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2 19:35:26陳高志

方言講古(十二) 車前子──黃蜱衣草/陳高志

2013-03-27發表於馬祖資訊網

 三、四月份是馬祖採野蔥、拔薺菜,準備曬青草茶的季節。其中有一種青草,鄉親稱它為「黃蜱衣草」。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它是馬祖居民夏天必備的消暑飲品。就經濟學角度來看,物多價必賤是當然之理。但是,它的來頭可不小。《詩經周南芣苡》篇就是說它。因為它的細梗上面長滿種子,所以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多子多孫的吉祥物。

 大學時代,我在台大學生宿舍當工讀生,春夏兩季每個月都得剪草皮一次。當時有一位略知中醫的宿舍教官,指著它說了一個故事,彼時場景至今仍然印象深刻。他說:此物之所以名車前子是有典故的。話說東漢時,有一將軍名鄧禹,他領兵攻打洛陽。當時正逢六月天,天氣悶熱又缺乏水源,致使士兵死傷無數。鄧禹是東漢名將,他雖然位居雲台二十八將之首,碰到這種狀況,也是束手無策的。危急之時,準備殺馬取血解渴,但是找不到老馬、病馬、瘦馬可殺。士兵奄奄一息,馬匹卻活奔亂跳。無意中,鄧禹發現馬匹都在吃車子附近的某一種青草。人們試著以獸為師,嚼食相同的青草,結果渡過難關。後來就把它名之為車前子。

 這個故事的可信度並不高,因為當時我讀《詩經》時,發現西漢的經學家毛亨就以車前子解釋「芣苡」。毛亨的時代早過鄧禹將近200年,鄧禹士兵和馬匹爭奪青草時,車前子的名稱既已存在。

 魏晉時代的郭璞說:「(此物)江東呼為蛤蟆衣草。」蛤蟆屬蛙類生物,馬祖方言說青蛙為「黃蜱(ㄨㄛㄥˇㄆㄝˋuongˇpheˋ)」,所以就稱它為「黃蜱衣草(ㄨㄛˇㄆㄝˇˋㄧㄡ˧ uongˇpheˋiˋjou33)」,也有鄉親說成「黃蜱力草」,那是音變的結果。馬祖方言說「草」為「ㄘㄡ˧ tshou33」,但構詞時因語流音變使聲母變成舌面前的濁擦音,國際音標可用j來表示,國語是沒有這種現象的。

 此物葉子寬而長,北方幽州人稱之為牛舌。除此以外它又名當道、牛遺、勝舃、馬舃等。它有明目、利尿、去毒的作用,鄉親們在夏天都燒來當開水喝。在馬祖它算是尋常植物,田野溝邊到處可見。

 今天(26)中午下課走路回家,途中接到馬報秋月記者的電話,略作說明之後,點點往事湧上心頭,邊走邊思索後草作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