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2 21:27:10閱寫協會

做個獨立的熟齡族:預先為老後的生活做好安排 ◎劉秀枝



小時候的志願

小學五年級時的某個晚上,和幾位要好的同學在我家二樓屋頂的平台上,吹著涼風,仰望星空,每個人輪流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志願,一個比一個遠大。我的志向是當科學家,而且是個得到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那時我想,諾貝爾獎每年都頒發,年年有新人得獎,我這麼用功,年紀還小,來日方長,應該不會很難吧。

上了初中,逐漸務實。家裡做生意,難免要送禮或在家宴客,常全家總動員忙著張羅──眼看著好東西都送人、好吃的都讓客人先吃,只能悄悄希望客人不要把我愛吃的都吃光,於是,我「立志」將來長大不送禮,也不在家裡宴客。

母親每天料理三餐,早起煮好早餐,再去市場買菜,準備煮中飯,飯後洗碗刷鍋才結束這一頓,馬上又要準備晚餐……日復一日,整天忙得團團轉,埋沒了母親的聰明才智。看在眼裡,我決定將來長大後不要整天煮三餐,也不要做家事,而要把時間用在該用的地方。

所以,我當了醫師

一個家境小康、外貌平庸的台灣女孩,長大後如何才能不用煮三餐、做家事,那就是要有一技之長,要能掙錢,然後請人煮飯和打掃,每個人的專長不同,該讓別人賺的,就應當讓人家賺。當然,也可以找個有錢老公或嫁入豪門,但我條件缺缺,有自知之明。

而哪個行業可以不必送禮?就是大企業家也要送禮給主顧呢!我左思右想,發現去診所看病時,不但給醫師的醫藥費不能講價,許多病人在感激之餘,還會送醫師水果或土產等,而且從沒看過醫師送禮給他人。於是我立志當醫師,不僅能濟世救人,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收入穩定,可請人幫忙做家務,不用送禮,也不必請客。

剛好,我喜歡念書,也不怕考試,如願以償地考進了醫學院。五年級時開始到醫院見習,有一次輪到去婦產科,第一次看到孕婦生產,那呼天搶地、撕裂人心的疼痛叫喊,讓我決定以後不生產。人類有許多痛苦無法避免,但生產之痛是可以自己選擇的。但是當年,結婚之後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理所當然,怎可結婚而不生育?於是,我決定終身單身,免去生育之痛。當然,沒遇到令人昏頭轉向的愛情,讓我的這個決定更加順理成章。

醫學院念到第七年,需到醫院實習一年,輪流在每個科別實習一個月,這正是考慮將來要選擇哪個科別作為畢生志業的好時機,我卻每到一科就排除一科。

先是到小兒科,發現小孩的點滴,尤其是嬰孩的頭皮針非常難打,非我所能。婦產科要開刀,我笨手笨腳。第一次上刀時,負責拉鉤並剪線,主治醫師還特別叮囑我在剪線時,不能剪到他的手套,結果我第一刀喀嚓下去,就把主治醫師的手套剪破了,他只好重新刷手,換新手套。耳鼻喉科和外科也要動刀,我連病人手術結束時的皮膚縫合都縫得不漂亮。於是,兒科、婦科、耳鼻喉科和外科都被我排除,或者應該說是這四科都排除了我。

幸好,最後一站來到內科,靠的是讀書、思考、判斷、印證、用藥與溝通,我如魚得水,開始優游於浩瀚的內科領域。

現在,做個獨立的熟齡族

日子在醫療、研究和教學中快速打轉,轉眼之間退休,有了搭台北市公車會嗶三聲的老人悠遊卡,又很快地踏入七十歲,我終於相信,當年「得到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的志願只是個美麗的夢想。

不過,「人生七十才開始」,台灣女性的平均壽命是八十三歲,那麼我還有一、二十年的光陰,可以再立個志願。眼看著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個個進出疾病王國,不曉得哪一天會輪到自己,於是我的志願變成:趁著身體還行,要好好生活,享受每一天,珍惜身邊的人,繼續沒有壓力的終身學習,並做好疾病隨時會來造訪的心理準備。

當初立志不婚、不育,享受一個人的自由自在,今日成了獨居老人,而既然年輕時沒有付出,現在老了也不要冀望有人照顧,所以,我預先把老後的生活安排好,到時走得瀟灑,快意畫下人生的句點。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