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 11:41:39閱寫協會

【悅讀人生】 傷口下的接力賽 ◎柯昱琪

爸爸今年九十三歲,在台北鰥居二十年。我們六個子女常常被外人被問到:現在是誰在照顧他?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照顧爸爸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個團隊,一群合作無間、隨時準備好接力賽的一家人。

中年時一直為香港腳和灰指甲所苦的爸爸,老年後因為骨質疏鬆行動不便,更不願意穿襪穿鞋,那種不必彎下腰只要動動腳趾套上去的日式夾腳拖就成了他的最愛,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一樣。但也因為沒有穿鞋的問題,我們很少去注意他的足部,忽略了老人家偶爾會去抓一抓腳踝這個小動作。

月初,大姐夫忽然發現老爸的外踝突骨出現了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傷口,外型有點像似火山上常有的火口湖,周圍紅腫凸起,中間有一團米白色黏黏的發炎物質。聽爸說,本來是癢,現在開始痛起來了。

爸爸是腎上腺萎縮患者,終生都需要服用類固醇,他的免疫力、抵抗力本來就弱,這種傷口看似小,卻是個不能輕忽的敵人。我們這個團隊立刻動員,早上大姐夫拍照給大家看之後,人在花蓮的三妹立刻上網掛號,當天下午我接手帶爸爸去門診,再把醫囑的傷口處理方式、吃抗生素應注意事等等轉達給每位家人。

醫師說,傷口已經細菌感染,開始有了俗稱「金包銀」的膿瘍。膿瘍裡包含了細菌、白血球,和皮膚死去的細胞殘骸,很容易造成進一步的發炎。因老爸曾經有拒絕抗生素的「前科」,牙醫弟媳晚上和弟弟一同趕來,用老人家相信的專業知識,和唯一兒子的「威嚇」,叮囑他一定要按時服用。

接下來一天兩次的消毒與上藥,雖然不是大問題,但是同住的老四因工作關係早出晚歸,時間不好配合。好在每周我們其他人都有各自跟老爸「約會」的時間,只要提早一點到家,幫他處理傷口再帶他出門;晚上則是等老爸洗完澡,住在附近的我或老四下班時回去幫他換藥。就這樣,一周七天十四次傷口處理的班表完成。

一周、兩周過去,傷口復原很慢,雖然知道是爸爸的年紀和慢性病的緣故,但還是有人開始擔心,甚至懷疑自己負責的時候是不是沒處理乾淨,不過都立刻被後面接手的家人安撫與肯定:「沒有惡化,只是比較慢收口」、「你好厲害,紗布沒有沾黏耶」、「爸爸說你換藥一點都不會痛喔」……這樣的對話在群組間幾乎天天上演,不只是給家人鼓勵,也是給自己打氣。

第三周,再次前往門診看傷口,醫師輕鬆地對爸爸說:「傷口復原情形良好,可以不必擔心了。」我立刻轉發這個消息,並將不必再包起來的傷處拍照給大家看。

這場接力賽總算即將抵達終點,每一位參與的家人可以安下心來喘口氣,套一句爸爸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真的是好幸福。」是啊,有這樣齊心又默契十足的家人,我們都好有福氣。

(本文刊於2021/03/19人間福報家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