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0 22:08:37閱寫協會

【跟我這樣動一動】朱玲/足踏土地的滿足

曾經,我是個痛恨運動的上班族,任何能增加心肺功能的運動,如跑步、打球等,皆敬而遠之。由於年輕就是本錢,即使晚睡早起、鎮日坐辦公室仍精力充沛,從未知覺運動的重要。

厭惡運動,是因從小就是個「跑不快、跳不高」,運動細胞彷彿全部癱瘓的「軟腳蝦」,即使手長腳長,卻完全沒有帶給自己任何體能表現上的優勢,學校的體育測驗,我永遠排名倒數。難堪的成績,讓我視「上體育課」為畏途。畢業後,著實鬆了一口氣,從此終於可以和運動說拜拜。

進入不惑之年後,漸感體力急遽衰退、健康頻出狀況,驚覺忽視沉重的工作壓力與缺乏運動對身體的慢性傷害,開始有個聲音在體內隱隱呼喚:「起來運動吧!」

四體不勤的我曾試瑜伽、太極拳、有氧舞蹈,但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無法持之以恆。直到一次和外子臨時起意到政大後山健行,竟從此愛上爬山。

假日清晨,我們起個大早,背上水壺、足蹬球鞋走入近郊山林。行走山徑,錯身而過的山友們親切打招呼,人與人間的心防與陌生感於此時此景瞬間消逝,全身也彷如進行一次徹底潔淨──肺葉因吸入芬多精被洗滌;雙眼藉由蓊鬱蔥綠的色彩沖刷,變得清明透亮;耳朵掏出喧囂市聲,灌入蟲鳴鳥叫的自然樂章;偶爾與小樹蛙或台灣藍鵲不期而遇,都帶給我莫大的驚喜。尤其登上制高點遠眺時,開闊的視野更將鬱悶煩憂全拋諸腦後。

因為親近山林,我深深體會大自然就像一座探索不盡的博物館,蘊含著許多智慧與啟示。我期望對山林裡的朋友有更多認識,開始翻閱圖鑑或上網查詢沿途遇見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的名字,從陌生到熟稔,對四季的更迭變化,也慢慢摸索出自然的規律。

登山健行讓我贏得好體力與好腿力,爬樓梯可以臉不紅氣不喘;但邁入半百,為了保護膝關節,我已不再爬山,改以快步健走。因住家鄰近新店溪自行車道,清晨沿著溪畔健走一小時成為我固定的運動方式。

此處看到的河岸景觀與山林不盡相同。小白鷺、蒼鷺、夜鷺等鷺科鳥類是這裡的住民;喜鵲、八哥、大卷尾也經常來溪邊湊熱鬧;台灣欒樹、苦苓、鳳凰木盡責地按時序換新裝;遠方層疊的山巒與不斷變幻的天光雲影,更猶如一幅幅風景畫。溪畔健走,自然之美總讓我目不暇給。

不論過去的爬山或現在的健走,皆已成為我生活的必要,當連日陰雨無法出門運動時,即感覺渾身不對勁。友人建議我到有冷氣吹、無需日曬雨淋,還可邊跑步邊看電視的健身房運動,但都引不起我的興趣,因為足踏土地與隨時被自然之美撞擊的滿足,是鋪著木地板與充滿機械聲的健身房無法取代的。

因為運動,讓我親近大自然,也因為熱愛大自然,讓我持續運動。也許健走的步伐會隨著年紀愈來愈慢,但在走不動的那一天到來之前,我會一直走下去。
【2017/3/20 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