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31 21:17:50螞蟻

老師,妳為什麼不打人

  孩子會否故意找碴?故意惹惱你,想測試你的極限?答案是:會的。但我想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還有身為不同角色-如父母、老師、長輩、路人甲-的成人的我們,應該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及不同程度的要求。

  學校的孩子該不該打?姑不論最近通過的禁止體罰、或各種相關的理論。我教的學生的確有其學習上的困難,而且幾乎可說是先天的,是他們無從選擇的無奈。他們的困難是否可獲得解決?不知道,在還沒有試過所有的方法前,誰敢斷論呢?但我總相信:「不能解決,總可以突破、進步!」我的信念是,學生可以進步,可以學到些東西好讓自己未來生活過得更好些,這些東西可能是態度、知識、技能。

  一個原本老實的孩子,這幾週來偶爾會出現吊兒郎鐺的樣子,有時又像個痞子,有時故意唱反調。因為他的課雖不算少,但也不算多,所以他到底怎麼了我不知道,但我只能在課堂上堅持我的原則。哈哈…可別以為我像德瑞莎修女一樣慈祥,當我擺出沒得妥協的一面時,相信學生在心裏氣得牙癢癢的。

  我對那位轉變個性學生的疑惑,直到有一天的下課時間的對話後,才明瞭一二。那一個下課時間,兩位待在教室沒有出去玩的學生問我:「老師,妳為什麼不打人?」

  正在改作業的我,隨口回之:「我為什麼要打人?真要打,我可打不過人呀!大概是被打的份吧!?」

  學生甲說:「老師,不是呀!上課時,妳為什麼不打我們?」

  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好答的問題,放下改作業的紅筆,將視線停在學生臉上,緩慢地問以再次確認:「你的意思是說,如果上課不乖時,為什麼我不打你們嗎?」

  學生甲、乙很興奮地彼此交換經驗說:「對呀!我們老師都會打我們,好痛哦!」

  看來,他們還是很順從的孩子,接受老師是可以打學生的。但是如果要靠被打來約束,以後他們再大一些,或是長大成人了,要由誰來打呢?難得他們短暫聊完後還注視著我,等著我回答為什麼上課不打人。

  「因為你們是小孩子、是學生,不是我的敵人,不是要來給我打的。」

  接著他們聊著被爸、媽打、被那一位老師如何打的過往;似乎要比誰比較慘,卻也有點兒在比誰比較有「英雄氣慨」。

  我笑著問他們:「看來你們從小到大被打的經驗不少,那我請問你們一下,“打”你們有效嗎?」

  兩個人都說:「阿沒有用啊!」

  「對呀!既然都沒有用,那我還打你們做什麼?」

  上課鐘響,這個話題沒得繼續,但可以感覺到彼此間的氣氛更輕鬆些。

  我終於明白前一段日子學生的故意為何。也許是他無意識的挑戰,挑戰我的耐性極限,只要我動用「打人」為懲罰,在他心裏就得到某些他所認定的證明吧!很高興我沒有落入那戲劇三角的角色*,被他的「受害者」角色『逼迫』為「迫害者」;而最重要的是,與學生間的關係更進一步。希望我的堅持,可以成為學生生命中的一個經驗-理念可以堅持,可以付諸行動;你可以選擇與別人不一樣。

  這事發生在月初,記得當晚回家恰好讀到「通過老師不可體罰學生」的新聞時,還想到早晨當中與學生的對話。


== == == == == == == == == == == == == == == == == == == =

*戲劇三角的角色:
心理學派中的TA溝通分析治療,除了為人所熟知的PAC「人格結構」分析(P:父母-嚴厲、A:成人-理性、C:兒童-享樂),並從中發展出四型「溝通分析」外,在「遊戲分析」中還提及人際者「迫害者」-「受害者」-「解救者」三角循環的關係,說明人際間的互動其微妙的牽制作用。

上一篇:幸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