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1 04:16:27咪弟

念佛感應見聞記(六)

念佛感應見聞記(六)

 

「念佛感應見聞記」一書(網址:http://book.bfnn.org/article/0526.htm ),是林看治居士一生勸人念佛之感應事蹟,淨空老法師與林看治居士早年曾是講經班的同學(老師是李炳南居士(雪廬老人));淨空老法師曾說:這書中一半人他都認識。老法師曾讚嘆林看治居士的講經法緣特別好(很多人喜歡聽),故老法師也向其學習,說,我要讓國中程度的人就聽得懂。(所以老法師講經說法用字遣詞儘量家常化、深入淺出,俾讓學佛人易得法益也。)

 

林看治居士已於民國八十一年預知時至、安詳往生,享壽八十六,火化得舍利數百。往生前二年,交代後事,往生前一周,向蓮友說:「我要回家了。」又連聲讚嘆:「真有西方極樂世界!」(詳情見此書末後)以下若有「註:…」是末學所寫,先報告之,謝謝。

 

以下節錄本書幾例(三個例子關於消災、治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

(三五)白衣女人夢中送藥

 

念佛法門,不論男女老幼,貴賤貧富,只要深信佛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信者念者滅罪恒沙,福德無量。下面且舉感應事實以為證明。

 

十二年前在臺中北區中華路,有一小家庭,是從沙鹿方面遷移來臺中居住的,主人陳先生,他太太姓林名阿嬌,這位太太在故鄉就久病纏綿,長子振中雖只八歲,卻很懂事,侍奉湯藥等等,不離母親左右。有一天中諦念佛班班長,陳金枝師姊到他家裏,看見阿嬌臥在床上呻吟,大有病入膏肓的狀況,振中那孩子在母親身邊流淚,金枝姊見了,慈悲心油然而生,就對陳太太說:「阿嬌,你要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求求菩薩,使病體早日恢復健康。」這時阿嬌已經發出小聲說:「我不會念!」金枝師姊說:「你不會念,你孩子念也一樣的,你只要用心靜靜的聽,心裏跟著念就好了。」金枝姊又去請了一張西方三聖像,裝配一個鏡框,掛在阿嬌臥床的對面壁上,就教振中合十,學念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這孩子很聰明,不久就學會了,這樣念了二點多鐘,還教他回向,祈禱佛菩薩快來庇佑母親的病體早日平安。振中都能一一依教奉行,便時時刻刻在佛前念佛哀求,阿嬌的眼前,面對著萬德莊嚴的聖像,耳邊又聽到萬德洪名聖號,心中便感覺到有了依靠。

 

稱念佛菩薩的聖號,是不可思議的!振中那孩子為求母親病癒,天天虔誠念佛,不到一個星期果然奇跡出現了。他有一天清早很高興的叫一聲:「媽媽!昨夜我夢見一位穿白衣的女人,拿了一把韭菜長的藥草給媽吃,媽媽接過手就送入嘴裏,我看得明明白白,他還對我說:他是觀世音菩薩,因為媽媽的病只要吃了這味藥草,就會平安。」阿嬌聽了很覺奇怪,她也對孩子說:「振中,我昨夜也夢見一個女人拿一把長長的藥草叫我吃,我就把藥草送向口裏咀嚼吞下,早上一覺醒來,心清氣爽,感覺病情輕快得多了。」得此,阿嬌的病,就一天天恢復健康,母子共享天倫之樂。而振中小小的心靈中已種下深厚善根,所以每天上學以前,必定向佛像告假,合十頂禮說:「阿彌陀佛!我要上學了。」放學回家,又一定先到佛前,依然合十頂禮說:「阿彌陀佛!我回來了」天天如此,習以為常。

 

註:念佛真寶貴,現在人能接觸念佛,肯念佛,皆過去世累積之不可思議善根福德因緣也。現代有許多人知道該照顧病人,亦有的難得孝順父母,卻不曉得念佛之好;父母生病,只是說些話安慰,卻不知信靠佛力常念佛,失去此一大助力因緣,誠可惜也。世間多難,常念佛之人有福。人間多險,願有心人多為天下蒼生念佛。

 

現今社會誘惑多,能讓小孩多念佛、存慈心,小孩則較能抵抗誘惑,將來亦必成國之棟樑,而一家亦幸福也。

 

(四八)夢中念佛救母脫險

 

臺中蓮社霧峰佈教所,有一位最虔誠念佛的蓮友,姓侯名英滿,又名銀笑。現年卅八歲,原籍在南部新營的鄉村,四年前隨夫移居來霧峰草湖村。此女宿植德本,聞淨土法門後,信心堅固,早晚二課,未曾間斷,大有心不離佛,佛不離心的勝妙功夫,所以才獲得在夢中念佛,救她母親脫離凶險的感應。

 

八月一日是佈教所講經的日期,英滿蓮友向大家講述她的靈感經過,她說:佛法確實不可思議,只要我們虔誠念佛,無不獲益,得大感應的,我在一年前,有一夜在睡夢中,神識不知不覺跑回新營的母家門口,忽然看到一個兇惡的鬼,手拿著一條繩,把我母親縛了起來、正要拖走,我立刻把母親扭住不放,放聲大喊「阿彌陀佛來救我母親!」一邊拼命地叫阿彌陀佛,一邊把繩子解開,那個惡鬼也不知在何時走開不見了。

 

清晨起來,英滿將夢中不吉的境界,說給她先生聽,假若不是阿彌陀佛聖號那樣威神有力,母親一定救不回來了,話雖然如此說,可是心中非常不安,總覺得不甚放心,到了十點多鐘,英滿在廚房洗米的時候,綠衣人送來了限時的信,拆開一看,方知母親昨夜忽患腦沖血,現在正昏迷中。英滿即時整裝返回新營,坐在車上,暫把滿懷憂愁壓住,一心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當車經彰化,無意中舉頭向空,只見西方三聖現在虛空,非常明顯。這時英滿更把六字洪名,一口氣也不放鬆地不斷的念,一直念到新營下車,再向空看已不見了。

 

英滿回到家裏一看,母親已經口眼歪斜,不省人事,左手左腳半身麻木,她就在母親身邊不斷念佛,到了第三天母親就清醒過來,亦會說話了;英滿每天都求大悲咒水給母親喝!並且教母親也念阿彌陀佛,到英滿返中的第七天,母親的口鼻已漸漸恢復正常。以後每個月都返家省親,每次都鼓勵母親念佛,並且帶母親去寺裏皈依了三寶,種下善根。

 

到了今年六月廿八日,老人家念了二年的聖號,終於在英滿的助念聲中安祥而逝。話說到這裏,蓮友們大家都稱讚英滿是孝女,睡夢中的神識會念佛卻鬼,使母親免落三途;又再引導她虔誠念佛,臨終助念生西。真是稀有難得。我說可惜當她在車廂中念佛,經彰化而見到空中示現的西方三聖時,沒有帶照相機,如果把它攝下,豈不更可作為佛菩薩確有的實證,用以感化剛強難化的眾生呢!

 

註:新加坡一位李木源居士曾患癌症而因幫念佛道場付出及一心念佛而治好癌症,他亦曾在母親生病時為母親念佛,其母親便感覺身心較為舒暢;此文亦是一例,文中英滿居士為母念佛使母親病好,亦不過三天而已。其與李木源居士皆是孝順之人且知念佛,真難得也。願多效法。

 

(四九)剜肉手術神遊天堂

 

十五年前,鍾詹寬鳳蓮友的三男進禮才十五歲,他們住在復興路國際戲院前面,當時寬鳳師姊時常帶他來蓮社禮佛聞法。可是人生災難多,在那年的秋天,有一天下午進禮站在自家門口,忽然一輛貨運大卡車欲閃避在路中遊戲的三個小孩,突然緊急歪向右邊,立刻衝倒了站在門前的進禮l真是禍從天降。車輪心釣住了他的衣服,把他一拖,拖過了二支電桿,車又剎不住,當時進禮自忖性命難保,急中生智,口中忽然迸出了:「我母親是信佛的,觀世音菩薩你快來救我啊!」連叫三聲,說也奇怪,車即擋住,差一點就被車輪輾死,但左手臂已被擦傷,自上膊至手掌,血肉與砂石已模糊不分,當即送往省立臺中醫院。

 

可憐進禮入院三四天,那一隻手臂已腫得發黑,因為砂石混入在皮肉之中相當的多,一時又取不完的緣故,醫師就對寬鳳說:「你孩子這隻手要鋸掉,方為安全,否則就有性命之憂。」寬鳳就向醫師商議:「我看這隻手,手指能動,筋骨尚無傷,現在只是皮肉腐爛,請大夫盡量不要鋸手,只將腐爛皮肉剜掉就好。」醫師也就依照她的要求,用全身麻醉使他昏迷過去,開始手術,剜了一盤的皮肉和砂石。寬鳳就在旁邊一直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進禮的手術順利完成,當麻醉藥性過後,恢復清醒時,就對他母親說:「媽!我剛才在手術臺上失去知覺後,只見一位穿白衣的男醫師,抱我到一個很好的地方去,我問他是何處?他答是天堂。又令許多美麗女子跳舞給我看。我再問他:這些美女是何處人?他對我說是天女。媽!我很快樂,能去到天堂看到這些境界。」寬鳳師姊就知道,這是她自己拼命念觀世音菩薩所得的感應,一定是觀音大士善巧方便,使他精神獲得安慰,忘卻痛苦。

 

寬鳳師姊眼看兒子皮肉剜掉後的左手,只剩下筋與骨,難免心憂,尤其是自己陪他住在院中,朝暮沒有課誦,精神更覺不安。於是就回家請了一小張西方三聖像貼在壁上,除了早晚課誦外,依然虔誠哀求,請觀音菩薩加被兒子的手臂早日恢復原狀。真是不可思議,菩薩慈悲,有求必應。一天早上進禮自己對媽媽說:「媽!昨夜我看見觀世音菩薩莊嚴的全身,右手拿著楊枝,左手托著淨瓶,叫我名:『進禮來!』我就隨他同去一處清淨山林,我坐在石上,觀世音菩薩就用柳枝淨水灑我痛手,立刻透澈心底,涼爽無比!」進禮被菩薩用甘露水治療手傷。一連三次,所以每天醫院的大夫來換藥時候,就非常害怕,大聲哀叫說:你們醫師換藥是痛的要死,我不要你們換,觀世音菩薩給我治療時卻清涼無比!天天換藥時都是這樣,一邊說一邊哀哭,使那些醫師和護士小姐都莫明其妙,啼笑皆非。

 

進禮這孩子由於宿具善根,今生與佛菩薩有緣,累受無邊的法力護持之下,左臂已日漸生肌長肉恢復原狀,在將出院的幾天前,睡午覺的時候,忽然間又大聲喊叫:「地藏菩薩!你要到那裏去;你要去度蜘蛛精,我要跟你去看!」寬鳳師姊在她身邊聽得清清楚楚,就搖醒了他,問他:你剛才見到些什麼?進禮說:剛才地藏菩薩來看我,我問他要去那裏?大士說:要去度蜘蛛精,我要求菩薩帶我一同去,正走到一個曠野,就被你搖醒了,想來真可惜!

 

以上是進禮在遭遇車禍後得到的三次菩薩感應,這也就是寬鳳師姊親口對我說的。

 

註:佛菩薩度眾生能力之大,不是凡夫所能想像;佛菩薩天天在數不清佛國世界度眾,化身無數,或化成佛,或化成菩薩,或化作天人(天神)或化成狗、牛、獅,或化作懸崖邊之一棵樹而救高處落下之人(人掉到樹上,故撿回一條命,這多半其危急之時知道念佛也,亦是與佛有緣故,故平常該多念佛培善根);又如文中地藏菩薩要去度蜘蛛精,而我凡夫不曉不聞,更顯凡夫之渺小、能力之有限也。故求生西方極樂成為大菩薩誠可貴,屆時自己就知道宇宙森羅萬象種種情狀且有能力廣度六道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