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4 17:24:46老夫子姐姐

小亞細亞古城-以弗所遺址Efes

以弗所的建城始於西元前(BC)9世紀,歷經西元前6世紀波斯入侵,西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收復,後繼者將此城遷入山谷中的現址,共有三次遷移。

以弗所位於現今土耳其西部,我們由南端的入口進,先看當年的期貨市場,而後走入“市政大道”。

我如此稱呼是因以弗所是羅馬帝國時代小亞細亞的省會,兩旁皆是政府機關,包括市政廳、議會等遺跡,石板路面上有當年夜間點路燈的遺跡,路燈的中央一個大凹洞,四角各有一個小凹洞,中間插上火把,四角有小柱圍住避免被撞倒。

市政大道的盡頭是個廣場,堆置許多雕刻,中有紀念被Pontus王國屠殺的羅馬人的紀念碑(西元前1世紀),另看到兩條飛蛇交纏於杖上的醫學的標誌,應是醫院所在地。

過了廣場後即進入克里特街,街的盡頭是宏偉的圖書館,由這頭開始先經過刻有大力士Hercules雕像的門,顯示接下來的建築已是一般老百姓的房舍及公共建設。街旁有多頭石雕像立著,為對此城有貢獻者的塑像,頭部可能是可置換的(活動式的),但也可能是斷裂而遺失了。

街道的右側可看到建於AD2世紀的Trajan噴泉,為12公尺高的兩層樓建築,水道分內外兩層,內層人飲用,外層則供牲畜,多餘的水則流入路邊的小溝中,同時可清洗街上沙塵,也有清涼消暑的作用。

哈德良神廟(Temple of Hadrian)是典型的希臘神妙建築,廊柱及內牆皆刻滿神話人物。羅馬三溫暖浴場保存得相當完整,從最內端的高熱(蒸汽)、溫水、冷水池、更衣室、皆依稀可見。

最有趣的是排排坐的公共廁所,排泄物直接掉入兩公尺深的溝中,溝中有水不停流著,而座位前下方地板則有小水溝,是方便後盥洗用的,可知其下水道系統非常發達。

克里特街的左側則是精品商店,美麗的馬賽克裝飾地板仍完好如初。

圖書館位於克里特街(Curetes st.)與萬寶街(Marble st.)交會口,為紀念以弗所的某一任總督Celsus Polemaenus(AD2世紀)而建,故又稱Library of Celsus,原為四層樓相當雄偉。

克里特街遺址右側斜坡上,搭有一座很大的帳棚,應該是考古隊的工作人員的辦公室,以弗所目前只挖出25%,不斷的在募款讓考古與維護古蹟的工程繼續進行下去,捐助金錢的贊助者與公司名稱,都印刷在帳棚上,讓遊客很清楚的看見。

圖書館正面大門仍完整堅強的挺立著,內部則徒留四壁,看得出底部為石材,上半則為甎造,大門皆為石造,大門分上下兩層,下層四座神龕中各有一位女神立著,分別代表智德體群。

萬寶街的石板上有個有趣的圖案─女人頭、一顆心、錢幣、腳丫。大家比較喜歡的解釋是:如果你有錢,腳也比石板上的大,美麗的女人願意為你獻上心。

而散落的昔日石雕刻則可見到人人相鬥、人蛇相鬥的內容,顯示當年即有較血腥的競技了。

進到劇場後導遊找到正中的位置要大家試著說話,果然音效其佳,可感到自己聲音回到耳畔,不費力就可以讓看台上的人聽得很清楚。這是一座保存相當完整的羅馬劇院,可吞那25000人,也依此推估當年此城居民應有25萬人。

劇院正對著昔日通往港口的斜坡道,道上的石板有著基督徒的秘密符號,此圖可拆解成羅馬字“魚”的拼音,而代表“耶穌是主”的意思。

離以弗所城區約10分鐘路程處,有一座建於5世紀的馬麗亞教堂,為拜占庭式建築,應是以弗所城凋零後才建成,但目前也已傾頹毀損,棄置不用了。

以弗所城最大的神殿不在城內,因遷城時並未移動Artemis神殿,Artemis在希臘神話中為狩獵女神,羅馬人將其與森林女神黛安娜同化了,因小亞細亞所尊崇的Artemis為豐饒女神,具有多個乳房,以弗所挖掘出的即是如此。

她的神殿距以弗所古城的五分鐘車程,目前僅餘兩根神殿的石柱,立於基座上,基座則沒入水中,此處已成為一個小湖了,完整的神殿由172根石柱築成,大部分建材被取去蓋不遠處山腰上的聖約翰教堂。

此神殿被譽為古代七大奇蹟之一,如今只能憑著佔地寬廣的基座想像它當年的氣勢了。

聖母馬利亞之家(House of Virgin Mary)位於以弗所郊區的夜鶯山上,林木蒼鬱,即使正午時分也不覺懊熱。

傳說耶穌臨上十字架前托約翰照顧馬利亞,約翰將瑪麗亞安置於此渡過晚年。

此處的發掘,導遊說也充滿神蹟:一位從未來過土耳其的修女夢到聖母的住所,畫出的地形與此地吻合,開挖後果然有小屋的遺跡,且證實為1世紀的建築,經過教宗親自訪視後確認,自此,此地成為信徒朝聖之地,香火不絕。

現在小屋成為教堂,下方的坡道有聖水供應,一旁的看板上密密麻麻貼滿紙條、口香糖、名片,找一找,有繁體中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