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7 22:39:09閱寫協會

輕度認知障礙也能回復到正常 名醫授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 ◎劉秀枝

最近讀到一篇來自耶魯大學,刊載於20234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開放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讓我大為振奮。貝卡·利維(Becca R. Levy)博士的研究團隊追蹤1716位平均年齡77歲的「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者。在起始點時以「對老年的態度」問卷評估參加者對老年的看法,共有5個題目,例如「我愈老,愈覺得沒用」,每題以自我感受程度分做16分,總分小於15分者為正面看法,大於等於15分者為負面看法。並且每兩年評估其認知功能,最多高達7次。發現對老年持正面看法者回復到正常認知的機率,比負面看法者多了30%

輕度認知障礙是介於正常認知與失智症之間的過渡階段,其短期記憶或任何認知功能輕微退步,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不是失智症。一般而言,每年約1015%的輕度認知障礙會轉變為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因此被認為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每年也有1625%的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認知會回復到正常,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

探討為何認知功能回復的論文非常多,目前沒有定論,可能與輕度認知障礙者的年齡、載脂基因的類型、生活習慣與精神狀態如憂鬱、焦慮、壓力等因素有關,因此醫師常建議輕度認知障礙者要加強預防失智症,如多動腦、運動、從事刺激大腦的休閒活動、與人互動以及治療三高等,並且每6個月到1年追蹤其認知功能。利維博士這篇2023年的論文更提供了「正面看待老年」這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如廣為推行,將有益社會大眾健康。

然而,很多人從小就對老年有負面印象,曾看過一位45歲的小孩撐著竹杖一跛一跛地學老爺爺走路。成年後,媒體上的廣告不停地告訴我們要如何回春,而年老者也常不自覺地感嘆:「人老,不中用了。」甚至給人倚老賣老的負面印象。

那麼,如何建立對老年的正面看法呢?首先是接受,人生如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個年齡都有其特色。其次是轉念,感恩能活到老,接受老年帶來的外貌與身體病痛,同時也享受醫藥與科技的進步等。例如80歲的好友因疑似乳癌轉移到肝臟而要接受肝穿刺切片檢查,朋友們都有點擔心,她卻坦然地說:「肝穿刺是醫師在超音波下操作,看得到病變和穿刺的位置,沒問題的。如果結果確定是轉移,乳癌一直有新藥,就接受化療或標靶療法吧。趁著我現在食欲不錯,多吃點,養好體力,才有接受治療的本錢。」讓我既寬心又佩服。

醫學文獻有關正面看待老年的好處不勝枚舉,例如死亡率較低、走路速度較快、手的握力較強、認知功能較佳,且比較能從衛教課程中受益或積極接受治療等。

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最後達到你所想像的結果,讓我們一起來正面看待老年吧。

(本文刊於2023/05/07聯合報元氣周報)

FB粉絲團「劉秀枝 joy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