藹的守衛。這兩座全世界最高的大佛有十七層樓高,斷臂的手依然高舉,好像在為世人作傷痛的祝福,佛像的口角彎曲,帶有笑意(按:巴米揚大佛已經被「塔利班」神學士民兵用砲火完全擊毀)。
有一天,我叫桑拿格在吃草的羊群間紮營的五個高知(遊牧者)黑帳篷前停車,十來個牧人警戒地用槍指著我們,慢慢走過來,一點笑意也沒有,桑拿格跟他們激辯了四十分鐘。
接著一位身材魁梧,頭包白巾,鬍子灰白的長者從最大的帳篷走出來。「進來!」他高聲吼道,揮手叫我過去。我膽怯地穿過兩排身穿黑袍,瞪著眼的牧人走進帳篷,主人用手撫著心口,和藹地說:「歡迎!」阿馬基七十三歲,威嚴十足,有三個妻子,四十隻駱駝和一百七十隻羊。
在溫暖的羊毛氈帳篷裡,我們盤腿坐在精美的土耳其地毯上,高知婦女拿熱麵包和熱騰騰的綠茶來款待我們,這些高大漂亮的婦女沒有蒙面紗,她們笑得十分爽朗,手臂上沉重的銅手環搖得叮噹響,還大膽地打量我。「一個高知妻子比其他婦女貴一倍,」吃驚的桑拿格低聲說,「她們會放槍,馴野馬,男人作的事她們都會。」
高知男子都擠進來,對我們兩個不速之客品評一番,拿出蘆笛、羯鼓,高唱粗獷悲愴的歌曲,我笨拙地伸手到包包裡找禮物,不過他們只要阿斯匹靈治牙痛。
「還有幾天就要下冬雪了,」阿馬基說,「我們還得趕四百三十五公里的路能到達平地的帳篷,也許走過山隘要走一個月,可是誰會介意?」他大笑,露出雪白的牙齒,「我們是自由的好漢,隨自己的意到處流浪,誰要擋路,就準備跟他幹。」
白髮蒼蒼的牧人首領伸手到舊鹿皮袋裡,拿出三塊亮晶晶的水晶石。「這些送給你,」他說,「願真主與你同在!」我們離去時,持槍的護衛跟在後面,向清朗的天空放槍。
好個「自由的好漢」,各位是否還是認為,美國靠飛機大砲,就能讓這個民族屈服呢?美國人是自信樂觀得無可救藥的民族,阿富汗人則是強悍得毫不妥協的民族,兩個民族如今打上仗了,雖然美國現在是佔領軍,但是誰才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活到最後一刻,老實說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