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6 00:00:00閱寫協會

【怡然誌得】梵谷的憂傷 ◎ 文與圖/蔡怡

 


憑著一股對旅遊的熱愛,對普羅旺斯美食、人文的嚮往,三對年紀六十上下的夫妻,勇敢地展開為時十七天租車、住民宿的自助之旅。

扣掉巴黎的幾天,我們用十三天時間遊了尼斯、坎城、摩納哥、聖保羅、翁提布、葛拉斯、鷹鷲村、亞維農、亞爾、尼姆、聖雷米等十一座城市。我們天天在燦爛的陽光與習習涼風下,欣賞悠久的文化遺址,品嘗美食、美酒與香氛。在各具特色的景點中,聖雷米小鎮是此行最難忘懷的地方。

聖雷米離我們住的亞維農不過半小時的車程,卻讓沒有租GPS的我們飽嘗人腦比不上電腦的挫折。所幸憑毅力、耐心與努力,終於在歷經一再的迷路後,成功到達聖雷米市郊,一償宿願地拜訪梵谷曾住過的聖保羅療養院。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灰藍色橄欖樹園,路邊豎起了梵谷當年的成名畫作,原來這是一百多年前梵谷的寫生之路。令人意外的是,歷經一百二十年歲月的淘洗,真實世界的橄欖樹與梵谷畫作相比,沒有變高大,也沒有變矮小,連樹幹的姿態都很類似,尤其從樹幹與樹葉的隙縫,可清楚看到在畫中經常出現的青山頂峰。走入這樣的場景,真有景物依舊、人事全非的感傷,也似乎超越時空長廊直接進入梵谷的內心世界。

比真人高出許多的梵谷雕像,在聖保羅療養院大門內不遠處迎接我們。他手持一把下垂的向日葵,雙眼茫然,滿臉焦慮,完整呈現梵谷生命最後一年(西元一八八九至一八九○年)的混亂。他本人就是一件撼動人心的藝術之作。

當年他在院內完成的名畫都掛在牆面上,他鮮豔的用色與灰白斑駁石牆形成強烈的對比。我心痛他把色彩留給後人,卻讓自己活在黑暗中。



沿著有希臘神殿風格的中庭花圃拜訪他位於二樓的病房。一張小床靠著牆,床邊畫架上擺著他的畫作,有小書桌、木椅子,牆角矮凳上放著黑色書包,似乎還在等待主人背著它到門外作畫。看到這極狹窄的空間,有種想流淚的衝動,痛心梵谷與眾不同的靈魂在凡間所受的折磨!

我站在裝有鐵欄杆的窗口,試著用梵谷的雙眼向遠方凝望,果然看見療養院後方常在他畫中出現的大片田地。窗外,秋陽耀眼,似乎正在燃燒著遠方的麥田,燃燒著一八八九年的秋天,梵谷創作最豐富也最寂寞的心靈。

文學藝術的創作過程中,作者常處於精神高度亢奮中,隔絕日常生活,只追求性靈豐足。這種創作魅力讓人廢寢忘食,身心陷於不平衡中。

若以今日進步之醫學來看,梵谷不一定罹患嚴重的精神分裂,或許得的是文明社會很熟悉的躁鬱、憂鬱症。如何維持身心平衡或許是梵谷時代沒有學到的功課,而憾恨地讓他走入滅絕之路。

如今,聖保羅療養院花木扶疏,呈現飽滿色澤,但在分外靜謐的氛圍裡,似乎流動著淡淡的憂傷,是梵谷的憂傷,也是許多創作者的憂傷吧!


 

(作者為留美教育博士,本專欄將於每月第一個周一見報)

2013/10/07人間福報.家庭版】

fans 2013-11-26 17:15:27

用盡生命 留下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