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4 19:34:56閱寫協會

【記憶藏寶圖】年年有刺 ◎獻之

圖/Mrs.H

圖/Mrs.H

除夕前一天早上,我去機場迎接二妹一家

「大姊,今年除夕到妳家過嗎?」小妹如往昔來電。「我來弄道砂鍋魚頭,下班後趕去妳家料理。」

聽到小妹要做砂鍋魚頭,先生搶話問:「是否能做兩回?除夕一鍋,初二再一頓。」砂鍋魚頭是媽媽的招牌菜,後來因體力不佳甚少做大菜,小妹學起來,自詡為拿手菜。

我們一家六口,個性南轅北轍,平日各唱各的戲,天地合時人就和,天昏地暗時則加碼演出戲外戲。姊妹們婚後加上自己的小孩、先生,一個戲台鬧哄哄的,有時走位、定位沒喬好,就變成歹戲拖棚。當不知如何演下去,就想辦法拖到過年,一過年就有轉機。

除夕前一天早上,我去機場迎接仍在香港生活的二妹一家。搭乘國光號途中,小妹焦急地來電求援,說她在市場選購了兩個剖半的大鰱魚頭及其他配料,食材比她自己還重,需要救兵支援,我馬上聯絡兒子火速馳援,幫忙小阿姨提貨。電話才掛上,便接到媽媽來電,告訴我她會準備一道素食,名為「發財如意」;這是一道香港過節必上桌的年菜,食材是髮菜、香菇、白果、木耳,講究色香味的媽媽,另配上綠花椰菜和紅蘿蔔。為了年夜飯及初二回娘家團拜,短短一小時的接機路上,頻頻接撥電話。

除夕當天,我先將所有食材取出解凍,讓小孩幫忙清洗並分類放好,我和先生則打掃家裡,挪移桌椅家具,準備迎接一家十多口。下午四點多,爸媽、二妹一家、三妹一家,陸續來到。媽媽如常直驅廚房,攻占主廚大位,開始切切洗洗、分好主配菜。我家的廚房與媽媽更親,一個人忙得很專心,我們在旁邊聽命,想要插手還被嗆笨手笨腳。媽媽在廚房總有三頭六臂,熱鍋與油鹽之間移位,都有她的心法。

五點多,小妹下班趕到,取下戒指,綁起馬尾,挽起袖子,穿上圍裙,一股腦衝進廚房,「媽,讓開!妳到客廳坐。還想脊椎再開刀嗎?」小妹連媽媽的脾氣也繼承了,語氣凶巴巴,底子柔軟,我與二妹趁機半推半牽地請媽媽到客廳坐坐,倒杯熱茶給她,請她稍作休息。爸爸順勢拿起搖控器,切換至烹飪節目,說:「美女大廚回來了,來看電視煮飯吧。」

飯桌上擺滿各樣年菜,唯獨砂鍋魚頭最讓大家垂涎

媽媽不放心我們燒菜的技術,擔心女兒們端不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菜,因為團年飯除了我們自家人外,還有女婿們呢。媽媽的心,我懂。

媽媽讓位後,我與三妹成為小妹的助手。她從小不愛坐在書桌前,常常找機會跟在媽媽身旁,說是幫忙燒菜,實則名正言順跟在媽媽身後。小妹聰明、反應快,媽媽烹煮的每個細節,她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小時候光是煮泡麵,她都很講究,泡麵裡竟然有青菜、香菇、干貝、紅蘿蔔;反觀我們的碗裡,只有所附的調味包。講究是廚藝的基本功,每一道看似輕易的手路菜,都有必須重視的細節。

二妹平日工作忙碌,家事都請外人代勞,來台是為了休息與團聚,此刻充當攝影師,拍下我們在廚房的活動。姊妹們各就各位,邊煮邊吐槽,說到忘形時,漏接了個食材,掉到地上,就順手拾起,在水龍頭下洗洗,「不要讓媽媽知道。」然後哈哈大笑。

這次換我學做菜,希望有一天由我當主廚。我看著小妹用米酒、胡椒粉將半邊鰱魚頭先醃十分鐘後,中火轉小火,煎至兩面金黃起鍋,暫放在碟子上。然後用少許沙茶醬,將香菇、薑、香蔥、大白菜翻炒至香氣撲鼻,移至中型臉盤大的砂鍋中,是為鍋底料,剛煎好的魚頭則放在其上,還加上其他食材:木耳、鵪鶉蛋、油豆腐、紅蘿蔔、玉米筍、金針菇和豌豆,一層一層鋪平覆蓋在魚頭上面,接著蓋鍋,以中小火燜煮四十分鐘左右,當蒸氣從鍋邊冒出時,即掀起鍋蓋,放入蔥段,關火,一大鍋色香味俱全的砂鍋魚頭上桌。

飯桌上擺滿各樣年菜,唯獨砂鍋魚頭最讓大家垂涎,它從食材到烹調都是由我們姊妹合力完成。這道菜從媽媽到子女、從香港到台灣,而今各自婚嫁,還能姊妹同心攜手完成。這是我期待的轉機。

先生夾起細滑的魚雲給媽媽,小妹識相地夾起嫩如豬腦的「胡桃肉」--即魚的喉邊和鰓連接處,給美食家姊夫,先生再小小翼翼地剔出魚刺,將魚肉分給每個人。

我舉起酒杯祝福。已經想不起來六口之家誰讀錯劇本、走位失據,這一刻大夥圍爐,我相信這便是火種,足以煨暖種種離散,包括魚肉裡頭的那些刺。

(本文刊於2022/02/02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