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0 19:23:41呆呆羊&QQ瑩

資料蒐集展示(三)之澎湖本島北環

***北環之旅

→水族館
水產試驗所興建的澎湖水族館,位在澎湖縣白沙鄉,占地約二點五公頃,
建築面積四千六百餘平方公尺,是一座兩層樓建築,
規畫瞬間最大容量為五百人,
展示的水族生物以水族館所在地白沙鄉為中心,
半徑八百公里內臺灣海峽及南中國海中的各式生物,
更是一座寓教於樂、功能完善的水族館。
它不但擁有種類豐富的海洋生物,還建有一座精心設計、圓弧透明的水底隧道,
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魚類。

→通樑古榕
通樑大榕樹位於白沙島,緊鄰跨海大橋,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是澎湖最老最大之一顆神木。
位於白沙鄉通樑村保安宮前,樹齡已逾三百年。
相傳清康熙年間有商船航經澎湖,
於通樑吼門水道遇難沈沒,僅餘一株榕苗漂至海岸,為鄉人拾植於廟前,
歷三百餘年歲月風霜而蔚為今日覆蓋面積廣達六百六十餘平方公尺的奇觀。

→跨海大橋
中正橋、永安橋、跨海大橋、小門橋都是澎湖本島各個島嶼間相互銜接的橋樑。
橋體工程艱鉅,景觀特殊,是澎湖舉世公認的建築巨構。    
中正橋銜接澎湖島和中屯嶼,再由永安橋與白沙嶼相連,橋身寬闊、雙線通車,
左望大倉島,右眺員貝嶼,滄海仙山,風光綺麗。    
跨海大橋位在白沙、漁翁兩島之間,橫跨怒濤、澎湃潮流洶渙的吼門水道。
該橋於民國五十九年底完工,
全長2478公尺,其中路堤 319公尺,橋長2159公尺,
為遠東第一深海大橋,現更積極擴建中,期能雙線通車,便利島間交通。
橋前美麗的拱形橋門,是此一海上長虹的註冊商標。
漫步橋面,觀壯闊海景,聽雄偉濤聲,誠人間一大樂事。
另外,漁翁島與小門嶼之間尚有小門橋相銜,此橋今人稱「跨海小橋」,
橋兩端景象迴異,別有一番趣味。

◆ 中屯風車發電機組
澎湖中屯風力發電機廠,是台電第一座興建商業運轉的風力風電廠。
澎湖地區年平均風速7公尺/秒以上,具有開發風力發電效益,
四座風力發電機組,讓澎湖更具特色,已成為澎湖新地標。
發展風能等可循環使用的各種再生能源,
雖僅能替代化石能源的一小部分且成本尚不合乎經濟,
但作為永續發展,應是刻不容緩的努力方向。
在馬公行經白沙的203號縣道,可清楚看到中屯四座風力發電機組。

→小門地質館
小門嶼屬於典型的方山地貌,地質景觀特殊,為澎湖地質地形之縮影,
其特殊天然景觀豐富,除適合景觀及休憩休閒之外,更為戶外教育最佳題材。
每日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小門地質館位於小門風景區入口處,
於九十年四月完工,內有豐富的澎湖地質資料,
是一處認識澎湖地質特色及形成原因的好去處。
地址:西嶼鄉小門村11-12號
電話:06-9982988

→小門鯨魚洞
島上遍佈奇形怪狀的玄武岩,黑色岩石間有一個海蝕形成的的大岩洞,
相傳有巨鯨在此受困,故名。
洞內寒冷陰森,好似洪荒之地,洞內巨濤拍岸,氣象萬千。
退潮時,在此聽潮音,效果十分震撼。

→小門景觀區(澎湖玄武岩奇特的造景!)
小門嶼素有『吼門之珠』雅稱,是西嶼鄉唯一一座有人離島,
現以小門橋與西嶼島連結。
觀光局澎管處在此建有停車場,環島步道,標示牌等相關設施。

→竹篙灣大義宮

→竹灣螃蟹博物館
位於澎湖西嶼鄉竹灣大義宮旁,於93年4月1日開幕的竹灣螃蟹博物館,
佔地百餘坪,數百種類的蝦蟹,多達數千隻標本與活動體,居全國之冠,
館內所有的螃蟹收藏是館長陳宏圖六年來的心血,
館內收藏的螃蟹大多數都是來自澎湖海域,
更有些是從世界上蒐集來的,有世界最大、最重、最毒、跑最快的,
還有會爬樹的、長著關公臉的、長有羊角的螃蟹,
另外還有來自深海不長眼的蝦子、
最大的龍蝦…,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蝦蟹,
您都可以在竹灣螃蟹博物館親眼看見。
門票:每人80元(團體10人以上60元),開館時間:09:00~18:00。
地址:地址: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50-3號
電話:06-9983207

→二崁聚落(二級古蹟)
是澎湖古聚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列為三級古蹟。
澎湖西嶼鄉二崁村,今保存有氏近百年以上古厝一座,為五落大厝,
平房,門窗屋簷,完全閩南古式,雕樑畫棟,浮雕、書畫,相當高雅。

→大果葉

◆ 西嶼
附近海面波濤洶湧,當夕陽西下,風情萬種,
此即澎湖八景之一的"西嶼落霞"。
每當夏秋之際,夕陽西下將入藍色波濤之時,
朵朵煙花流雲,五光十彩,金黃如琥珀,
青翠如碧玉,淡綠如少女披戴之彩帶,
澄藍如美人之碧眼,燦爛奪目。此譎變雲霞,
色彩斑斕,萬千氣象,似一幅美麗圖畫,顯現出大自然之奧秘與美善。

→西嶼塔公、塔婆(驅邪止煞的代表)

→西嶼餌砲(戰火中,爾虞我詐下的犧牲品)

→西台古堡
◆ 西嶼西台(一級古蹟)
光緒十三年清廷為了防止台灣海峽賊寇的侵襲,
由李鴻章主事興建,由劉銘傳所督修之砲台。
此座砲台佔地八、一五公頃,四周高築牆垣,
牆內則壘石成壇,壇上放置大砲,
石壇拱頂縱橫貫通,可與砲台互通消息,
儼如一地下堡壘,固若金湯,而此堡壘也為清廷水師基地。

◆ 西嶼東台(一級古蹟)
為清代劉銘傳所修之砲台,其規模有內外兩城,
營防建築與規模與西嶼西台有些不同,但其配置上較西嶼西台完整。

→西嶼燈塔(二級古蹟)
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又稱漁翁島燈塔。
外垵村為漁翁島西南端的小漁村,
西方海岸昔日為台灣與廈門間的主要航線目標,
但因海濤洶湧,濁浪排空,
夜間航行船隻每不易辨認方位,屢有船難事件發生,
故前清時期,即於此地設立燈塔,為台灣燈塔的濫觴。



文字整理:QQ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