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專念,決定往生!
一向專念,決定往生!
有些學佛人看到《阿彌陀經》講到「一心不亂」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往生西方」就以為西方很難去,甚至勸人莫去,實是誤解。
《阿彌陀經》有另一個譯本《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唐朝玄奘法師譯;全經經文網址: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4/0367.htm),裏面不是講一心不亂,而是講「繫念不亂」,而且提到阿彌陀佛及無量大菩薩弟子「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故對經中「一心不亂」不要產生誤解,以為一定要很高的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如是這樣,那求生西方也不稱為容易成就的法門了(易行道)。至於多善根、福德才能往生西方,其實只要肯念佛、願求生西方,就是多善根、福德(但要注意要把世間貪著盡量看淡,免得臨終對世間執戀而不願往生西方);如何證明?
且看「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先說:「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西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但經文末後又說:「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聞說如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說,如教修行,當知是人甚為希有,『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極樂世界,受用種種功德莊嚴清淨佛土大乘法樂。」故可知只要對西方能生信心、相信,並一向專念及勸人,這種人甚為稀有,過去生已在「數不清佛道場種下善根」,故即為大福德、大善根之人也。
再舉「無量壽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為例,經中二十四品,提到往生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亦即只要念念願別人(勸別人)求生西方,自己亦專修西方,則得以往生。另第三十二品提到「無極之聖道,易往而無人」,意謂西方很容易往生,卻沒有人要去,正顯示了沒有福報、善根,是不肯求生、甚至不相信西方極樂的,故求生西方稱為「極難信之法」。(猶如給乞丐一千元,他會很感謝;但若載來一卡車的金磚,他恐怕你要害他,而要逃跑了。)
另無量壽經三十八品提到「…阿難白言:彼佛淨剎得未曾有,我亦願樂生於彼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上面所說,即阿難尊者看到阿彌陀佛現身、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美好,很想往生。佛告訴他,往生西方的人,都是過去生親近無量無邊諸佛,積植無量無邊福德,你若想求西方,應該一心依靠仰望阿彌陀佛(即一向專念之意(常常心裏不要忘了佛))!故知,只要肯對西方不離不棄,常常憶念西方極樂,即過去生中已供養無量諸佛,今生不要犯過去生懈怠懶散的毛病,再接再厲,不要放棄,則必生西方!(念佛號、存慈悲心,即專念阿彌陀佛也;雖另有觀想佛像、觀想西方美好等方法(見「觀無量壽佛經」),但不如持名念佛方便好修也)
註:無量壽經二十五品提到,誦其他非淨土之大乘經典,亦可回向求生西方,可見淨土法門之廣大,譬如圓瑛法師,一生多半專弘「楞嚴經」,平素則念阿彌陀佛,江味農居士專精「金剛經」,平素也是念阿彌陀佛,二位祖師大德最後都瑞相往生西方。(平素若念其他佛菩薩名號很受用、很快樂,不妨加念阿彌陀經一部回向求生西方;但一般的情形,若無阻礙,則當以專念阿彌陀佛較好,較易與西方相應)
下面再舉「印光大師永思集」一書中記載之一例:「…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張,二不恐懼,但覺佛尚未念好為憾。愈後,與一緇友朝江浙諸山,至蘇謁師,稟告病危時心理。師聞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師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決定往西方,我決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爾後凡作事動念,均以西方人況比,彼土聖眾,有是行乎?有是念乎?不合者懺去,決不稍事容留。…」
這篇文章作者王慧常居士,誤以為一定要念到高深的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想到自己念佛沒什麼境界,故病危時心裏很害怕,怕不能往生西方。後來稟告印光大師時,印光大師大罵:「什麼叫念好?臨終十念(佛號)必往生(其實臨終一念亦可往生,這是短的一心不亂)!」被印光大師這麼一罵,王居士總算大為安心;從此後,他作任何事,都把自己當成已是西方大菩薩,那大菩薩會如何處世待人呢?不外慈悲拔苦、孝親尊師、不造身、口、意業、常願他人往生西方(故視情況隨緣勸人求生也)、常念佛號莫忘西方;西方菩薩不自私、不懶散懈怠、不貪圖名聞利養、不縱容貪瞋痴及驕慢、…,故作者皆以此自我惕勵,避免犯了不好毛病!(此即持戒念佛、斷惡念佛、修善念佛、一心念佛、去魔念佛、相應念佛成佛也),正合「無量壽經」第六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求生、願願斷惡、願願發成佛心也。
念佛往生雖不難,但可也不能馬虎,否則將誤了一生大事。(念佛時心要在佛號上,這是基本、唯一的秘訣,而且,一定要常常念,末學上網及打文章時亦盡量在心中念著佛號的,並且找任何資料不離勸人信因果、信極樂、勸念佛,不過缺點仍多,盡量改。)以下再貼二則淨空老法師開示供養大善讀者,取自網址:http://www.amtb.tw/enlighttalk/enlighttalk.asp?web_choice=15&web_amtb_index=526#godata
念不一不生淨土
六道裡的人道,業報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愛欲,就是情欲,這是你得人身第一個因素。你要是沒有這種念頭,你不會到人間來。我們現在得人身遇到佛法,知道佛法殊勝,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能永脫輪迴,往生淨土,那你要記住,「念不一不生淨土」。一是什麼?《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那個一。換句話說,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這念頭一了,這不是一心不亂,而是淨宗講的功夫成片。有這個功夫就保證你得生,生凡聖同居土,雖然地位不高,可以說也是無比殊勝。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這個太難得了。釋迦牟尼佛的四土不平等,極樂世界的四土平等,一生一切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等覺菩薩,他們住實報土。我們要是往生到凡聖同居土,在凡聖同居土裡面,就能看到他們也都在。「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個上善是講等覺菩薩,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要珍惜,希望這一生當中成就,把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不再分別、執著。如果我們還要分別、執著,那虧吃大了,這個機會不是千載難逢,千載時間太短,過去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天,你遇到要珍惜,這一生決定成就。即使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一生也決定成佛。
文摘恭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五集) 2009/9/16 檔名:12-47-105
念佛的方法
修行用功千萬要記住,不能把打妄想當作觀照。但在初學,確實是用意識心,若觀照得力,妄想、煩惱就會減少,智慧就會增長,這代表修行已步上軌道。如果仍然妄想、煩惱不斷,那證明自己觀照的功夫不得力,這是通途方法修學的難處。
淨土宗的方便,就是用意識心專持這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的確是真實的,因此用妄心、意識心去持這真實的名號,這個妄心就是真心。這是念佛法門的殊勝之處,也是一切法門所沒有的,故稱第一方便法門。
一切時、一切處都能歸到這句名號,直到念到功夫成片,這樣的程度,就跟宗門教下所謂的「觀照」完全一樣。能念到事一心不亂,就是「照住」;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照見」。所以古德常說:「念佛法門,暗合道妙。」道妙就是明心見性,用這個方法得定、見性的人很多。縱然不能得定、不能見性,也能往生。祖師大德們也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開悟就是明心見性,只要能往生,就絕對能開悟、見性,淨土法門的殊勝就在此處。
但是淨土法門修學的原則,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就是一個方向、一心的意思。什麼是菩提心?除了自己絕對求往生的心之外,還得念念以一切善巧方便,把念佛法門介紹給別人,這就是菩提心。因為我們明白,唯有這個法門能斷煩惱、出三界,能不退成佛。
所以修學淨土的人,一生當中的大事,就是自己求生淨土,把念佛法門介紹給別人,自行化他。除此之外別無二念,這就叫「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樣的願心、行持必定往生。煩惱、妄想雖然不刻意去斷,自然就少了,智慧自然天天增長。
上一篇:回網友的一封信(略有刪修)
下一篇:念佛橫出易行道,不念彌陀更念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