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9 16:02:20閱寫協會

顧稻小天使 ◎馮嫦慧

我們一家都愛米食,應該跟爸爸的職業有關。

爸爸是台灣省農業試驗所稻種研究室的技師,在所裡研究稻種、示範種植,還要出差到他負責的嘉南地區勘查水稻。他去過非洲、菲律賓、宏都拉斯指導栽種稻穀,多次獲獎;我在台北就讀龍安國小時,老師要我們帶特殊東西到班上分享,爸爸就給我十管不同顏色形狀的稻米,送給學校珍藏。

台北濕氣重,他退休後回到台南定居。爸爸的家鄉在下營鄉,媽媽在麻豆鎮;年輕時,同年齡的兩人是麻豆鎮公所的同事,下班後常約去吃炒米粉配豬血湯,譜出一段辦公室戀情。一年後,外公意外過世,爸爸在外婆面前跪著發誓讓媽媽幸福,他們在百日內完婚,從此媽媽不時為爸爸炒米粉,這一道米食也成為我們四姊弟最愛吃的傳家菜。

母親仙逝多年,我也退休了,每次回台南探望父親,陪爸爸去慶中街小店吃炒米粉配豬血湯。他總是說:「這米粉真像媽媽炒的。」

受日本教育的爸媽也喜歡吃壽司,假日經常帶著我們四個孩子一起用小竹簾做海苔壽司。天晴時,我們帶著壽司到住家附近公園野餐,下雨則在家翻轉小木椅玩火車遊戲,吃壽司當旅行。學校遠足,媽媽做出多種口味的壽司,裝在三層漆器內用布巾包著,讓我們帶去和老師同學分享。

爸爸九十歲時,我們為他祝壽,四代同堂歡聚,爸爸開心地一面吃著他最愛的炙燒握壽司,一面憶往:「那些年,我們住在台北市永康街的農試所宿舍,吃年夜飯,天氣冷颼颼,街道冷清清,偶爾遠處傳來幾聲微弱沖天炮聲,我拿著手電筒,帶你們去稻種研究室為試管中的種子換水催芽、傳宗接代。」

當時瑠公圳未加蓋,聽得見潺潺流水和魚蝦跳躍聲;我和弟妹跟隨在手牽手的爸媽後面,經過龍安國小,唱著學校教的歌曲,穿越月光下的台大校園,步行到位於公館蟾蜍山北側山腳下的稻種研究室。

爸爸端起味噌湯,欣慰地說:「一粒種子,就可收成千餘粒的稻穀。那時你們這幾個小蘿蔔頭幫忙稻種洗澡,都是『顧稻小天使』,對台灣米小有貢獻喔!」

(本文刊於2021/04/29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