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3 17:46:21閱寫協會

婺源 快樂行 ◎姜鵬珠


圖/姜鵬珠

到江西婺源縣旅行,眼前出現一座座山牆比屋頂還高出許多的民居古建築。


同行的消防隊郭隊長見多識廣,為我們解釋這種山牆的牆頭像高昂的馬頭,所以叫做馬頭牆,因為它高高聳起,火災時可以隔開大火,防止火勢擴張,也叫封火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特色。


走進婺源縣上曉起村狹窄的巷弄,兩旁盡是一幢幢馬頭高聳的商家。賣五眼果的大嬸聲聲吆喝:「來喔!來喔!吃果肉可以降血糖、血脂,減肥、解毒、防癌!」手中還不斷搖晃著果核串成的手環,每串有九個,她說:「戴上手環就成了九五之尊的皇帝!」細看,旁邊方桌上擺著幾籃金黃色形如棗子的五眼果和成堆果核,核的頂端有五個像眼睛一樣的小孔;一位同伴促狹地戴上手環,雙手往後一背,高聲唱著:「姓朱名德正,家住北京城……


來到巷口轉彎處,一條清澈的溪流出現在眼前,導遊說這裡是婺水的發源地,所以叫做婺源。岸邊成排民房的馬頭牆櫛比鱗次、錯落有致,對岸廣袤的油菜田開滿黃花,兩岸風光一一倒映在水裡,美得令人分不出真假。


沙洲中幾處架子上,蘿蔔、冬瓜和鹹菜、小魚,正躺在篩子內貪婪地吸吮陽光,竹竿上彩色的衣衫隨風起舞。走近和主人閒聊,張爺爺大方地邀請我們到他家坐坐。


張家客廳正中央靠牆是紫檀神桌,桌上除了花與果,和街中其他各家一樣,都有時鐘、鏡子和瓶子,象徵「終生平靜安詳」。徽州地處山區,種地無以為生,男人只好遠走經商,出門在外難免遇到風險,家人都以此祈求平平安安。


揮別張爺爺一家人,我們立刻被「自產直銷歙硯」招牌所吸引。老闆熱心解說:「唐代婺源縣歸歙州管轄,宋代改屬徽州,所以出產的硯台稱為歙硯,又因硯石取自婺源縣龍尾山,也稱龍尾硯。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獵戶追逐野獸來到龍尾山,發現許多硯石,因而製硯傳世。」又有一說:「南唐後主李煜對龍尾硯情有獨鍾,曾任命硯務官李少徽監製龍尾硯成為貢品,因此特別有名。」


外子酷愛書法,見到滿屋子寶貝,興奮地眼睛發亮。店內陳列各式精緻硯台,有前後雕刻成龍頭與龍尾、中間是硯池的龍硯,也有左端為高起的筆筒,右邊為長方形硯池的筆筒硯。外子最後選中刻有水牛的硯台,滿面笑容不停地把玩。偶一抬頭,白牆上半幅〈觀書有感〉,灑金紅紙上龍飛鳳舞的隋代智永草書,更是他的最愛。


抱著剛入手的名硯,在青石板路上蜿蜒而行。走在這段連接上、下曉起村的細長田間小路,不時聽到雞鳴、蛙叫,心中自然生起一種悠閒放鬆的感覺。不遠處一棵高大的樟樹拔地而起,取名「曉起神樟」,據說已有一千五百歲,繞著神樟走三圈會有好運,難怪現場有不少人在繞圈子。


古徽州人習慣在女兒出生時,在房前屋後栽上幾棵樟樹,待女兒長成,就用樟木打造防蟲又經久耐用的樟木箱子、櫥櫃,做為女兒嫁妝。今日商店街上亦到處可見雕刻精美的樟木箱櫃往前走,進入一大片樟木林,飽聞撲鼻的樟木香後,江灣景區近在眼前。江灣景區保有許多高牆大院的房子,是明清兩代遠遊營生的徽州商人,因長久不能返鄉而建置供家人住。其中婦女起居的閣樓最為奇特,僅留小小一個窗口對外聯繫,用意全在保護她們。壯年的老公出外打拚,留下年邁公婆和稚弱的孩子及大片園田,全賴女人一肩扛起,徽州女人堅守家業、為母則強的韌性令人佩服。


徽商在外鄉,內心卻冀望兒子透由老師貼身指導好好讀書,長大功成名就,因此廳堂側面設置專供族內子弟讀書的書房,旁邊特設先生居住的客房。
近觀婺源人家,古村落遍布,溪流清澈,水甜、景美、人質樸。從一棟棟青瓦白牆的建築中,我靜靜體會他們過日子的價值觀,也從觀賞歙硯、書法中,看到中華文化堅毅、剛柔並濟的特質。一趟婺源之旅,真是自然與人文共融的快樂行。

(本文刊於2017/12/03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