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地獄變,極樂亦不遠(六)
人心地獄變,極樂亦不遠(六)
地獄,很熟悉的名詞,但相信沒有一個人願去。佛家經典講地獄刑罰者甚多,但古人乃至今人以韓愈、歐陽修之闢佛(批評佛法)而相率而學習之,殊不知,韓愈晚年 經大顛禪師、歐陽修後經明教法師啟迪而皆已不再毀謗佛法,尤其歐陽修更鼓勵學生們一起學佛;蘇東坡曾嘆惜,韓愈、歐陽修晚年已改過,惜後人無知,學習他二 人批評佛法,使二人蒙受不白之冤。(另有後代一些理學家從中鼓勵,斥因果之說而使因果之論泯沒,其為害更甚,印光大師文鈔有提及,此不多說),直是可嘆可惜!「因果教育」,如佛門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所說(印光大師年少時亦學古人闢佛,後看到佛經才起懺悔心,一心念佛,眼病方癒),於挽救世道人心,最為重 要。若一個人能深信因果,則必不敢作惡且更樂意修善,若全天下之人信因果,則「災難」二字將從字典中消失(西方極樂其實就是這麼一個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 處、樂不可言)。今世人不信因果,即是動亂之大根源,在此全球災難越密越集之時,「因果圖鑑」之對地獄的深入剖析,實是一大良藥,不但救自己,更且救世人。
「因果圖鑑」即「地獄變相圖」之再細解,由圖與文構成,作者為畫家「江逸子」老師。江老師有德有學有藝,誠人間菩薩!而老師的這本作品不僅止其藝術,更在其圖、文配合之精湛展現;圖震懾、文圓妙,必度世功深!深願有心人能在各自部落格一份一份貼上,功大矣!功大矣!
地獄陰差,俗稱「青面獠牙」,末學小學時在夢中見過:身形魁偉約二公尺多,凸眼尖牙、頭邊耳上二搓豎毛,全身青綠僅腰間披類獸皮之布。末學躺在昏暗房間內之金屬平檯,剎那間同時長出四個半圓形之金屬環扣住末學之雙手雙腳,二個陰差一站我頭後,一站我腳前,接著只見腳前之陰差手拿一尺長尖刀,舉高便唰地朝我心 臟刺下,末學瞬間全身顫動(牽一髮動全身),苦不能苦,哀不能哀(沒受過這麼劇烈的苦);接著撐起眼睛,凌晨四、五點,右邊感覺還隱隱陣陣劇痛,後送醫經x光 檢查,肺破了一個洞,是感冒轉成肺炎,住院七天才病癒出院。(空間不同、感受不同、所見不同,實則同一事並無矛盾,宇宙萬象本眾生心識所變現,如同情人眼 裏出西施,惡人樂得落地獄(不見棺材不掉淚),皆眾生執著、造業不同故;又譬如瘟疫大流行,西醫說是病毒,實即另一度空間鬼神作弄降災,並無矛盾也。)
遭此一劫,不外末學少不經事,做了一些錯事有關,神識被拘陰曹而受小小刑罰,年紀稍長看到佛書所繪之陰差黑白圖像,跟夢中所見同,非常驚訝!但恐怖感沒有夢 中所見強烈,而江逸子老師把陰差的恐怖驚悚味道畫出來了。末學舉此自身一例,深願助人生長信心而能斷惡修善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莫糊里糊塗走向三惡道, 則悔之晚矣!
以下末學貼圖貼文,有必要處,會厚顏稍加解說,以「註:…」表示,謝謝。
全書網址:http://karma-illustrated-book.spaces.live.com/
砧截地獄
心業畫師 自業畫作
墮此地獄,只有刀叉侍候、狼群環視。受報罪人拖拉上砧石,活殺生剁,斬首截肢,屍塊橫飛,血肉模糊,眾生爭食心肝腸肺,看牠們爭食一幕,也不過是我們生前嗜口慾之寫照。
經云:「心業畫師,自業畫作。」如是因,如是果,怨誰呢?厲鬼現出你生前殘酷模樣,手執利斧支解你的身體,四周狼群環伺,垂涎等待,不正是你自己感召來的!
註:古代有一個典故:有一名在世為官還算清廉的官員,死後入陰間,本可自由來去,但因兒子大辦葷席,殺雞宰鴨殺水族宴請賓客,遂託夢於兒子,告曰:「我本陰間自由來去,今你殺生之罪殃及於我,現在身邊多了二名陰差,我來去不自由了。」兒子方知自做錯事。
今人為家人祝壽,本應辦素宴方是延壽之方,卻是處處用新鮮魚族海產及肉類辦席,真顛倒也。世人貪口腹之欲,有者活魚在桌:用特殊料理方法,魚嘴常一張一合,魚尾猶會抽動,而其身已炸熟加以美味佐料供食客取用;有者活龍蝦擺:將龍蝦作生蝦片舖盤,蝦頭則立在盤中,觸鬚則仍在緩緩擺動,兩隻黑眼仍呈睛亮。其無感覺乎,其痛苦欲死也!
有一則典故,一名得道高僧欲進寺門前,忽大叫:「唉唷!我的手斷了!」,一正在掃地的小沙彌(小和尚)問:「您哪裏手斷?」高僧說,你把一隻螞蟻的腳弄斷了。小沙彌不信,經高僧指給他看,小沙彌接近地面一看,果然一隻螞蟻斷了一隻腳。小沙彌問:「您怎麼會知道牠斷一隻腳?」高僧回答:「你聽不見牠哀嚎,我聽如天雷響!」
由此典故及上述二例可知,雖然動物們因其宿業(過去世其心冷漠待人造各種罪業)而致今生被殘虐哀嚎沒人知(其前世冷漠,故今生亦沒人深切體會其身受劇苦也),但能善待牠們,則冤冤漸解,福福相增,真契佛菩薩大慈大悲大善大良之心也,必速成佛果,永脫眾苦!有些人雖學佛修行而不殺生,但見到蚊蟲掉入水中亦視若無睹,此等同於冷漠,等同於殺生,後果自負!(可拿衛生紙或若情況緊急,用手指沾起蟲兒放到柔軟乾處亦可(但若蟲兒太小,盡量還是拿衛生紙或軟布沾起,用手指容易傷到牠們,戒殺、救生,此是學佛解脫之第一步!能認真,往生西方有望,在世亦少血光之災)
寒冰地獄
冰川萬古有時化 難解世間冷酷人
陰森森,永無天日;冷颼颼:寒氣沁骨,冰山環抱,火獸眈眈,此處正是所謂之「寒冰地獄」。
墮入此獄之人,皆是冷漠無情,見死不救者,如踐踢弱小眾生於深淵,令其溺死而取樂者;或捕殺水族貯放於冰庫中,令急速凍死者;或將斷氣未經八小時之人,送進冰櫃,令其急速僵凍者。如是之人,極其不仁不孝,必得此獄報。
亦有仗勢欺人,見利忘義,不念舊情,恩將仇報,貪圖財勢不擇手段,抨擊打壓故舊親朋者;或以恐嚇手段逼人就範,或以姿色、財富騙人感情,逼人婚姻,一旦得手,又棄如敝屣,令人寒心,走上絕路者。如是不忠不義、冷血殘酷之人,在此地獄,當須凍出「溫心」方消其業。
唉!難矣哉!
註:有的為官者,不把百姓死活當一回事,當自己所作惡業東窗事發,被關入監牢,過去跟隨的人都不見了,已享受慣眾人的簇擁,如今孑然一身,此時只有冷壁相伴,心中寒涼,則是人間「寒冰地獄」,若還不改悔,預謀出獄再掀巨浪,則恐死後入真的「寒冰地獄」,則到時後悔不及!因太痛苦、亦太昏迷(頭昏噩噩(生前愚痴故),如同作夢,故亦無法起修行悔改之心,經長劫之苦,業障將盡,此時方漸出懺悔之心,而漸能出苦終至脫離地獄,但地獄苦報受完,猶有餘報,如投生鬼道或畜生道繼續受苦,再做人時,又福報不足,又遇過去世冤家,極可能又復相殺害造業而又落入地獄,此即「地藏經」內所說「旋出旋入」(剛出地獄不久,到了人道,一轉眼又回地獄去了,實在可怕!(地獄眾生決定是比人間多得太多!)所以,平常的一點點起心動念,都要盡量讓它是善的、好的、為他人想的,及多多念佛,則善根種子不斷種在深層意識中(阿賴耶識;累劫輪迴大資料庫),將來自將漸呈良善循環;而最保險的,就是今生就要求生西方,一到西方,一切解決!
除了政治人物,媒體主導者(報章雜誌、電視、網路、…報導或演出冷血無人性節目或促人性之速墮落,心冷漠也)、八卦節目主持人、來賓(主持人及一個個來賓開心地挖人隱私,雖不明講姓名,但觀眾亦大多知曉,其不為當事人設想,其心夠冷夠冰),及寫言情小說乃至黃色小說者,皆欲人墮落,其心可謂冷血心。由於影響者眾,死後恐皆難逃寒冰地獄一關。(待世間自己之著作或影響滅盡,方才能出苦,故若寫了引人罪惡的小說,又復因文筆好而流芳萬年(實則遺臭萬年),大家喜歡看,則慘了,影響的人多故罪過愈大;反過來,若是寫了勸善勸念佛勸信因果等文章,能繼續廣泛流傳,則福莫窮矣。)
另外,有些人以為寫愛情小說(唱愛情歌曲及演愛情電視…等)沒什麼,殊不知引人動情,而情動深處則漸趨於淫,故可看看一些常唱靡靡之音的歌手,多半感情不順甚至心裡苦悶成病,若不知曉悔改,將來還有得苦受。
餓鬼地獄
慳貪無福怒瞋熾 一念清心火上冰
前 有寒冰獄,此有火煉處。此處鐵山萬仞,四面環繞,周圍數千里,一片火海,不毛之地,稱之為:「餓鬼地獄。」墮此地獄罪魂,生前盡是慳貪吝嗇之人,雖擁萬貫 資產,依然滴水不捨。如今墮此地獄,落得骨瘦如柴,雙目如鈴,肚皮空大猶如洩氣皮袋。這些罪魂,因貪而飢,因慳無福,瞋怒哀號而噴烈火,其狀可怖,又稱 之:「焰口地獄。」即使大慈大悲觀世音或地藏王菩薩,前來施食拯救,多因貪瞋無福,張口欲食,烈火已將食物燒燼,呼天搶地,又能奈何呢?
其中亦有極微數罪魂,或在過去生中,偶隨人誦讀經典,或稱念佛號,此時感念菩薩施捨,心起剎那善根,合掌稱念經句或佛號,頓時瞋火熄消,可享施食。若心起歡喜,持續稱念不輟,隨即可以超生。嗚呼!一旦墮入焰口獄,浩翰瞋海烈火身,能起一絲清淨心,談何容易,微乎其微啊!
註:現今全球已有缺糧危機,亦多所見到搶糧而互鬥(如海地、非洲),台灣過去,譬如土司之類,有很多店家會將其較硬之邊邊切除丟棄,現在則是知道這亦是寶了,有的還作成食譜。期盼惜福,惜他人之福;知足,知所作之不足。天下亂象已現,有者寒冰罩頂(專家預估最近寒凍氣候將致全球四百萬牲畜凍斃,蒙古已凍死許多),有者(森林)大火、地震、瘟疫虎視,台灣自不能置身事外。將來雨來,即大雨,水來,即大水,土來,即大土,風來,即大風,皆摧殘台灣;唯「一大」可救台灣,此大何大?大心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部落格得善用!有心者向前衝吧!將真、善、誠放至網路中生根發芽,只要台灣有二十萬精兵,即可救一百萬人,一百萬精兵,即可救全台灣二千萬!台灣有救,世界就有救!末學不擬多說,但存放心(放自私之心)、真心(去虛矯之心)、無心(隨緣心)而已矣。(不求好死,但求鮮血梅花雪中綻)
有許多人不知斷惡修善,不是不想修,而是根本不明理,由其常受世俗邪見影響,而不見正見故;近日見一民調,台灣有八成人擔憂自己經濟前景,其實若知曉斷惡修善之理,心自安也,必欲修也而福亦自來也,而不會一群人到了廟中拿了筊杯丟丟丟也。
註:認真斷惡修善常念佛,即精兵一個。(現前怕找不到三千個;不過…末學是存心樂觀的^^,若有擔憂者,儘可安也。)
上一篇:人心地獄變,極樂亦不遠(五)
下一篇:人心地獄變,極樂亦不遠(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