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20:25:02閱寫協會

樂活勤養肌 ◎邱麗紅


圖/Dofa

最近身旁的老友紛紛向我抱怨:「年紀大了,常這裡痠,那裡痛。」我總是回答:「該養肌肉了。」」

因為不喜歡曬太陽,中年後選擇屬室內運動的瑜伽,對運動的態度抱持有動就好,還自我感覺良好「體重沒差多少啊」,殊不知三十歲後骨質逐年減少約0.5%,渾然未覺歲月已將身體結構悄然改變──脂肪愈來愈多,肌肉愈來愈少。

四年前意外滑跤,我本能以右手撐地造成手腕骨折,才驚覺骨鬆掏空了身體。那段以左手奮戰的日子,行動不便導致情緒低落。後來我調適心情勤勞復健,修復期間骨質、肌力如江河日下,看著日漸消瘦的小腿,不知該如何補救。

前年一場講座拯救了我,講述運動應分為四塊:有氧、肌力、伸展和平衡運動。聽完後驚嚇不已,我整整缺了三大塊,長期只有拉筋伸展。研究後才知原來骨鬆要重訓、快走、爬樓梯和蹲馬步,我想,加練個太極拳,多曬點太陽應該就可以了吧?至於重訓,唉,高難度,我才不要變成「金剛芭比」,不急,慢慢來吧。

直到去年初母親仙逝,生命末期母親那佝僂的身軀、呆滯表情和黯淡眼神,不時在我眼前迴盪。因臗關節骨折導致母親不良於行,體力急遽衰退,畢竟,能自己走進浴室洗澡,是多麼幸福的事。

於是我決定面對肌力挑戰,到運動中心買了十堂私人教練課程,面對各種陌生的健身器材,盯著說明圖片,訓練胸肌、大腿股四頭肌、背肌、胸大肌、臀肌等……哇!哪來那麼多肌群,筆記抄得眼花撩亂。

教練要求無力的肌群要強壯起來,走路時提醒一定要抬頭挺胸強化背肌,正式訓練時我咬緊牙關,肌肉緊繃,額頭冒出青筋,終至雙手癱軟、大腿打顫,只為了與重量機台上最輕的公斤數拚搏。老天啊,我要懺悔。對臉書上「炫腹」之人,發出欣賞的嘆息並致上崇敬,因為真的很不容易。

即使快邁入花甲,體力還是可以練的,「記住痛的感覺,讓身體記憶」,這段時間多種運動產生加乘效果,總結現況,手臂、大腿、胸肌和背肌變得有力,一些高難度的瑜伽體位因為肌力變好,不再鬆垮搖晃、難以平衡,且能Hold更久,太極拳馬步也蹲得更低更穩,運動後更換得一夜好眠。

「養肌」操之在己,堅持下去,狀態必有明顯差距,任何時間都是最好的開始。

(本文刊於2018/01/31聯合報家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