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追尋康丁斯基的抽象軌跡 ◎陳雲和
德國慕尼黑「林巴哈之家」。 圖/陳雲和
慕尼黑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有將近五十座博物館,是個藝文氣息濃厚的城市。這裡是「藍騎士畫派」的創始地,重要成員康丁斯基日後成為抽象畫的先驅。
慕尼黑市立美術館,是由德國肖像畫家弗蘭茲范‧林巴哈的館邸改建而成,又稱「林巴哈之家」。除了收藏有弗蘭茲范的肖像畫作,二樓特別展示「藍騎士畫派」康丁斯基、馬爾克和克利等畫家的作品,其中又以康丁斯基的作品最為完整。
康丁斯基是抽象畫派和表現主義的創始者之一,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富裕家庭。從小學習鋼琴和大提琴,對色彩和音感具有超乎常人的敏銳度,後來進入莫斯科大學就讀法律和經濟學。有次去參觀印象派大師莫內的畫展,對〈乾草堆〉留下深刻印象,體會到原來畫布上的色彩,可以脫離物體本身的束縛。
三十歲放棄穩定工作,毅然前往德國慕尼黑學習藝術,結識了馬爾克、克利等幾位志同道合的畫家,組成「藍騎士畫派」,強調創作應注重主觀、個性、情感及發自內心的表現。康丁斯基有一幅作品〈騎士〉(一九○三),又因為他特愛藍色,故取名「藍騎士畫派」。這個以慕尼黑為據點的繪畫運動,只持續短短四年,卻醞釀出日後抽象畫風格的發展。
藝術學家將康丁斯基的藝術特徵,劃分為六個時期:
一、初期:莫斯科(一八六六─一八九六)
二、變形:慕尼黑(一八九六─一九一一)
三、抽象的突破:藍騎士(一九一一─一九一四)
四、俄羅斯間奏曲:(一九一四─一九二一),俄國革命後,畫家於一九一八年返回莫斯科,因前衛藝術與官方的現實藝術相悖,再度離開,回到德國。
五、點、線、面:在「包浩斯」學校任教(一九二二─一九三三),一九二八年入籍德國,一九三三年,包浩斯被納粹政府關閉。
六、生物的抽象:巴黎(一九三四─一九四四),定居法國,一九三九年入法國籍,一九四一年納粹占領法國。一九四四年逝世於巴黎近郊。
可見大師晚期的純抽象藝術,是不斷蛻變突破的成果。
二○○一年,筆者前來「林巴哈之家」參觀。進入二樓展場,循序觀賞康丁斯基各個時期的作品,認識他從寫實的風景、具體的物像中慢慢解脫的創作歷程,經歷一再的蟬蛻和破繭,終於創造出獨樹一格的繪畫元素,成為抽象畫一代宗師。
由於早年學習鋼琴和大提琴的根柢,康丁斯基後期的創作,嘗試將音樂融入幾何圖形的畫面中,把畫作命名為〈即興〉與〈結構〉,彷彿它們是音樂作品。
佇立畫前,除了欣賞畫面的結構美,似乎能夠「聆聽」到畫中裊裊飄逸的優美旋律。
滿心歡喜步出展場,回望這座紅瓦黃牆的宅邸,竟是醞釀抽象風格萌芽的藝術寶庫。世間人、事、物的因緣聚合,何等奧妙。
(本文刊於2021/09/20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