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2 15:57:11Mella

☆ 蒙氏之答客問 III

K 寫到:
蒙氏教學是不是只對於比較”理想”的孩子來做為引領呢?
之前看了蒙氏的書,裡面有提及:父母對敏感期的認識,有助於了解子的亂發脾氣、任性…
一旦父母了解其原因就愈能和兒童和平相處
這句話讓我覺得:是不是每個孩子不同時期的亂發脾氣、任性都是”正常”的?
只要我們做父母了解原因及方法來跟孩子做溝通就會比較容易呢?
那對於比較”故意”的孩子又要怎麼指引、溝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來你是真的有做功課的
只是你對於蒙氏著名的敏感期似乎有些誤解

所謂敏感期其實是源自於一位荷蘭的生物學家的理論
他發現剛出生的毛毛蟲具有一種向光性
會隨著光源爬到葉尖 而剛好他的口器也只能食用葉間的嫩葉
而隨著毛毛蟲逐漸成熟 這種向光性也就消失了
後來他證明出 原來這種對於光線的敏感性是造物主巧妙的安排
因著這樣的敏感 使得幼蟲的需求得到滿足

蒙氏把這樣的理論應用在孩子的身上
她發現孩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敏感性
而且往往只出現一段時間
過了 也就沒了

比如對於細節的敏感 大概是兩歲左右開始
你會發現孩子常會看到一些我們沒注意的東西
像我昨天去診所 看到一個阿媽抱著一個兩歲多的小男生
一直指著對面的佈告欄說 車車 車車
阿媽看了半天也沒看到 後來拗不過小孫子
走近一看 果然在某一個小角落有一個不起眼的車子

這是孩子們培養觀察力最好的時機
但很多大人 常因為嫌煩或是以為孩子亂說
而忽略了這個敏感期的發展

蒙氏只是希望大人們正視孩子在不同時期的需求
當孩子把地上的東西放到嘴裡時
你是急著罵他 打他的手 還是尊重他的學習方式呢?
當然怕東西髒 怕他生病 所以著急的情緒 是可以體諒的
但我們該做的 應當是保持環境的衛生與物品的清潔

當孩子正在口腔期時 "嘴"就是他唯一學習的器具
若真的無法避免 也不該對他生氣
好好的告訴他 "因為怕你拉肚子 所以這個不可以放在嘴裡"
不要以為他聽不懂 大人尤其是媽媽的一言一行
對孩子來講都是聖旨 他都會懂的

沒有孩子會故意發脾氣或任性
你要相信 一定有原因 祇是你願不願意去聽而已
如果真的只是在試探你
那就記得要堅持住 把握你們討論好的原則

"忽略"有時是很好的方法
等他"番"完再討論 大人自己也別在氣頭上做決定
耐心常是出自於了解 這是我和孩子們接觸多年的心得

希望這些分享對你有用

mella

P.S 照片是在爸爸身上打瞌睡的麟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