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4 14:58:22mazon

950413 憂鬱‧‧‧

為了幾個禮拜以來的心悸,決定去看中醫;雖然,看名醫,可能要耗掉一整個晚上,但為求有效治療,只好去看。

其實,我對於「心悸」這兩個字的定義,並不清楚;查了一下辭典,「悸」的意思就是心動。這種症狀,之前憂鬱症後也有過,有點久了,無法真實感受此番症狀是否與前時完全相同。於是,我向醫生述說,偶爾偶爾,呼氣或吸氣的時候,感覺心像是要從氣管或食道跑出來,通常只有一秒鐘;有時候很久才感覺一次,有時候則只隔幾分鐘。

醫生說,這就叫做「心悸」;問我是否感到胸悶。我說,心悸之前有一陣子,胸口悶悶的不舒服,在那之前是,有一天突然感覺呼吸不到空氣;胸不悶了之後,才有心悸的感覺;這種感覺很怪,說不舒服,其實也還好,就是不知該怎麼形容。
醫生幫我把把脈,右手,左手;他說,覺得我根本是憂鬱症的患者。我說是啊,不過,最近、好久,我都很好,西醫檢測評量上的項目,我很長一段時間幾乎沒有;況且,我心情平穩,每天還算愉快開朗,思想也很樂觀正向,睡眠沒有異常,精神體力也不錯;只不過有點咳嗽、喉嚨痛,偶爾也輕微頭疼,該不會是因為感冒一直沒好,呼吸道的問題引起的心悸吧。

醫生幫我針灸,頭上五根,兩手腕各一針;針完了,又去問。醫生說我,舒暢的氣色,不是如此;但他叫我自己評斷,如果憂鬱症,我認為沒有,就沒有!他說,把脈不準。聽起來,他在鼓勵我。

中醫看憂慮,其實由來以久。看古典小說戲劇中,角色病了,太醫或郎中把把脈,就說,夫人之病或小姐之病或誰之病,乃是憂懼或憂勞或什麼的鬱積胸中所致,待老夫開幾帖藥,按方煎熬服用調養,必能見效。照此看來,憂鬱致病自古以來就有藥可醫;且照此看來,憂鬱致病之人,比比皆是,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隱疾;又,照此看來,中醫所謂的憂鬱,包含的範圍十分廣闊,未必有什麼憂慮的事實,許多莫名其妙的「閒愁」,也算在憂鬱症候群之中。
我的朋友芬曾跟我說,她和妹妹去掛長庚的精神科,醫生是我們朋友的哥哥,是個名醫;診斷的結果,妹妹是輕微憂鬱,而芬只叫做「憂愁」。這是西醫的診斷準則,至於「閒愁」,或許連「憂愁」也算不得。

老實說,我認為,不得已的時候,只好靠藥物協助;而藥物每個人適用的情形也不同,並且最重要,要找到投緣的醫師。我記得幾年前,感到經過努力卻仍然無法單單靠自己排除負面的思考、恢復良好而平穩的情緒,於是跑去掛號。第一次看的醫生,我感覺沒有很好,而他開的藥,我吃了以後,全身燥熱,焦躁不堪;於是隔天,我掛了另一個醫生。雖然,第二個醫生認為那些反應是我疾病本身顯現於生理的症狀,那些藥,是當時最新最安全的藥物,不會引起我所謂的症狀;但我堅持要換藥。第二位醫師,一口台灣國語的,人很親切而且活潑開朗,還教我作甩手功;我讓他逗笑了,喜歡他,因此用藥情形也十分良好。加上我看了一本書,書中提到,憂鬱症不完全是心理疾病,內分泌及營養素的失調,會導致身體某些酵素的產量不足,也會引發憂鬱或焦躁;書中提到美國一套實行已有良好成效的樂維爾計劃,內容包括清晨的日照、作息調整、運動和飲食、營養的補充,成功地幫助許多病人無需服藥而脫離憂鬱或心情低落之苦。那段時間,我也比照施行,效果顯著。
只是目前,我各方面都算良好,就只有心悸的困擾。或許吧,它是某次焦慮後所遺留下的症候;心理的焦慮似乎早已消除,但生理的症狀卻還持續著。也或許,它是一種警訊;有一種情況,當心理的焦慮被隱藏,連自己都不感覺到憂慮的時候,焦慮只好藉著一些生理的症狀,向身體的主人呼救,求取重視,希望主人找出心理原因,正視憂慮的根源。

也許,我的焦慮在跟我呼救吧?然而愚笨的我,還沒有空好好地去想,問題的根源,出在哪。
再說。寫這篇日記的時候,心悸了不知多少次。希望服藥幾天之後,能改善狀況。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