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思感念台灣古蹟仙 林衡道教授 ◎邱秀堂
林衡道與學生們葉毓蘭(後排右一)汪詠黛(後排右二)邱秀堂(後排右三)。 圖/邱秀堂
小寒前的周日,煙雨濛濛有些許寒意,但往北投法藏寺的路上,心頭卻暖呼呼的,腦中不時想著「看古蹟像看花要趁早」這句話,這是「台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生前語重心長的呼籲。
祭拜林衡道教授(一九一五年五月二日——一九九七年一月十八日)的陽台上,有《前夜》一書(林衡道著,二○一五年十二月第三度出版),還有門生故舊最近的出版品,如李乾朗教授的大作《解構—李乾朗手繪台博建築》、王澤的《老夫子漫畫》,和葉毓蘭教授接受新黨徵召提名台灣不分區立委第一名的宣傳單,以及孝順的嘉澍為外公準備的「三界銀行」天地通寶,有台幣、美金、人民幣、歐元、日幣。
警政學者葉毓蘭教授,在她的臉書上感性的寫道:「我從二十歲參加『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擔任服務員,就追隨古蹟仙林衡道老師,走遍台灣,探討台灣和大陸血濃於水的關連。
林老師雖然在一九九七年元月離開我們,但是每一年的元月、五月,林老師的冥誕和祭日,老師的女兒蕙瑛、蕙瑤姐會排除萬難,從國外飛回台北,我們就在古蹪仙長眠的法藏寺約會,對著林老師的骨灰罐,做年度政情、輿情、卦情報告,十九年了,我們的約會仍然繼續著。」
今年榮獲行政院文化獎殊榮的李乾朗教授,李夫人淑英也說:「古蹟仙家族的召喚,對我和乾朗而言,意義非凡!十九年過去了,林老師的聲音,言猶在耳,記憶猶新。
我常在想,二十一世紀的時空下,居然還有這麼一群人,無論天上人間,咫尺天涯,彼此相知相惜,此等濃情蜜意,真是不可思議,多麼可貴呀!除了感激,更是感恩在心。」
說到「古蹟仙家族」的成員,其中李乾朗、吳淑英,汪詠黛、林淳一伉儷,及王澤和我,我們三對從戀愛至組成家庭,林衡道教授都親眼見證;而今年到法藏寺祭拜古蹟仙的日子,恰是專欄作家詠黛、淳一結婚三十五周年的結婚紀念日,不可謂不巧!
當年他倆結識於「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從青春年少相守至今,肯定是深受林教授祝福與庇佑的。
此次到「法藏寺」我有非常深的感觸。去年四月星雲大師發表的大作「貧僧受難記」文中提到:「我為東初法師編輯《人生》雜誌……從江子翠走到萬華火車站,再到台北轉到北投,下了車,外面正下著毛毛細雨……因為太晚了,也不得辦法有交通工具回台北,就留下來住法藏寺。」
林衡道教授生前對宗教有深入的研究,而林公自己曾說:「我這一生對佛教有偏愛。」因緣際會,最後落腳長眠之地,在藏經方廣青山綠水盡是禪機的「法藏寺」。
一九九七年有台灣活字典之譽的「古蹟仙林衡道教授」逝世後,林公的長千金林蕙瑛教授,每年在林公祭日、冥誕都會安排追思活動,然後到林公生前喜歡吃的餐廳午餐,今年也不例外。
去年林衡道教授一百歲冥誕,文化部、文資會等大規模辦「緬懷古蹟芬芳」的學術座談會和古蹟探訪活動。今年元月,古蹟仙林衡道教授逝世十九周年,我們對林公的懷念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