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根電線桿
最後一根電線桿
去年底去了一趟花東,走過花蓮的有機村~羅山村,但主要是去拜訪一個原民部落,羅山村是個清新的小聚落,以客家人為主,有機會再來談談這個農村。而在花東海岸山脈裡,躲著一個阿美族的舊部落,達蘭埠?沒聽過吧。
現在族人住到台九線旁了,離開了過往他們祖先生活過的地方。達蘭埠在羅山村的北邊一兩公里的地方,而舊的部落,則在六十石山後山裡頭,沒有人引領,不太容易找到路進入…。
我們第一天只拜會了"達蘭埠文化農業產業推廣協會"的理事長、經理及牧師,因為天候不佳,初步瞭解了他們發展有機農業及努力取得認證的過程,然後就回羅山村,等隔天老天爺賞不賞臉了。
隔日清晨,濃霧漫漫而日光煦煦,果然是一個大好天氣,今天他們一定會趁早進入舊部落進行換工的農事,我們則是好整以暇地拍完羅山微涼晨光,享用了民宿為我們準備的豐富早點,當然,再搜括了一些當地的有機農產品後,才去找達蘭埠的王先生,一個壯碩的年輕人;他據說是職棒選手,肩負投手的重要位置,許多球團想要網羅他,但他卻選擇回到部落,負責有機農產推廣的工作。
山路難行,王先生用小貨車載我們一路往山後奔去,一路盤旋而上,可以展望著中央山脈及與海岸山脈沖積而成的花東縱谷。現在是12月,不是產金針的時節。農地才剛剛要為一年的金針種植忙碌起來,只是,一般的傳統農業還是把田地整得"乾乾淨淨、了無生機",光看滿園的枯黃,就知道不知用了多少藥來幫忙?而這時節,達蘭埠的族人,趁農閒,召集了工班進行兩座烘焙室的整建工程,新的烘焙機也已購置等待安裝…。
翻過六十石山,山腰一個新的工作站尚未完成,不能免俗的一座讓人想爬的眺望塔矗立著,接下來的路況並不太好,下過雨會更差。往山谷底下走,路陡又破碎,一路看著電線桿直入山後,然後停在一溪流之前,過了溪就進入舊部落了… 。
那裡沒有常住的人,因為沒有電。
他們自稱為【黑暗部落】,只有農忙期間會有人進去,而一部分的族人,也抗拒著電力的進入,他們希望維持最低限的生活…。
過去這深山裡也種金針,也曾經有過一段好光景,但,很快的,一昧求產量及生產的效率,大量的化肥、化藥、殺蟲、除草劑…,不僅毀了土壤、水質,也破壞了族人的健康,為了一口飯,大家負出了很大的代價。而且地力耗盡,農作很快無法養活族人,大家紛紛往都市去討生活,離了家,離了親,離了根…,直到部落的一群村民及牧師,希望用顛覆過往的方式來務農,選擇有機種植來一搏。
從九二年開始是三個農戶,回到已傾頹的舊部落深山裡,開始了一場心靈的革命,寄託著的是上帝給的或許是對的應驗。直到今天,整個有機產業已慢慢上了軌道,他們把建屋換工的制度,變成農務換工的規劃,今天,我們來到現場體驗一下換工拔草的辛勞…。這一天,氣候剛好轉,是換工(Malapaliw)工作的好日子,農班一早就進來山裡幹活了,今天由農班的班長帶領大家除草。
說實在,遠看根本分不清植株或雜草,有機的植栽,確實比較有能耐,我們踩踏著分不清的雜草及金針植株,但,班長說,沒關係,它會自己長直起來的。目前黑暗部落裡的農戶已增至十多人,每人的農地大小不一,這七年多來,貫徹著無毒的農法,也因在深山裡自引泉水,也避免水質遭污染。
站上黑暗部落的舊農寮,一樣的一座眺望塔,懸著一個很自在的鞦韆,在這裡無所謂地擺盪著的。或許是部落對於文明的心情,不知是要引電力進來,還是該保有最原初的景況。對一個長久沒水沒電的老人家而言,有一點點文明的便利,是沒有拒絕的必要,但,還是有些族人,似乎看盡了文明的真相,有時,在荒野的趣味,更勝聲光冶豔。
回望向來時的山谷,最後一根電線桿已就位,刻正磨刀壑壑想要直驅而入…,一路而下的電線桿,讓鞦韆看來失去了閒情逸致。或許只能靜靜的等待…。
農寮傳統上靠著煤油燈來照明,前任農班班長說現在有了進化版的煤油燈,因瓶身是透明的,可以看清還剩多少煤油…。就像沙漏的倒數一般,數著有限的機會或是錯過。現在他們要蓋新的遊客中心,希望由生態旅遊,讓人進來體驗最原始的農務生活。工法是老人家教的傳統竹編,用的是簡單易取得的材料。建築本身或許經不起大風雨,但倒了重建也不難。這工事應該99年的農曆年前後會完成,或是再…過個幾個月吧,反正看上帝決定。
日後還可能規劃走水路溯溪進來,這是我渴望的舊部落尋根路線,延著九岸溪溯源而上,走的是老人家們過去的步伐,逆著水流,攀著岩石,品味著舊時光,想著長老們依稀的傳說;用腳走過的感覺更好,彷彿是一場時光漫遊,多少能過渡當年的忙碌、爭執、豐收及離別,與人的離別,與土地的離別;及,看破塵世的重逢。
這裡的農地在慈心的認證過程中…,認證費育很貴,且商品上架的利潤並不高。我常想,宗教團體到底在商業化的過程中,扮演著渡化的角色,還是只不過是行銷架構下的一種形象定位手法,當人越弱勢時,也正是宗教異常茁壯之時,我們要用心血去澆灌土地,為何總是難逃商業中介的剝削層面,現在我們與農人面對的,是另一個通路?還是另一個大盤商,一個有”認證大權”的大盤商,一個有完美形象的通路商…。
時近正午,王先生帶我們離開山谷的黑暗部落…,一路回到縱谷那側的六十石山,我們再次見識到,儘管六十石山的特殊地質,每吋土地能用的都不會被放過。我們來到六十石山的另一座烘焙場,部落的”阿公”指導著工班年輕人做著工事。留在部落幫忙的人都自稱”部落留忙”,為了我們的來訪,還多擺了幾付碗筷。豐富的便餐就在中午的時刻展開…,還真的餓了。
飯後繼續奔波在山路上回達蘭埠,部落裡有一個展銷中心,他們一年的產量約五噸,並不算多。帶我們一整個上午的王先生是負責展銷的,年輕的王先生曾是職棒選手,多隊都想網羅他,他是投手喔,但他選擇留在部落,而不是進入職棒的大染缸。
黑暗部落的無毒金針於98年通過了國際的有機認證。為了這項國際認證,族人的產銷班花了許多心力來建立制度,展銷中心現場清楚地展示著他們的農班產銷資料,還把不同的金針製作過程做一個比較。農場的陳經理,與我們聊了很多…,所有的產、銷、行政、工程…,都是由族人分工完成,有機種植的靈魂人物,張英妹牧師~牧師堅持由族人學習來做。所有的表報資料建置,都要符合國際認證的要求。
【後記:
目前黑暗部落的工寮有廠家贊助光電板,讓這裡也能點上一盞電燈,但是否讓台電的電力進入,尚需族人的意見整合。無論是電線桿明拉,或是走地下埋管…,至於舊部落的土地問題,這是阿美族的傳統領域,但在國民政府的法制上,屬於林班地,所以能否引入電力是還有一些問題要處理。
還有就是部落農、產經濟的問題,以現在的產業經濟規模實在有限,如何能吸引年輕族人返鄉,還有一段路要走,首先有幾個方向:族人擅農作但不一定懂行銷,通路的開發是一個問題。
多樣化的農產是部落努力的方向,隨有機種植農地的日漸增多,以後會再多方種植稻米…等農作。將一些農閒及工閒的剩餘人力,學習轉為行政及生態旅遊的經營模式,讓這裡的土地能創造更多的產值,一方面族人不必遠走他鄉,年輕人的力量也能造福部落。還有農產有機認證的高昂成本,對我而言,是不是絕對的有機已不重要,只要生產過程是無毒的,土地久了自然會回復該有的生機,到時有無認證已無關緊要。
黑暗部落已經經歷了七年多的努力及堅持,透過親地的認識,我不會以一個高昂的認證成本及既有有機通路低價的上架機會,來認定小農農產的價值與價位。反正,國家只幫大農或農會、等有政治利益的團體,及大型通路掌握的認證門檻,對於小農、小部落是沒太多生存空間的,消費者如果認識了這點,或許直接的與農人交易,才能真正減少他們被剝削的機會。
因此,協會的理事長希望我們能成為他們的一個共購站,把我們周遭的親朋對部落農產的需求整合,統一訂貨,統一拿貨。
我們希望會不定期把部落的訊息帶給都會中的大家。部落的議題很多,希望大家一起來討論。其實,我覺得有電線、無電線或許不是那麼絕對的重要,能讓部落的生機再燃,而且是緩慢有上限的發展思維,才是重要,一時的得到很多,可能實際上失去的會更多,讓我們為黑暗部落他們加油,相信信仰會給他們找到永續的答案。
您好:
我們公司去年七月看完花蓮賣菜大王的一篇文章 尋找小農的春天http://www.dfun.com.tw/?p=13734
就一直有想法把他付諸實現
文中提及
要建立一個CSA,可以建立一個資訊平台,讓個體的家戶可以從這個平台,購買住家鄰近、可以信任的的農場所生產的蔬果農產。由於農家就在離社區不遠處,家戶可以就近拜訪農場、參加農事體驗、跟農人成為朋友,了解他們的耕作方式,農場無需加入所費高昂的認證制度,只要能夠提出定期的環境與作物檢驗資料,彼此就能夠產生信任,往往能夠超越跟農人互不認識的認證制度。
推動的過程,有二個關鍵的平台需要被建立起來,第一種,是一個區域性或全國性台、充分且可信任的「資訊平台」,讓消費者可以藉以掌握社區鄰近農場的資訊;第二種,是廣佈於在地社區的「通路平台」,是協助整合不同農場、穩定供應多樣食材的平台,這是為了因應單一小農場經營規模小、作物多樣性與供應量不足的特殊性,才能確保能持續不斷地滿足家戶的日常需要,集結社區的消費力量,支持小型農場的運作。
由於本身從事網路行銷已經十年
對於小農的困境也相當希望可以貢獻一己之力
初步架構已完成
開心農場最新進度報告(預計年中完成)
http://www.myhappyfarm.com.tw/About/index.asp
我想在善待這塊土地的用心 某種程度上我們是契合的
只是我們選擇用推廣契作的模式讓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
讓消費者認養與參與農作拉進對農產品與生產者的信任並厚植對土地的情感
我的連繫方式是 eric@oeya.com 希望有機會聊聊!
確實需要讓農民能好好地生產
有足夠的生活經濟來源
及對天候異常因素的保障
農民不懂也沒時間搞行銷
農民與消費者中間的介質
其實扮演著扼殺農業的角色
我覺得有網路的平台不錯
但最好的中介應該是一個民間NGO的角色來扮演
當網路被商業體系操控時
不過是另一種菜蟲
希望貴公司不要把利潤最大化當成經營目標
不過有點難
看時下這些標榜幫助農戶的團體
歸結來還不是肥在自己
而不就是消費者花大錢買貴商品挺農民
或是農民為了通路及價格競爭力
而被通路任意擺佈?? 2010-03-25 1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