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7 10:27:17招潮人
馬祖的虎圖騰文化探源 文:林錦鴻
古代的四川有巴國,而巴國崇拜的先祖是「廩君」,傳說他是隻「白老虎」,現在在重慶的山區,仍可以見到廩君廟,巴國人的圖騰即為虎;而鄰境的楚人則以「鳳」為圖騰。幾經歷史學者的考證,發現現在的土家族則是巴人的後代。馬祖的民間信仰崇拜與日常生活裡也都留下了「虎」的痕跡,由於華南虎的棲地範圍縮小,在閩西特別設立了華南虎的復育基地,但野生老虎在福建山區仍然有零星的活動情形,例如個人在2006年2月底前往福建泰寧地區,當地的導遊就根據農夫親眼所見,轉述有一隻老虎出現於山區。但是爲什麼閩南文化中,虎的圖像就只有少數?例如有保生大帝的坐騎黑虎、虎姑婆的故事在閩南民間頗為流傳,有人認為是北方狼姑婆的轉型;而在福建中部源於湄州的媽祖信仰體系,有虎爺信仰,但是卻轉為地下化了,從歷史來看,唐末軍隊遷入閩南有一波高峰,會不會是大力推行佛教的結果,使獅圖像抬頭,還是閩國王室之間的大混戰,獅虎旗各用於各軍之中,造成民間的混亂,當然這些假設性問題一時是難解的,有待進一步研究。讓我們就以馬祖的例子為主,來了解一下這文化圈的虎圖騰文化吧!
一開始我們要問為什麼福建東部與北部民間活動裡卻留有較多虎崇拜的情形?就地理上而言,閩東與閩北地區山嶺多,古代中國南方有華南虎的存活,這裡的古閩越族一定接觸過老虎,不然馬祖民間,就不會有那麼多有關老虎創作的習俗,可以說先民對虎是又敬又怕的,在馬祖一般稱小孩的老虎鞋為「貓仔鞋﹝福州話﹞」,因為這是轉化的結果,虎威猛心理上有去除邪靈與其他野獸的功能,所以在婦女創作鞋子時加以採用;由於創作的自由,所以造型上有的也像貓,甚至像兔子。北竿芹璧村陳忠平祖宅的屋頂上留有虎造型的「風獅爺」,頭略上揚、造型自然且親近生活,當然也有安宅避邪的功能。
從文學作品來看,在清朝人著作《閩都別記》中有提及一名虎婆江氏的故事,說的是張生赴考途中遇見她,因為張生貪念她的美麗,虎婆江氏變回原型戲弄張生,然而陳靖姑收服了虎婆為左右隨從,之後虎婆送張生夫婦一子,隨後其子化為蛇又不見了。個人認為不要小看了這一小段的內容,這裡面透露了許多清代福建地區的男女關係與作者的思維,當時社會上假藉科考在外遊蕩的男子一定不少,張生是有妻子的,但是又想招惹女子,但以年紀較大的美女為主,因為福建地區男子稱與自己看起來年紀相近的女子為「依姐﹝福州話﹞」,這個標準很寬,又有尊敬的意思,所以普遍被使用,因此作者採用了「虎婆」這一詞,又有老女人對青春渴望的意涵,那麼如此美貌又事故的婦人在外,那麼男人把持不住怎麼辦,沒關係陳靖姑(臨水夫人)會管理她們,但是沒注意先生與她們生了男孩怎麼辦,「其子化為蛇又不見了」其實意思是,就算先生把孩子接回來住,小孩最好消失,這在在都反映了清代福建人的看法,《閩都別記》一定採用了許多田野收集的婦女觀點,例如「丈夫連又老、脾氣如母老虎的女人也要,真是氣死我了。」
在信仰方面,馬祖牛角地區的「半天夫人」乩童會以「虎咬雙劍」的符圖,給道士共同作法去除兒童的驚嚇之剎。這與下一段虎婆故事可做比較,《閩都別記》中又說到屬於陳靖姑的部眾,三舍人劉聰與兩位隨從童子與感生殺戰,中途相約明日再戰,三舍人與兩童子便到江氏行宮投宿,第二日殺戰時,感生把水痘灑入三舍人口中,三舍人跑回江氏那裡,病發而且告知虎婆殺戰之事,江夫人伸出虎舌,從頭至身體上下舐舔,於是痘毒收了乾淨,自然結痂脫落,隨後三舍人引感生到江氏的住處,虎婆才知道感生看守痘山也是正事,並向感生提到去臨水宮皈依正法,但是感生說現在人間有許多孩童被害而患有痘疹,怎樣才能救他們?虎婆將自己的鬢髮扯下數十條,在口中嚼碎,噴化作千萬隻小老虎,騰空飛去,同一天都以舌頭向所有得此病症孩童身上舐舔,皆成功得以根治。由以上故事得知,馬祖人相信虎有神力治療孩童,這與福建流傳的虎婆信仰,可說類型極為相似,那麼原型應該是有母老虎的,轉化後多成了公老虎,因為各村的廟宇耆老當然以男性為主嘛!而牛角在多年前曾發生一人不知為何而夭折的事情,又以水泥做的方形虎牌立於田中,以平復村人的困惑,這也是屬於虎的信仰。山隴的白馬尊王廟供奉的虎將軍,信仰源自於福建長樂市的大田村,這是山隴陳姓嶺南社的原鄉,祖廟在一小溪邊,殿內正中供奉金吾尊王,則不知是何種神明了?在馬祖山隴陳姓嶺南社族長任虎將軍的扶乩,由於白馬尊王是全村共同祀奉的主神,多間接傳達主神的旨意。山隴民間也盛行有八卦虎牌的避邪物,例如新街某一民宅門楣上的八卦虎牌。
國軍來馬祖之後也有少數軍人協助民間創作八卦虎牌,例如山隴東面山舊區某一民宅門楣上,就有如同戰地政務時期虎嘯部隊所使用的圖案之虎牌。所以山隴的虎圖騰文化是以信仰為核心,呈現強制力的意涵比較凸顯。而牛角地區則鄰近山隴,所以在宗族的傳播下也受影響,其他地區則影響力更淡了。我們也看到隨著現代化,虎圖騰也越來越少見於生活當中了。在中國人的社會中,龍與虎是常被提到的,綜觀福建省可知,中原的虎文化可以說到閩東與閩北地區已是最南界,閩西與閩南則為獅文化區了。
一開始我們要問為什麼福建東部與北部民間活動裡卻留有較多虎崇拜的情形?就地理上而言,閩東與閩北地區山嶺多,古代中國南方有華南虎的存活,這裡的古閩越族一定接觸過老虎,不然馬祖民間,就不會有那麼多有關老虎創作的習俗,可以說先民對虎是又敬又怕的,在馬祖一般稱小孩的老虎鞋為「貓仔鞋﹝福州話﹞」,因為這是轉化的結果,虎威猛心理上有去除邪靈與其他野獸的功能,所以在婦女創作鞋子時加以採用;由於創作的自由,所以造型上有的也像貓,甚至像兔子。北竿芹璧村陳忠平祖宅的屋頂上留有虎造型的「風獅爺」,頭略上揚、造型自然且親近生活,當然也有安宅避邪的功能。
從文學作品來看,在清朝人著作《閩都別記》中有提及一名虎婆江氏的故事,說的是張生赴考途中遇見她,因為張生貪念她的美麗,虎婆江氏變回原型戲弄張生,然而陳靖姑收服了虎婆為左右隨從,之後虎婆送張生夫婦一子,隨後其子化為蛇又不見了。個人認為不要小看了這一小段的內容,這裡面透露了許多清代福建地區的男女關係與作者的思維,當時社會上假藉科考在外遊蕩的男子一定不少,張生是有妻子的,但是又想招惹女子,但以年紀較大的美女為主,因為福建地區男子稱與自己看起來年紀相近的女子為「依姐﹝福州話﹞」,這個標準很寬,又有尊敬的意思,所以普遍被使用,因此作者採用了「虎婆」這一詞,又有老女人對青春渴望的意涵,那麼如此美貌又事故的婦人在外,那麼男人把持不住怎麼辦,沒關係陳靖姑(臨水夫人)會管理她們,但是沒注意先生與她們生了男孩怎麼辦,「其子化為蛇又不見了」其實意思是,就算先生把孩子接回來住,小孩最好消失,這在在都反映了清代福建人的看法,《閩都別記》一定採用了許多田野收集的婦女觀點,例如「丈夫連又老、脾氣如母老虎的女人也要,真是氣死我了。」
在信仰方面,馬祖牛角地區的「半天夫人」乩童會以「虎咬雙劍」的符圖,給道士共同作法去除兒童的驚嚇之剎。這與下一段虎婆故事可做比較,《閩都別記》中又說到屬於陳靖姑的部眾,三舍人劉聰與兩位隨從童子與感生殺戰,中途相約明日再戰,三舍人與兩童子便到江氏行宮投宿,第二日殺戰時,感生把水痘灑入三舍人口中,三舍人跑回江氏那裡,病發而且告知虎婆殺戰之事,江夫人伸出虎舌,從頭至身體上下舐舔,於是痘毒收了乾淨,自然結痂脫落,隨後三舍人引感生到江氏的住處,虎婆才知道感生看守痘山也是正事,並向感生提到去臨水宮皈依正法,但是感生說現在人間有許多孩童被害而患有痘疹,怎樣才能救他們?虎婆將自己的鬢髮扯下數十條,在口中嚼碎,噴化作千萬隻小老虎,騰空飛去,同一天都以舌頭向所有得此病症孩童身上舐舔,皆成功得以根治。由以上故事得知,馬祖人相信虎有神力治療孩童,這與福建流傳的虎婆信仰,可說類型極為相似,那麼原型應該是有母老虎的,轉化後多成了公老虎,因為各村的廟宇耆老當然以男性為主嘛!而牛角在多年前曾發生一人不知為何而夭折的事情,又以水泥做的方形虎牌立於田中,以平復村人的困惑,這也是屬於虎的信仰。山隴的白馬尊王廟供奉的虎將軍,信仰源自於福建長樂市的大田村,這是山隴陳姓嶺南社的原鄉,祖廟在一小溪邊,殿內正中供奉金吾尊王,則不知是何種神明了?在馬祖山隴陳姓嶺南社族長任虎將軍的扶乩,由於白馬尊王是全村共同祀奉的主神,多間接傳達主神的旨意。山隴民間也盛行有八卦虎牌的避邪物,例如新街某一民宅門楣上的八卦虎牌。
國軍來馬祖之後也有少數軍人協助民間創作八卦虎牌,例如山隴東面山舊區某一民宅門楣上,就有如同戰地政務時期虎嘯部隊所使用的圖案之虎牌。所以山隴的虎圖騰文化是以信仰為核心,呈現強制力的意涵比較凸顯。而牛角地區則鄰近山隴,所以在宗族的傳播下也受影響,其他地區則影響力更淡了。我們也看到隨著現代化,虎圖騰也越來越少見於生活當中了。在中國人的社會中,龍與虎是常被提到的,綜觀福建省可知,中原的虎文化可以說到閩東與閩北地區已是最南界,閩西與閩南則為獅文化區了。
訪客
2009-03-15 20:29:39
請問林老師這張老虎辟邪牌在馬祖哪拍的?
雪泥
2008-08-25 13:59:54
武松打虎真英雄,練功練的不錯呦
介壽村東面山往海邊小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