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0 02:29:20閱寫協會

【給你拍拍手】泰北異域的中文小學堂◎汪詠黛

多達九十幾個難民村,散落在台灣兩、三倍大的泰北山區,是很難全面改善貧困生活的,幸好多年來「送炭到泰北」的濟助活動持續不輟…… 

傍晚六點,從曼谷轉國內線飛機到清萊機場,搭上預約好的小巴士,顛顛簸簸疾駛在蜿蜒的山路上。將近午夜十二點,終於到達目的地——泰北海拔最高的華人聚集地「帕黨村」。
 
曾被稱為難民村  現在改稱義胞村
 
馬不停蹄的趕了六、七個小時的行程,有同伴被顛得暈車嘔吐,我的腰痛痼疾也提出抗議,但心裡卻不禁讚嘆:真是不錯啊,泰北的道路一次比一次進步!多麼慶幸現在有「路」可行車,不必像三五年前,得在泥濘小徑推車摸黑前進;更不必像二十多年前,來訪者必須騎馬慢走在草莽叢林中,隨時留意蟒蛇、猛獸的出沒,同時要有人荷槍實彈的在一旁保護,以防泰共或毒梟突擊。
 
一進入帕黨村,看到一群皮膚黝黑的村民頂著山風,笑嘻嘻的迎接我們這群來自台灣的「同胞」,還在學校禮堂準備好熱呼呼的雲南火鍋,此時心中只有一個暖字,哪還在乎旅途的勞累和腰痛啊!
 
「妳這是第幾次到泰北難民村了?」從台北出發前,朋友好奇的問我。
 
三、四、五……不記得囉!反正四年多前為了完成柏楊先生策畫的《重返異域》一書,一頭鑽進金三角採訪,就和泰北結下不解之緣,從此每隔一陣子,就會到這遙遠的山區走走,探望一下育幼院的孩子,以及那些曾經被柏老形容為「一群被遺忘的人,他們戰死,便與草木同朽;他們戰勝,仍是天地不容!」的「孤軍」老朋友。
 
這裡曾經被稱為「難民村」,現在改稱「義胞村」了,畢竟經過一甲子流血流汗的努力,以及台灣、香港等地同胞的救助,許多原本難以遮風避雨的茅屋,已經改建成磚瓦房,有些村落也有了小農經濟。從民國三十八、九年大陸易色,經過緬甸、寮國逃到泰國的孤軍,直到民國七十年,因協助泰國政府擊退泰共,用生命換來在泰北荒山的居留權,胼手胝足建村求生,如今總算脫離半原始的艱苦境遇。
 
多達九十幾個難民村,散落在台灣兩、三倍大的泰北山區,是很難全面改善貧困生活的,幸好多年來「送炭到泰北」的濟助活動持續不輟。尤其是對難民村的華文教育,大家出錢出力,捐建校舍、增添硬體設備,提供教材、獎助學金,也對貧苦的教師展開認助,而台灣的志工老師們也從未間斷協助教學與培訓師資。
 
希望錢用在刀口上   珍惜捐款人的愛心
 
泰北孤軍後裔學習中文的辛苦,恐怕是台灣孩子很難想像的!泰國政府曾經嚴禁難民村教授中文,且全面禁止中文學校,村裡的師生們只能利用晚上,偷偷點蠟燭、燃油燈,躲在豬圈、雞舍或偏僻廢棄的空屋學習中文;現在雖然解禁,甚至連泰國人也掀起學習中文熱,但是難民村孩子白天要去泰文中小學校上課,就像台灣學生一樣是國民義務教育;所以必須利用傍晚下課後,才能到中文學校自費上課;周末泰文學校放假,中文學校卻沒有休息,孩子繼續加強學習。嚴格說起來,泰北所謂的中文「學校」,應該算是中文「補習學校」,所以會有學生在泰文學校念到初中二年級,但可能在中文學校只是小學五年級生。
 
也不要以為稱作學校,就都有巍峨校舍喔!泰北到處是破舊不堪的中文學校,教室很「通風」,因為只有門「框」和窗「框」,一用就是一、二十年,除非募到經費,還要專款專用、不能「所託非人」,孩子們才能有個像樣的地方學習中文。
 
說來也巧,當台灣各界熱烈討論捐助日本賑災的善款是否透明、有效運用時,我們幾人遠赴泰北的主要目的,也正是來參加帕黨村培英中學「泰北逢甲教學大樓」的落成典禮,並看看美斯樂村的興華中學新建校舍的工程進度如何。我還開玩笑的跟朋友「討人情」:「我不是去泰北遊玩喔,是去幫你們看看捐建的校舍!」
 
這當然不是我們「小心眼」,好像捐點錢就要來監督似的,但大家總希望「錢用在刀口上」嘛!很高興泰北的朋友珍惜所有捐款人的愛心,每一筆善款,不論幾百元或上百萬,都清楚記載並公告周知,若透過救總捐款,還會收到可以抵稅的收據。
 
有意思的是,帕黨村培英學校的兩層樓新校舍,因獲得逢甲大學校友錢秋華、劉招明、尤正賢、高福源、泰國逢甲校友會總共兩百餘萬的大額捐助,校舍才得以動工。如今興建完成乾脆就以逢甲為名,讓台灣中部一所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與雲霧裊繞的泰北偏遠山村中小學,牽繫起一縷綿綿不盡的愛和希望。
有了舒適的新校舍,異域的孩子更可以好好學中文了,加油喔!
 
【2011-05-16/聯合報繽紛版】
陸家鳳 2011-09-22 09:20:04

您好
可以email劃撥帳號給我嗎?

謝謝

佩服 2011-05-21 20:12:05

相信有許多人對泰北的同胞也充滿了無限的心疼
但卻從未付出實質的關愛
而黛媽咪長期對「義胞村」投注無限的愛心
我要大力為你拍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