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4 02:48:2378

困-亂的整理



最近生活一團混亂,不論是研究還是非關研究。在日本的這幾年,一年中就屬這個時期最為忙碌,而在今年又多了許多意外的發表、計畫之類的,老實說,每天就是在趕著期限的尾巴,好死爛活地趕著,幾週下來就是迷路。於是在寫下一份的計畫報告之前,我需要整理自己的姿態。

No enjoy, don’t do researches.
研究室去年來了個「世界人」,我實在不知該如何說這老師,伊朗人,碩士在加拿大,博士在美國,老婆是義大利人,會使用的語言真是多,現在在日本為期一年。昨天研究室的迎新會中,喝了點酒膽子大了點,就跑去找他跟他老婆聊天,一股腦地就開始聊起研究、博士階段之類的東西。在談話中,無可厚非地我看到了西方的影子,就是一個從西方體制。博士與碩士階段是天壤之別,對他來說,所被附加的意義是不同的,碩士階段要學習的是去認識研究,我很籠統地說就像是去品嚐一碗麵,然後試著做。而博士階段是要去開發新的口味,有別於品嚐過的,這點跟Frog討論過的「自己的研究個性、品牌」是一樣的,有別於他人的自己的味道,或許是新的觀念,或是不同的結合,這一點我雖然還在摸索,但是不難瞭解。
談到有關「課程」的問題。博士階段的課程很簡單大分兩類,一就是是有課,另一就是沒課,日本在我這領域,博士課程是沒有課的,所以我一直會想成就是一種「門派」、「師徒制」(非常個人的想像,我不想精確地去做定義)。而像美國等等,即使到了博士課程,依然有很多的課要修。他的想法是,這些課提供很多的訓練去養成你,我的想法是,沒有課我更可以專心在於我的研究上。我跟他的意見似乎並不一致,為此爭論了一下,他說真的要去做你的研究的話在PH.D後有更多的時間,可是課程就只有在學校,你往後幾乎沒機會可以坐下來上堂課。我說,PH.D後或許你並不能只做你喜歡的,真的能接近於無所顧忌或許也只有現在。於是我跟他的談話就在相近卻又不同的狀況持續著,用一個對彼此都非母語的英語交談真的有夠累,害我怎麼喝都喝不醉,最後的結語就是:No enjoy, don’t do researches.這話說的簡單,在排放酒精時我想,我最enjoy的也不過就是那極小又極大的創作過程,想到啥其他的應該不應該,就像是發片一樣,那些啥排名、發片量等等對現在的我而言,狗屎。

無意間發現一位隔壁研究室老師的blog,寫著有關研究生活的想法,這幾天一直在看,或多或少給我一些指引,我是多麼希望能聽到那些比我多吃很多飯的人講述故事。

熱情與冷靜
簡單說一下這篇的大意:
所謂的研究者,或許需要「熱情與冷靜之間」的境界。以前某生態學者說了,喜歡昆蟲、植物的人,就一個學者來說,能大成的人不多。雖然未必絕對是真的,但實際上,如果只是喜歡,或許是無法成為或做好研究、工作。相對的,失去了熱情,剩冷靜的話,又會如何呢?兩者擇其,對我來說,就一個現職的研究者來說,狂熱的社會型研究者或許不錯吧,當然,就領導者、傳道者、名人來說,是不好的吧。保持大部分冷靜,實質上在內心不為人知的地方是狂熱的,我想是理想的研究者姿態。自己做的事,該如何貢獻於社會,自己的研究在未來有何貢獻,這些事並不是沒有想過的,但,研究者需要從做好自己研究者的本分,進而找尋如何達成的方法。「各位研究者,別老是坐在桌前,看著這世界,請去參加那些對社會有貢獻的活動吧!」這樣的口號,用脫離自己的本業去跟社會牽連,並非研究者該有的姿態。
我的思考:
讓我想了熱情與冷靜,隱約也讓我想到夢想與現實之類的關連。研究者該是如何地分配熱情與冷靜,就一個全世界我最大的自己來說其實沒有太大關係,因為當我沒熱情了,我也不需要冷靜了,所以或許偏離於這篇的精義,我的冷靜是因熱情而生的,而熱情是因喜歡而生的,如果順序反了,冷靜→熱情→喜歡,對我來說就完蛋,不論是研究還是任何事。就像是夢想與現實的關係一樣,需要先有夢想才會想到現實的東西,如果先考慮到現實面,那就不要玩了,所以我絕對不適合當個領導者、傳道者、名人,我對自己的定位在於,狂熱者與夢想家,單純又危險,很多時候會對於這樣的自己感到悲觀,因為我甚至不想要冷靜、不想考慮現實,這樣固執的結局應該很慘。那平衡點真的很難,不是我想抓就抓的到的,即使這篇讓我有共鳴,寫到這又困惑了起來,不過寫了這些也是為了冷靜,需要冷靜地整理一下,雖然沒啥效果…

井外、壺中、蛋糕
這標題其實是最近看到好幾篇的集合,井外景色,壺內世界,蛋糕的味道,大概整理一下。
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井外的世界總是美好,這樣的想法聽了很多。總是不滿足,事實上我會離開台灣也是因為不滿足,雖然現在的新世界足夠我花好幾年不用去想滿足的問題,但井外井內都是我阿,最終的問題還是要回到自己。往壺內一看,壺中的世界也是很美麗的。即使是一點裝飾都沒、破爛的壺,卻能夠看出裡頭的美好世界,進而創造出壺中一片天的研究者,能狗保有清澈的眼的研究者,是很多人的目標吧。或許格局的大小很重要,很多也是用論文幾篇及業績多少來評價的,但就像是蛋糕一樣,哪家店的蛋糕好吃,未必跟店家的格局或是被報導幾次有關,不吃的話是不知道味道的,即使吃了,喜好也因人而異,但,真的好吃的蛋糕,誰吃了都會有哪方面好的體會。研究者的最終目的,決不是將論文堆積成山,像美味蛋糕般的研究,或是能夠與美味蛋糕相遇,這樣的研究心態是不錯的。

以上,是為了申請特別研究員計畫前的整理,老實說,還是他媽的亂,我似乎給自己太多事情,沒有一天是睡好,就這樣馬不停蹄地亂撞,撞到自己都不知在幹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