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20 10:52:17卡丹札蕾雪
【日本˙藝術】傳統文化小談--茶道
茶道(CAHDO),其實是一種茶敘的儀式,日本自古以來,稱之為「茶之湯」(CHANOYU),而喝茶的敘會則稱為 「茶會」(CHAKAI)。
茶道是由遣派往中國的日本僧侶,在中國的唐朝把佛教和茶一起帶回日本的。公元八零五年,傳教大師自唐歸日,帶茶種播於比叡山麓,翌年著名的弘法大師亦扔攜回茶種由行腳僧遍傳金國;其後由於平安時代末期,在源平氏相爭之亂世下,喫茶一度息微,直至公元一一九一年襌僧榮西把茶樹從中國移植至九州,令茶會再度興起;而宇治至今仍為日本產茶中心。其後榮西著「喫茶養生記」一書,把茶推許為壽靈丹。
至室町時代,大將軍足利義政愛好喝茶,便委派能阿彌為將軍府制定殿中的茶儀式,從此茶敘的正式禮儀開始成立。但將這種茶之湯的形式禮法再進一步提昇至精神層面,卻由其弟子村田珠光所創,他倡導的「茶襌一味」,將茶事一變成為通過茶會儀式至自律、禮讓謙恭的心境、為茶道開創先河。以往茶室的入口會按客人身份的貴賤而分開,千休修訂了不分貴賤全部都要從卑賤的入口進入,令每個人在進行茶道時都以平等謙卑的心態來進行。茶室的擺設及茶花的配置均以樸實為主,摒棄豪華的作風。千利休的弟子遍及各階層,亦因此把茶道廣泛地普及至社會各階層。可惜其後,千利休觸怒了豐臣秀吉,遭受被下令切腹的悲劇命運。千家亦因此一度沉寂,其後千家獲許再度興復。
千利休偍倡「和敬清寂」亦成茶道的本義,而這四個字所包涵的茶道:
「和」是指人與大自然的調和。
「敬」是指由主客之間互相尊敬開始以至對任何事物都抱有謙敬之心。
「清」是指心無雜念,要令自己心意純樸清靜,無人世俗念,達至襌的意境。
「寂」更是由上述意境達至與大自然融合為一,無始無終的那種安祥寧靜的感覺。
日本人稱簡潔純樸美學為「佗」(WABI)是要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為了配合這種境界,茶室的內外環境及佈置都很考究。茶室大多是在在幽靜的日式庭院內部。整個茶室的景緻,清流細石,樹叢幽徑的佈置,不單是作為觀賞之用,更為營造一寂寞之境,形作茶道與俗世隔絕的一個區界。
茶會若按其舉行季節時分可分為曉、朝茶、正午、飯後、夜咄、跡見、不時等合稱為「茶事七式」。
茶會在舉行的前一日,亭主要把茶室外的露地打掃,等候客人前來道謝其邀請,是為前禮。茶會當日,客人通常早二、三十分鐘便到達,再在亭主助手的引領下,穿過露地進入茶室客人按主次入席以後,亭主便開始點前茶敘。完畢後,亭主將會先退席然後送客,而客人於翌日又會前往亭主家道謝,是為後禮。
〈茶道具〉
1裝飾用具:包括插花用的「花入」,字畫掛軸等「掛物」。
2點茶用具:冬天的茶會或是正式的茶會,是用炭爐煮水的,而夏天及現代都市的許多茶會則是用電爐,因此連帶其他沏茶的用具也配合茶會的程序,類別和季節而略有不同。而盛茶的茶碗按類型可分為唐物,和物、島物,荷蘭,也按季節分冬物和夏物。冬物的茶碗碗身較高較厚、顏色也較深,夏物則碗身較和薄、顏色以淺色為主。
3會席用具:正式茶會在進行時會享用一些精緻的懷石料理,所應用的食器稱為會席工具,但現在一般有茶會都比較簡單,省略了會席這一環。
4水屋用具:水屋是茶會的預備室和放置輔助用品的地方。
5待合用具:是指式茶事舉行時,客人在露地等候時用的草屐,露地笠,腰持圓座與及茶室內的座布團等。
沏茶奉客的禮儀程序,稱之為「點前」,亦是茶會的中心所在。一個茶會要一整天的時間,再加上前禮後禮,茶室內掛軸,插花,懷石料理的選擇,茶道具等一切都要配合季節和茶會的目的,所花費時間精神更為可觀。目前一般的茶會較重視領略其精神,體會點前的簡潔而合理的動作,故此現代的茶會或作茶道示範時多數只是進行「薄茶」這一部份罷了。濃茶本來最能顯示點前的莊重與個性,而薄茶只是輔助性質。
1.待客人依次入座後,亭主先後分三次將水指,茶碗、茶筅、茶杓、柄杓、蓋置等用具從準備室拿出來放於點前席前。
2.向客人作禮後,按一定的方式摺疊袱紗,象徵式抹拭茶器及茶杓,以示淨化。
3.左手持柄杓、右手打開釜蓋,杓熱水注於碗內,將茶筅放入攪動、象徵式清洗茶筅及將茶碗弄暖,隨後將廢水倒去,用茶巾拭乾茶碗,向客人作禮示意開始沏茶。此時助手向客人奉上茶果子。
4.用茶杓從棗內取出抹茶(一杓半)再注入熱水。(柄杓最水後,只注入三份二,餘下三乒一放回釜內。)
5.用茶筅將抹茶與熱水攪拌混和然後奉客;奉客時要將茶碗正面向著客人。
6.客人品茶後,將茶碗歸還,亭主最回茶碗後再注入沸水清洗,再為次客沏茶。
7.待客客人依次用茶完畢後,按序清洗茶碗抹乾,再摺疊袱紗抹拭茶杓皈棗,然後從建水杓將冷水添加於釜內,再將茶具放回原位,茶會到此告一段落。
8.亭主攜用具退下,最後向眾客作禮離開。但亦有茶會在收拾用具退出之前,會讓客人鑑賞茶杓和棗,鑑賞完畢後才收拾用具。
客人要帶備摺扇,懷紙,袱紗等。但為免影響茶香,不宜攜帶香囊或香水。客人通常分主客和次客,入茶室後亦按主次入席,主客亦稱為正客坐於最接近主人家之席。客人進入茶室時通常先要鑑賞茶室內的掛軸字畫及茶室插花。客人隨之按主次入席。當亭主開始沏茶時,客人最出懷紙,順序各最食一件茶果子。當亭主奉茶時亦先奉正客,客人取茶後,以左手托碗底,右手扶碗邊通常要將茶碗轉動兩次,將茶碗的正面花紋轉回向著亭主以示禮貌。普通以三口半喝完碗內的茶,並抹拭一下喝茶的碗口,鑑賞一下茶碗後交還茶碗。用茶完畢後,亦由正客向主人提出鑑賞茶道具。主人攜用具退場後,客人才順序離開,茶會才告正式結束。
轉載自:http://studweb.tsshs.tpc.edu.tw/ohiyo/茶道.htm
茶道是由遣派往中國的日本僧侶,在中國的唐朝把佛教和茶一起帶回日本的。公元八零五年,傳教大師自唐歸日,帶茶種播於比叡山麓,翌年著名的弘法大師亦扔攜回茶種由行腳僧遍傳金國;其後由於平安時代末期,在源平氏相爭之亂世下,喫茶一度息微,直至公元一一九一年襌僧榮西把茶樹從中國移植至九州,令茶會再度興起;而宇治至今仍為日本產茶中心。其後榮西著「喫茶養生記」一書,把茶推許為壽靈丹。
至室町時代,大將軍足利義政愛好喝茶,便委派能阿彌為將軍府制定殿中的茶儀式,從此茶敘的正式禮儀開始成立。但將這種茶之湯的形式禮法再進一步提昇至精神層面,卻由其弟子村田珠光所創,他倡導的「茶襌一味」,將茶事一變成為通過茶會儀式至自律、禮讓謙恭的心境、為茶道開創先河。以往茶室的入口會按客人身份的貴賤而分開,千休修訂了不分貴賤全部都要從卑賤的入口進入,令每個人在進行茶道時都以平等謙卑的心態來進行。茶室的擺設及茶花的配置均以樸實為主,摒棄豪華的作風。千利休的弟子遍及各階層,亦因此把茶道廣泛地普及至社會各階層。可惜其後,千利休觸怒了豐臣秀吉,遭受被下令切腹的悲劇命運。千家亦因此一度沉寂,其後千家獲許再度興復。
千利休偍倡「和敬清寂」亦成茶道的本義,而這四個字所包涵的茶道:
「和」是指人與大自然的調和。
「敬」是指由主客之間互相尊敬開始以至對任何事物都抱有謙敬之心。
「清」是指心無雜念,要令自己心意純樸清靜,無人世俗念,達至襌的意境。
「寂」更是由上述意境達至與大自然融合為一,無始無終的那種安祥寧靜的感覺。
日本人稱簡潔純樸美學為「佗」(WABI)是要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為了配合這種境界,茶室的內外環境及佈置都很考究。茶室大多是在在幽靜的日式庭院內部。整個茶室的景緻,清流細石,樹叢幽徑的佈置,不單是作為觀賞之用,更為營造一寂寞之境,形作茶道與俗世隔絕的一個區界。
茶會若按其舉行季節時分可分為曉、朝茶、正午、飯後、夜咄、跡見、不時等合稱為「茶事七式」。
茶會在舉行的前一日,亭主要把茶室外的露地打掃,等候客人前來道謝其邀請,是為前禮。茶會當日,客人通常早二、三十分鐘便到達,再在亭主助手的引領下,穿過露地進入茶室客人按主次入席以後,亭主便開始點前茶敘。完畢後,亭主將會先退席然後送客,而客人於翌日又會前往亭主家道謝,是為後禮。
〈茶道具〉
1裝飾用具:包括插花用的「花入」,字畫掛軸等「掛物」。
2點茶用具:冬天的茶會或是正式的茶會,是用炭爐煮水的,而夏天及現代都市的許多茶會則是用電爐,因此連帶其他沏茶的用具也配合茶會的程序,類別和季節而略有不同。而盛茶的茶碗按類型可分為唐物,和物、島物,荷蘭,也按季節分冬物和夏物。冬物的茶碗碗身較高較厚、顏色也較深,夏物則碗身較和薄、顏色以淺色為主。
3會席用具:正式茶會在進行時會享用一些精緻的懷石料理,所應用的食器稱為會席工具,但現在一般有茶會都比較簡單,省略了會席這一環。
4水屋用具:水屋是茶會的預備室和放置輔助用品的地方。
5待合用具:是指式茶事舉行時,客人在露地等候時用的草屐,露地笠,腰持圓座與及茶室內的座布團等。
沏茶奉客的禮儀程序,稱之為「點前」,亦是茶會的中心所在。一個茶會要一整天的時間,再加上前禮後禮,茶室內掛軸,插花,懷石料理的選擇,茶道具等一切都要配合季節和茶會的目的,所花費時間精神更為可觀。目前一般的茶會較重視領略其精神,體會點前的簡潔而合理的動作,故此現代的茶會或作茶道示範時多數只是進行「薄茶」這一部份罷了。濃茶本來最能顯示點前的莊重與個性,而薄茶只是輔助性質。
1.待客人依次入座後,亭主先後分三次將水指,茶碗、茶筅、茶杓、柄杓、蓋置等用具從準備室拿出來放於點前席前。
2.向客人作禮後,按一定的方式摺疊袱紗,象徵式抹拭茶器及茶杓,以示淨化。
3.左手持柄杓、右手打開釜蓋,杓熱水注於碗內,將茶筅放入攪動、象徵式清洗茶筅及將茶碗弄暖,隨後將廢水倒去,用茶巾拭乾茶碗,向客人作禮示意開始沏茶。此時助手向客人奉上茶果子。
4.用茶杓從棗內取出抹茶(一杓半)再注入熱水。(柄杓最水後,只注入三份二,餘下三乒一放回釜內。)
5.用茶筅將抹茶與熱水攪拌混和然後奉客;奉客時要將茶碗正面向著客人。
6.客人品茶後,將茶碗歸還,亭主最回茶碗後再注入沸水清洗,再為次客沏茶。
7.待客客人依次用茶完畢後,按序清洗茶碗抹乾,再摺疊袱紗抹拭茶杓皈棗,然後從建水杓將冷水添加於釜內,再將茶具放回原位,茶會到此告一段落。
8.亭主攜用具退下,最後向眾客作禮離開。但亦有茶會在收拾用具退出之前,會讓客人鑑賞茶杓和棗,鑑賞完畢後才收拾用具。
客人要帶備摺扇,懷紙,袱紗等。但為免影響茶香,不宜攜帶香囊或香水。客人通常分主客和次客,入茶室後亦按主次入席,主客亦稱為正客坐於最接近主人家之席。客人進入茶室時通常先要鑑賞茶室內的掛軸字畫及茶室插花。客人隨之按主次入席。當亭主開始沏茶時,客人最出懷紙,順序各最食一件茶果子。當亭主奉茶時亦先奉正客,客人取茶後,以左手托碗底,右手扶碗邊通常要將茶碗轉動兩次,將茶碗的正面花紋轉回向著亭主以示禮貌。普通以三口半喝完碗內的茶,並抹拭一下喝茶的碗口,鑑賞一下茶碗後交還茶碗。用茶完畢後,亦由正客向主人提出鑑賞茶道具。主人攜用具退場後,客人才順序離開,茶會才告正式結束。
轉載自:http://studweb.tsshs.tpc.edu.tw/ohiyo/茶道.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