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4 16:48:54mazon

老大照書養


**

有一句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甚至前一陣子老公看到我在閱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也用這句話笑我。其實我是不以為然的。「老大照書養」是因為初為人父母,不懂怎麼照顧、教養孩子,多方參考、學習教養孩子的知識、經驗,我認為是理所當然,也是應該的。但看了書之後是不是完全「照書養」,恐怕就不見得必須如此了,何況每一本書寫的教養理念和方法本來就不盡相同。還有一句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也不是對的,因為要看是什麼樣的書。若要以此句推翻所有書的價值,那不僅是一竿子打翻一條船,還是過度妄自尊大、自以為是了。

帶第一個孩子時看過許多教養書之後,第二個以後的孩子,因為有了經驗,自然不需要再讀那麼多教養的書,但這並也不就是「照豬養」。「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話說得好像父母最重視第一個孩子,而排行越後面的孩子越不值得疼似的。其實如果生養第一個孩子時已經看了很多書,也實際嘗試運用過各種方法,自然會建立起一套適於自身使用的方式,此後當父母在教養第二個、第三個孩子時,那些書上的知識早已經內化,加上親身經驗,在教導孩子上一定會比教養第一個孩子時更熟練、更懂得如何拿捏。父母在帶第一個孩子時,,儘管是參考許多知識經驗和書籍,但仍然是「實驗中」的狀況,而第二個以後的孩子因為有經驗了,不需要再看書,且成效也自然比帶第一個孩子時還好。


**

懷寶寶的時候我只買了兩本懷孕的書,當時只是想有一本隨時可以翻閱參看的書,好讓我對照懷孕的歷程,了解孕婦生理心理的症狀、胎兒的生長,以及該注意的事項。但我上網爬了很多文,大多是關於產檢、生產、做月子和哺乳的知識。除此之外,我還非常認真的上各種媽媽教室,尤其是那種教準媽媽如何照顧寶寶,還包括零歲教育的,我還做了不少詳細的筆記。其中那些哺乳知識在看的時候認為極有道理、奉為圭臬,而現在回頭看便發現有許多不見得能像公式或定律一般的套用在實際狀況上。那些所謂的母乳「捍衛者」有時在網上和提問的媽媽們幾乎起了爭執,往往就是堅持認為自己的經驗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的原因吧?


**

寶寶生下來之後,我因為帶寶寶帶得焦頭爛額的,異常勞累,至今先後(購買)閱讀了以下的書。但是一開始對於要不要依照書中的建議去做也是有不少心理衝突,直到看到「 虎媽」,那是非常明顯我做不到的做法,我才真的坦然認為書:只是讓我看到他人的作法和意見而已,我可以有自己的選擇。不見得某一位作者的作法我就必須全盤接受或全然不贊同。我可以選擇某本書中的某些意見而不認同他的其它看法。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是寶寶出生後我第一本買來看的育兒書(我現在發現網路書店真是我的好朋友)。這本書在網路上很紅,而且爭議非常大。但我並不是寶寶一出生就看這本書,而是被寶寶折騰得受不了之後才買來看的,所以關於它主張寶寶一帶回家就開始就訓練寶寶睡眠及哭鬧的部份,已經是來不及試驗,而我現在也還不能評論她說的對不對。為了要嘗試著這本書上的作法,我也和老公有所爭吵,最主要就在不理寶寶哭這件事上。但不可否認的,這本書還是對我有幫助,至少讓我決定不要再抱著寶寶一邊親餵一邊睡覺,之後寶寶確實也開始能好好睡,逐漸拉長夜晚睡眠的時間。同時在拉長餵食寶寶的時間間隔及製作食物泥上,對我也有幫助。



**



我買來看的第二本書是這本書名「勒勒長」的《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也是網購來的。

這本書超級好看,譯者功力非凡,內容流暢而風趣,令人愛不釋手、欲罷不能的想一口氣把它看完。但看完之後,我想我學到的並不算多,但對當時焦頭爛額的我來說也,這樣的收獲已經值回票價了。最主要就是讓我知道對孩子「不要太緊張」。只要堅持某些「大原則」即可,其它的細節就放任給小孩自己去「探索」,甚至有些事可以是置之不理的「無所謂的小事」。

要從鉅細靡遺都經手的媽咪,轉變成有的事容許不管,還真有點不習慣,必須提醒自己克制著自己不去干涉。而且有些事發生的當下,我還是無法判斷這算是該堅持不可退讓的原則,還是無所謂的小事?雖然已經學著不要太緊張了,但到現在我還是感覺到我管的事仍然比不管的還多。而且那招瞪「大眼睛」對我來說並不管用,也或許我並沒真的學會如何瞪大眼睛。

不過我倒是很認同其中重視孩子品嚐美味的觀念,讓寶寶每次品嚐一樣菜的味道,而不要像我小時候被逼迫吃那種把所有菜攪混在一起的飯,那真的讓我很不喜歡吃飯。但我還沒學會不逼小孩吃飯。白天沒吃飽可能還好,但如果寶寶晚餐沒餵飽,或者就沒吃了,那倒楣的一定是我自己。我不想自找麻煩,所以還是苦心積慮的非得堅持寶寶至少要吃完一碗粥。看完這本書對於寶寶吃飯哭鬧並沒有幫助,我還是會強迫她吃完,還是經常處於和寶寶對立的狀況。但現在聽了許多聖嚴法師的開示及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後,我已經不怎麼和寶寶對立了(至少已經超過一週的成果了)。寶寶吃飯哭鬧,也不用帶去關廁所了(這招雖然管用,但絕不是好招),我現在都用「引誘」、「哄」的方式讓寶寶吃完粥。但「哄」絕不是「哄騙」,那是我一向最討厭的方式,如果老公隨便說話「騙」寶寶,我經常是非常生氣的(但我現在要學著不要爆發情緒,可以不高興,但要好好跟老公說)。


**


《虎媽的戰歌》中「虎媽」的教養理念與上一本歐美的書性質幾乎完全相。雖然我也是華人,但作者的觀念我也認為太偏激了。可是我並不討厭這本書,譯者的文筆很流暢,書也蠻好看的,只是位「虎媽」的精力和付出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我感到驚訝而不禁對他敬佩萬分。但我完全不想學她,除了非常反對她以羞辱女兒的方式來激勵她之外,我也絕不可能做到像她那樣對孩子的人生做規劃,對生活的每一個流程、細節投入她全部的心血,而且還能如此精力旺盛、持續不斷的緊迫盯人。

但她對她女兒的用心付出,值得一般以「兒孫自也兒孫福」為藉口而不想(或懶得)為孩子的教育費心思的父母反思、慚愧。



**



王毅《好媽媽,壞媽媽》,這本書是我非常久以前就買的,可能是從前在帶秉寬時買的吧,但我從來沒有看。大陸的生活畢竟不同於臺灣,而年代偏早,作者的文筆對二十一世紀初的台灣讀者來說顯得不夠通俗流利,加上排版的字體偏小偏密,閱讀起來有點辛苦,就像是她對她兒子思慮細密一樣的讓人感覺有點辛苦。

作者的確是一位好媽媽,是對孩子非常慈愛,幾乎可說是全心全意在愛護孩子、照顧孩子的媽媽,而她的兒子也的確非常優秀。但不知為何我讀了之後總有點感覺這本書有點像是「炫耀文」,炫耀她的孩子的優秀,以及炫耀她是如此用心、細心教養孩子的、慈愛的媽媽。我的心裡總會有一點聲音在說:「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妳的孩子一樣那麼好帶,那麼有求知欲。」作者並沒有要在書中教人什麼教育觀念,只是陳述她帶大自己孩子的經驗。

雖然如此,但這本書對我也是有些用處的。她讓我看到,她讓孩子看到她時總是笑臉迎人的,她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是全然包容、家是非常溫暖的。尤其是她所認為的「犯錯」是成長的代價,對我有很大的提醒,這使我在寶寶在一般人認為犯錯或惹麻煩的時候,我不至於勃然大怒。


**



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網路上也很有名,但我一直沒特別在意,認為不過是書架上芸芸教養書中的其中之一而已。但幾週前我獨自在逛家樂福時,隨手翻閱比較了幾本教養書後,覺得這本書似乎很不錯,於是買了回來。果然,這成為目前以來我打心裡極為認同的一本書,對於教養孩子的許多方面,提出很多很深入、不跟一般人云亦云的看法,而且說得很有見地。

我到剛剛才把這本書看完,唯一有一點意見的是:我並不認為引導孩子看「長篇小說」會比看其它短篇的文章好。我自己就不是很喜歡看長篇小說的人,甚至並不特別喜歡看小說。雖然我並不傑出,但我也不算太差。而她提到她在她女兒一歲時開始唸書給她聽,引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我的寶寶馬上就要滿一歲半了,我很想趕快亡羊補牢,但她在書中並沒明確的舉例她都是讀什麼樣的童書給一歲的孩子聽?只知道她女而在國小一年級前讀的還是兒童讀物,而她有在書中具體敘述她是如何在女兒小二之後誘惑她讀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的。

這本書在很多教養孩子會遇到的重要問題上,很有具體的實用參考性,在孩子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再拿出來翻一翻。但我讀到一半時就有點感覺,這本書提到的問題似乎有點少,等讀到最後一頁,更是感覺這本書根本沒結束(沒有結收尾或總結),只是某一章完了就突然沒了。我很想再讀讀尹建莉的其它著作(我希望她還有其它著作啦,但不知道有沒有),於是上網路書店去查,才發現我買的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第一集,原來還有第二集!難怪我感覺單元不足,而且沒有結尾。(我買的這本書封面上並不像上面這張圖片有「第1集」這三個字。)於是我立刻購買第二集,過幾天書到了,一定好好用心閱讀。



PS:關於字卡

第二集書到了,看了一點點。但我前天有空看了第一集書中所附的作者在2009年武漢的侵子講座dvd。在演講中,她對早期閱讀有了補充說明,可以解答我之前的疑惑,但關於她說做字卡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的說法,我只認同一半。

我小時候認字也算早,沒字卡,也是像她教孩子認字一樣是在生活環境中隨機認識的。但每個人環境不同,條件不一樣。以我現在教寶寶來說,我很少帶她出門,出門都是坐車,我哪有那麼多招牌可以指讀給寶寶聽看?而圖畫書中幾乎都是很圖為主,文字很小,寶寶完全被圖片吸引,不理會文字的。因為我認為如果要教寶寶及早認識字,字卡是最理想的選擇。

此外,那種把字卡貼在牆上、家中物品上的作法我也不認同。有些學校教室佈置為了讓學生熟悉英文,在黑板上貼 blackboard,講桌貼 desk......,我認為只能算是一種裝飾,並不能達到多少學習效果。而我家裡根本不需要這種看起來令人礙眼的佈置。   

我曾在寶寶還是嬰兒時有做一次手寫的字卡。

在懷孕時聽的媽媽教室有講到零歲教育的課程中,講師有講到寫字卡的事。她特別強調字卡必須是「手寫」的,不過她並沒有說明原因。我個人認為強調「手寫」一點意義也沒有。除非字體寫得很標準、很美觀,否則何必非要手寫不可?一般閱讀的字體都是電腦上的標準字體,小孩該學會認的,也應該是這樣的標準字體才對。手寫得不夠標準、不夠美觀的認字卡,對寶寶來說應該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才對。

寶寶還是嬰兒,根本還不會說話時,我手寫了幾張字卡。我是想用電腦打,不過才幾張而已,電腦打印有點麻煩,手寫就算了。但後來根本也沒在讓寶寶看那些字卡。但我前天晚上列印了一疊字卡。寶寶現在會說、聽懂的詞彙不少了,我認為現在教她認字正是時候,不宜再拖延了。當然我是不會給壓力了,像是規定寶寶每天要認得幾個字,這真的只會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規定應該是給父母的,該規定自己就算不能每天,也要盡量每個禮拜有幾天一定要給寶寶看字卡,不可以因為自己覺得很忙、覺得累就懶得撥一段時間陪寶寶玩字卡。我想如果媽咪夠溫柔的抱著寶寶看字卡,讓她感到幸福感,那寶寶一定會喜歡看字卡這件遊戲。

我在印字卡時老公跑來攪局,說我應該從筆劃簡單的字開始教起。真是不懂裝懂,去去去......。又不是在教寶寶寫字。認識字形就像寶寶在認識物品一樣,當然是從生活中她經常接觸到的辭彙、她已經可以瞭解意思的辭彙先開始,跟比劃多少完全沒關係好嗎?





**



這本書是前幾天買的,昨天才到手。因為聽說是一本SOP手冊,讓父母照著書就能判斷每一件事該如何處理,所以想買來看看到底有沒有這麼神奇。本來想看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接著看這一本書,但現在既然發現《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還有第二集,就有點想把第二集看完再來看這一本。因為再尚未全部看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我就稍微翻閱了一下這本書,一下子就對比出這本書的排版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那麼容易閱讀──字體有些尚可,但有不少字體偏小,而且整本書行距字距偏密,看起來有一點辛苦,但已經比《好媽媽,壞媽媽》那本舊書好很多了。

這本書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二集,就等我之後看完再來說吧!






上一篇:名字的故事

美國黑金 2020-01-07 17:40:24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13-12-16 13:20:50

慢慢來吧~~就順著寶寶!!

2013-11-27 14:08:08

學姊
關於"要給寶寶看什麼樣的書",
我的經驗是---什麼書都可以!
重要的是開始讓寶寶做"閱讀"(當然是親子共讀)這個動作,內容和閱讀(共讀)時間不拘。
我和婆婆在小童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拿到什麼唸什麼,最常閱讀的是大賣場的DM呢~~
當然同樣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我小妹的女兒和小童生日相差十天,就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孩子!但我們都認為那也沒什麼了不起。我沒看過育兒書籍,但我想不管用什麼方法,不管起步有多晚,最重要的就是別讓寶寶認為讀書是一件不快樂的事~

版主回應
呵呵!我到現在才發現這篇回應!(我一直都沒在注意這些)
但真的非常開心的知道妳還有在看我的部落格!

我現在的問題是我家寶寶沒耐心聽我唸故事。
她只對書上的圖片有興趣,只能在她指著問時告訴她這是什麼?甚至也沒耐心讓我一頁頁翻書告訴她書上有什麼圖片。
2013-12-08 17: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