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8 14:21:44陳高志
回應〈是「迎神」或「遊神」,不是「揚靈」〉議題/陳高志
點閱<馬資網>時,發現鄉親朋友熱烈討論「揚靈」事,個人有一些看法。「迎神」不能寫成「迎靈」和「揚靈」。因為前者有時是「迎接靈位」的簡稱,如此對神明頗為不敬。而後者音義皆非。此地的「靈」是「神」的變音。福州方言在構詞時,聲、韻、調的變化太大了。方言「神」的聲母發音本來是讀ㄕ,因為受前字的韻尾影響而變讀ㄌ。類似的現象非常多,如、「心」字方言的聲母為ㄕ(不是ㄒ),一旦說「好心」時,必須說ㄏㄛˇ ㄌㄧㄥ。「安心」則說ㄤ ㄋㄧㄥ。
「迎」的讀音更複雜,古代沒有注音符號,但是古人是以兩個漢字做反切來定字的讀音。鄉親不妨把「宜營」兩字用福州方言快速連讀,他所發的音就是方言的「迎」。若以國語注音符號標示,就是 兀 ㄧㄤ因為 兀 在國語中已消失。所以必須費許多唇舌來說明。我也發現有人將他寫成「巡神」,這也是不對的,因為方言「巡」、「船」二字方言同音,所以寫成「迎神」,其詞義為「遊神」,是比較妥適的。
「海囝」應該是「孩兒囝」之合音。前兩字若採取緩讀,其方言音是ㄏㄞˇ ㄧˋ或ㄏㄟˇ ㄧˋ,主要元音之所以有高低前後之別,這是地方腔調的差異。閩劇中的小姐對別人自稱「奴」(ㄋㄨˋ),對父母則自稱「女兒」(ㄋㄩˇ ㄧˋ),「兒童節」方言要說 ㄧ ˇ ㄌㄨㄥˇ ㄗㄞˊ , 曹立委的大名是「爾忠」,馬祖方言「爾」、「兒」同音。當他用國語自稱時說ㄦˇ ㄓㄨㄥ,可是,當他用方言表示時一定說 ㄧ ㄉㄩㄣ。(抱歉:「忠」字福州音無法明確注出來。)不明究理的人誤以為他說的是「依忠」。而巧的是馬祖人也是用「依」做詞綴,如,依哥、依媽、、、等,其功能如同台灣人說的「阿」。各位朋友,請你仔細體會,說「孩兒囝」時,中間隱隱約約會感覺還有ㄧ個音段存在,所以,把活潑蹦跳的木偶僮仙寫成「孩囝」雖然是無可厚非,但能夠知其所以然更好。
以上不太成熟的意見,謹供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