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8 00:00:00閱寫協會

我家的同心圓 ◎施養慧

    結婚對一個女人而言,好像在辦理移民,移居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第一次在夫家過年,就讓我明顯的感受到兩家文化上的差異。

 

 婚前的我最喜歡除夕,每逢除夕傍晚,年味就會從母親張羅的年菜中漸漸蔓延開來。豐盛的菜餚裡,必有一道熱呼呼的炸肉丸子,通常還沒上桌,我就會急著吃上幾顆,透過肉丸子裡淡淡的洋蔥香味來告訴五臟廟,今天是除夕。

 

 在這個大日子裡,父親負責的可是一道重量級的年菜。他會將烏魚子烤至內軟外酥、香味四溢,再謹慎的切片。金黃色的烏魚子,搭上翠綠色的大蒜,擺在橢圓型的白碟子裡,就是道色香味俱全的年菜。

 

 萬事具備後,全家一起焚香感謝神明,再邀請祖先來享用大餐。

 

 拜拜完,我跟媽媽負責熱菜,哥哥們去買酒,父親則從儲藏室裡,拿出休息了一整年的小火爐。

 

 我們家的除夕,可是真正的圍爐。父親將燒著木炭的小火爐擺在圓桌下,再拿出嶄新的鈔票,圍著小火爐,排出一圈又一圈的同心圓。

 

 全家順著圓桌坐定後,便開始真正的圍爐,桌上熱呼呼的菜餚與桌下暖烘烘的火爐,透過同心圓驅趕了寒意,將我們緊緊串在一起。

 

 待我們吃到八分飽時,父親便會從同心圓裡取出一疊鈔票,發出一大半給母親,感謝她一年來的辛勞,接著才輪到我們三兄妹。

 

 通常此時門鈴就會響起,第二攤的年夜飯宣告開始。

 

 六叔與兩位堂哥的加入,美其名是共襄盛舉,實質上是大拚酒。堂哥常說,「酒是穿腸毒藥,我們一定要消滅它!」這笑話我聽了好多年,至今想起依舊莞爾。

 

 幾年後,兩位嫂嫂與姪子、姪女陸續加入,我們家過年更熱鬧了。只是當我出嫁後,圍爐有了改變。

 

 

 小時候,有媽媽當主廚,我只是個小跑腿;長大後,廚房裡有媽媽跟兩位嫂嫂掌廚,我更是輕鬆。婚後,我才真正長大,過年不再是單純的吃喝玩樂。

 

 身為家中唯一的媳婦,我很清楚自己角色的轉變,婚後馬上成為婆家的生力軍。

 

 公公婆婆非常虔誠,除夕那天的祭祀是重頭戲。

 

 一早,婆婆就買來所有的食材,交代我:魚要用煎的、長年菜不可以切斷、素菜不可以用大蒜爆香;祭神過後,要接著拜地基主,最後再祭拜祖先,次序絕對不可以亂掉,而且動作要快。這一切均得在中午以前完成,因為曾祖父喜歡早點用膳,太晚拜,他老人家會不高興。

 

 婆婆說完後,便上去神明廳跟公公會合。我雖然在廚房忙著,卻很清楚他們的工作,除了擦拭桌子、將蠟燭擺正、添加焚香的香料外,婆婆還會將水果一顆顆擦拭乾淨,再交給公公擺盤。此時,公公的藝術天分便得到充分的發揮,他擺的水果就跟他種的花木一樣明豔動人。

 

 家中其他成員,也沒閒著。三個小姑跟外子會擔起照顧孩子、幫忙端菜與跑腿的任務。而且,小姑們一定會輪流來陪我聊天,從最熱門的八卦新聞、偶像劇到好康分享都不錯過,而我也樂得在翻動鍋鏟之際,順便吸收新資訊。

 

 我們形成一個合作無間的團隊,一起在中午以前,完成這個一年一度的盛事。

 

 晚上圍爐時,婆家沒有準備小火爐的習慣,而且外子一家都不善飲酒。不過,三個小姑彌補了我自小沒有姊妹的遺憾,四個女生嘰哩呱拉,用談天炒熱了過年的氣氛,這是夫家特有的年味。

 

 只是,隨著小姑逐一出嫁,夫家的年味也漸漸淡了,眼見除夕將至,我想,今年就在夫家準備個溫暖的小火爐吧!

 

2014/01/29 聯合報.繽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