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7 12:26:50香港形象

旅行的意義――《親愛的伽利略》



Galileo_Poster.jpg

少年輕人都知道跟旅行團外遊,限制太多,不及自己設計行程好玩,又有人覺得旅遊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參加
工作假期計劃working holiday),寓工作於遊歷。哦,無論如何,不要遇上惡導遊和壞人就好。

 

《親愛的伽利略》Dear Galileo是一部關於旅遊與成長的泰國電影,青春感覺盎然。片中的采妮因冒充老師簽名又不肯認錯因此失學、小暖太過依賴不夠獨立所以失戀。於是,她們離鄉別井聯袂到歐洲去,幾個月裡一邊在餐館打工,一邊遊覽風光,同時找到新的方向目標、新的人生同行者。

 

她們二人到了倫敦、巴黎、威尼斯等地,但是導演沒有大賣名勝風光,跌入符號消費的觀光視角,而是,每一個地方的描寫都連繫到人的情感與關係。在英國,采妮不忘弟弟要一件利物浦前鋒費蘭度托利斯的波衫,情急之下下車跟一個利記球迷交換衣服,雖然下一班車要幾個小時才到,她們二人誤打誤撞隨意走走又找到一座漂亮教堂。這一個小小的插曲就將人情倫理與地理風光自然地連結起來了。

 

人在旅途,他鄉遇上恩人,如父親般的好人保護自己,或者在危難中鄰人願意幫上一把,當然快慰感恩。不過,兩個女孩子在巨石陣等景點樂而忘返,結果丟了工作,於是索性離開英國,轉到花都巴黎,繼續一邊工作一邊遊玩。

 

《親愛的伽利略》中,巴黎一段拍得特別好,重心也側重於小暖的生活、感受與感情。小暖與采妮鬧翻了,獨個兒乘搭地鐵,周遭的人都說外文法語,她就感到孤獨而疏離。冷不防在車站裡聽見有一個男子說家鄉泰語,小暖情不自禁就跟蹤他了――是吧,這個小小的情節很能夠表達出異地旅人的懷鄉之情與敏感心境,由此也悄然將小暖的感情對象由前度轉往眼前的男子,一個能夠擴闊她的視野的年輕人阿東。阿東和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佔領空置地方,攪藝術、辦展覽、盡情地享受生活。阿東帶小暖來一次巴黎一日遊,導演沒有讓觀眾消費巴黎的浪漫想像,而是讓巴黎襯托小暖和阿東的交往,進一步讓小暖明白生活和旅行的意義。

 

《親愛的伽利略》以意大利的旅程告終,故事的重心又回到采妮身上三段體的結構必然是前呼後應的),成長的主題到了這一部份終於走向圓滿。因為犯錯,采妮在威尼斯著名的聖馬可大教堂前對著手提攝錄機,流淚悔過。如果說一邊廂小暖在旅程中學懂了獨立,開展了另一段感情;那麼,另一邊廂采妮在旅程中不單找到事業方向,人也好像成熟了――勇於面對生命中的過錯與欠然,不再倔強自我,學懂了懺悔,說對不起……

 

當代泰國電影的前途無可限量,鬼片、喜劇、拳霸片、藝術片(例如今年得康城金棕櫚獎的就是泰國電影《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等類型都邁向成熟了,《親愛的伽利略》作為一部低成本青春成長電影也不錯,至少,它在親情、愛情、友情三者的刻劃是深摯的,人情的味道是濃厚的。徹徹底底就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