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3 22:07:47mctudamvkfsx

太陽能vs台灣史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潮學


在研究台灣三山國王廟的過程中,難免接觸到三山國王信仰的發源地及潮汕歷史,在無意中也看到「潮學」這兩個字。
 
潮汕地區陸地三面環山(封閉),一面靠海(開放),確實是適合醞釀一個獨特文化的環境。在研究的過程中領略到潮州確實有些獨特,而潮學也應運而生!我感受到的潮洲在下列項目都有其獨特之處:
語言
潮劇
潮菜​
潮商
工夫茶

強悍的民性
文化心態
巧於工藝
多神崇拜,尤以三山國王最為特殊
潮州建築
以上這些都大大與中國其他地方不同,也引起我進一步的關注,而我所研究的三山國王也冊列其中




 

透過網路,我也大略了解了潮學的緣由及發展:
 
潮州學正名「潮學」原委
潮學,涵括地理、文化、經濟、人物、歷史、哲學、社會學、宗教等多個領域。潮學原用名潮州學,由於行政區域的更改,為避免歧義,令人誤認為僅僅研究潮州市域人文的學問,經饒宗頤並各專家學者的同意,自1993年《潮學研究》創刊及1997年“第二屆潮學國際研討會”起,便更名「潮學」。潮學有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潮學研究中心、香港饒宗頤研究院等近十個專業研究機構及廣州高等院校、各國家地區的一些潮汕文化促進會傳播、研究機構,集合全球各方面相關優秀專家學者,並有《潮學研究》、《僑批研究》、《潮人雜誌》、《潮商》等一大批專門連續學術叢刊及普及刊物。


 
潮學首倡者、創立者及代表人物為祖籍潮汕的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至2012年,已經在世界各地成功舉辦了十屆潮學國際研討會,幾十年來大小型學術研討及專題會議無數。由於潮汕歷史上海外移民眾多,潮汕人、潮汕族群遍佈世界各地,數百個潮商社團、潮人商會等也存在世界各國家、地區,因此潮學研究、傳播、影響範圍早已超越傳統潮汕(即歷史潮州府地域,包括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部分地區、梅州市部分地區,據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紀事》附錄.潮汕地區歷史沿革)地域,成為具有國際性的學問。
 
 
(首部完整通史:李宏新主編《潮汕史稿》)
 
饒宗頤在《潮州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潮人的海外開拓史、潮人與畬族的關係、潮汕的考古、潮劇、潮汕方言、潮汕之外貿等諸方面,為當然主要研究標的。
 
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杜經國教授將潮學研究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潮人所創造的風格獨特的文化成果,如潮劇、潮州音樂、潮汕工藝、潮汕農藝、潮汕飲食、潮汕文化、潮州歌冊等。
第二、創造這些文化成果所特有的文化心態,即他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
第三、在海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名人如“前八賢”、“後七賢”,現當代的杜國庠、張競生、許滌新、蔡楚生、秦牧、饒宗頤先生等。
第四、音調、結構及內涵自成一體,覆蓋面又特別廣闊的潮汕方言。
 



韓山師範學院校長林倫倫教授認為,饒宗頤重在鉤沉致遠,其指出潮學要主攻的方面,杜經國則為歸納細談。林並提出相對而言,潮學研究最具代表性、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三個方面:
 
第一,潮汕文化的最具特徵的內容是潮汕方言。尤其是自從清末民初張世珍的《潮聲十五音》同音字典面世以來,到2018年已出版的字典數十種,估計發行量可達300萬。這在國內外的任何一種語言的方言文化中,都絕無僅有。
 
第二,潮汕的農藝和手工業工藝是潮汕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潮汕文化的特色應該用“精細”二字來概括,無論是潮人的精明細心,還是潮州菜的精美可口,工夫茶之精巧別致,潮劇、潮樂的柔婉精緻,都源於精耕細作的潮汕農業經濟和精雕細琢的手工業經濟對潮人文化性格的磨煉和陶冶。
 
第三,“潮人善經商”的名聲遠播海內外,也是較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一方面。潮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外潮商,從清朝到現當代,世界各地的潮商真可謂人才輩出,富商如雲。而潮商又與華僑史、與潮人不經意創造而留給後人的一筆全國絕無僅有的財富一僑批密切相關。家扶中心 林松茂
 

 (學者交流潮學)
 
 
林倫倫認為,潮汕文化帶有強烈的地域性色彩。但它又不同於以地域為絕對特徵的地方文化,如齊魯文化、荊楚文化等等。潮汕文化的產生緣於地方,。但是經過長期的,特別是在海外的發展,與海洋文化有過很長的交流融合的歷史,其演變和發展的軌跡清晰可見,潮汕文化的性質也不是僅僅“地域”兩字所能代表。




 
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教授進一步提出潮學研究應放在“歷史人類學視野下”。因為“區域”在社會史的層面上是作為一個與人的思想和活動關聯的分析工具而被使用的,因此,潮學研究的關懷,是研究人的活動即潮州人的活動,而不僅僅是在潮州(潮汕)這個地方所發生過的事情。潮學研究應避免對區域社會歷史的“特性”做一些簡潔而便於記憶的歸納,而必須從區域歷史的內在脈絡出發揭示社會、經濟和人的活動的“機制”,最終在更深沉的層面參與到一個更大的學術共同體的一些共同關注的問題中去,對歷史的重新建構或者重新理解能有所貢獻。
 
 
成果
前人對潮汕文化的研究,雖然留下不少著述,但唐以前遺留下來的資料甚缺,宋、明時期主要賴於歷代官府主持修纂的志書,明清以後出現私人著述的地情書,至清末民國,搜集地方文獻,並致力於民俗文化研究的風氣漸盛,1949年以後,在考古文物、潮劇潮樂改革、潮州方言、潮汕風俗文化以及民間文學、方志編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成果。

但限於種種歷史原因,從整體上說,還是缺乏有計劃、有組織的研究。進入20世紀80年代,潮汕地區經濟建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和繁榮時期。經濟建設帶來文化建設的振興,在海內外潮籍的、非潮籍的專家學者關注、支援下,潮汕地區的歷史文化研究事業,潮學作為一門專門學問,憑藉其獨特的族群、歷史文化積澱遂應運而生。

 



在這樣的氛圍醞釀下,饒宗頤教授正式扛起大旗,成為潮學的首倡者:

1989年11月18日,在第五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上,饒宗頤作《潮人文化的傳統與發揚》專題演講,提出“必須發展某些學術研究,才能使潮人傳統文化有更加燦爛的成果”。
在1990年的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潮汕歷史文獻與文化學術討論會上,饒宗頤強調:“以潮州歷史文獻與文化學術的研究提升至全國性層次”。
1993年11月《潮學研究》創刊號發行,以及饒宗頤所撰《何以要建立潮州學——潮州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一文問世,還有陳偉南、饒宗頤籌畫推動的首屆“國際潮州學研討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成功舉辦,標誌著「潮學」(時稱“潮州學”)樹起旗幟,正式成為一個專門學問,從此正式走向國際化並備受學術界的矚目。
 
潮學一開始是以“潮州學”命名的,由於潮汕地域已經在法理上分為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潮州則更是早非歷史上的大潮州,加上歷史上的潮州文化也已被潮汕文化所取代在學界也形成普遍共識,為避免產生歧義,在饒宗頤、杜經國及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編委等人討論下,大多數同意以「潮學」取代“潮州學”,專業雜誌也最終命名為《潮學研究》。

至1997年11月,汕頭大學承辦第二屆潮學國際研討會,出於上述原因,汕頭大學徵詢饒宗頤,得到其同意,並與其他相關專家學者商量下,正式更名為“第二屆國際潮學研討會”。此後,學術界便以「潮學」取代“潮州學”,此後,無論官方民間,專業論著及學術研討會皆以「潮學」為專業術語,並在中國學界得到承認。




 
研究機構
隨著潮汕人四海闖蕩的履痕,海內外專業、半專業、官方或民間的潮學傳播研究機構,遍佈海內外潮人聚居點。海外的不少國家地區的潮商潮人社團中內設有研究傳播機構,尤其以東南亞為多(可惜台灣沒有),海內的有一些高等院校的潮汕文化促進會等,這些專業或半專業研究機構有的從事移民史、宗教史等的研究,有的從事地域、風俗民情等方向,或點或線,但相對來說,還不是十分全面、系統化。
 
而綜合性潮學專門研究機構則主要在香港及潮汕本土,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韓山師範潮學研究院(曾用名韓山師範潮汕文化研究室,潮汕文化研究院,潮學研究室,2008年起用現名),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潮州饒宗頤學術館等。這些專業機構都有不俗的學術成果,並構築深化潮學研究的平臺,舉辦、協辦各種類型的研討會。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已出版《潮汕文庫》,集結潮汕文化論著160種、4106萬字,徵集收藏各類僑批11.6萬封,其中僑批原件3.2萬多封,成立潮汕僑批檔案館。
 



 
傳播交流
潮學學術活動很多,一些是依附於官方或社會力量主辦的大型聯誼活動、社會活動中專場進行的;還有,就是純學術研討會。
 
第一,依附大型會議舉辦的專場或專題研討會,有官方的組織的,在這些每屆會議或社會活動中期間,皆有多種形式的潮學專場或專題講座或學術交流等。
 
第二、是純學術性的研討會。而最為全面、規模最大的純學術潮學研討會是“國際潮學研討會”,第十屆將於2013年5月份在湖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舉行,本屆研討會主題為“在外潮人的人文網路”,提交會議的學術論文選題可涵蓋與潮人在本土以外(包括海內外)拓展相關的經濟活動、政治生態、商業組織、社會事業、人際交往等方面,亦包括潮團(商會)、文教、宗教、慈善、廟宇、義山(公墓)等內容。
 
 
在傳播上,潮學得益於潮人潮僑眾多,一開始便走上國際化道路,也很早便注意到文化中“人”的主導作用,而避免讓潮學陷入“地域”學範疇。潮學首倡者饒宗頤正是長期生活在境外的潮人,對海外潮人的研究和學術傳播,一直是潮學者從未放棄的,潮汕文化是潮汕人創造出來的,林倫倫在《對潮學和潮汕文化的再認識》堅持研究潮汕文化首先就要研究“潮人”。

而“潮人”有兩大部分:一大部分是“本土潮汕人”,是指繁衍生活在中國潮汕本土的居民;另一部分指從潮汕本土移民到海外,並在海外繁衍生活的潮汕人。在這種思想原則下,潮學者對有關海外潮人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斷,包括:海外潮人的研究(對某地區和國家的潮人的整體和全面研究、對著名海外潮人的個案研究、對海外潮人文化的特徵的研究);海外潮人移民史研究;僑批研究;海外潮人經濟開發史研究;海外潮人宗教信仰和社會團體研究;海外潮人文學藝術研究;海外潮人的語言生活研究。相應的,潮學在海外的傳播一直未曾停歇。
 
 
依照上述意涵,筆者不揣淺陋,所出版的《台灣三山國王廟全集》無疑也是潮學研究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
1.  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紀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197
2.  饒宗熙.何以要建立潮州學——潮州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潮學研究,1993,(1).1-4.
3.  林倫倫:關於海外潮學研究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潮州建設委員會官網.2008-01-26[引用日期2013-05-07]
4.  潮學研究的另一半:潮汕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變異(2頁)  .南方網.2007-11-13[引用日期2013-05-07]
5.  潮學研究的興起和《潮汕文庫》  .潮人線上.2010-10-15[引用日期2013-05-06]
6.  林倫倫:對潮學和潮汕文化的再認識——潮學劄記  .汕頭大學圖書館.潮汕特藏網[引用日期2013-05-06]
7.  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紀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198-209
8.  潮學研究的另一半:潮汕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和變異(第1頁)  .南方網.2007-11-13[引用日期2013-05-07]
9.  《潮汕史稿》發行 饒宗頤題名蔡東士作序  .潮汕資訊.2016-07-15[引用日期2016-10-02]
10.  林倫倫院長訪問潮汕歷史文化中心  .韓山師範學院官網.2010-07-28[引用日期201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