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6 16:48:2578

想像、教育、問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6032100073,00.html
一些朋友在討論這篇文章,我也看了若干的回應,記錄一下我的想法。

基本上這一篇不會讓我有大感佩服的地方,基於此文的論述、邏輯等,可以斟酌的地方有太多。
1.想像
此文開頭就說了「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創造,創造源自於想像」,我非常肯定創作的價值,至於更極致「原創」的定義,這就不是簡單可以歸納的。想像力是否是創造的來源,這我不知道,或許因人而異,但,光是想像是不夠的。每個人從周遭都聽過太多想像,虎爛誰都會不是嗎?就像我去想像拍A片,然後創造出新的潮流等等,隨便想想我都覺得開始帶領AV工業,但,事實上我沒去做阿,一切都只是空想。對,我要說的是實踐的過程!想像是一個起源,而經過其實踐的過程,修正、改良最後才成為一個好的創作或結果,在其中有太多會遇到的問題、挫折,如何去突破才是成長或是學習的課題。就現在而言,就我看到的很多人而言,我會說與其把重點放在一個完整的想像,不如先去做,遇到問題修正,再想像,再執行,否則都是打嘴泡而已。
2.教育
「台灣的教育差」、「台灣沒有國際競爭力」,這類國外的月亮比較圓的話聽過太多次了,就像此文也一再指出,於是乎後來很多追隨者、回應都會往著「政治或是台灣的環境」這個主題來發展。或許是環環相扣,不過我是真的很討厭這樣的論述,帶著逃避以及「一切都是別人的錯」的論述。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把責任都歸給政治或是在位的那些人,實在再好不過了,都會有保險的分數,然後剩下來的討論就可以亂攪一通,最後就會變成「下一個會更好,或換個人更好」的怪結論。台灣的教育差或是沒國際競爭力並不表示自己也差沒有國際競爭力!我相信再好的地方也會有下三爛的人,再差的地方也會出現可以改變世界的人,重點是在自己。我就是出身於此文詬病的「台灣大學」,在我記憶中所嚮往的台大就是此文所引述的「奮力去抵抗壓迫」的印象。在台大的那段時間我有足夠的發聲甚至去執行空間,在那時對我而言,那是一個讓我感覺到自由、並且有很多可能性的地方。此文說到「台灣大學也不具國際認證的公信力」,反倒讓我想到最近台大啥「追求卓越計畫」企圖擠進全世界100名之內,這問題我也跟一些朋友聊過,其實我的第一時間是反感的。舉個例來說,就像是做音樂的只是為了擠進每週的排行榜、或是大賣之類的。一個大學應該確立的是想要培育出哪樣的學生進而塑立自己的品牌,國際競爭上的排名都是附加的,且不是第一個要考量的,如果只為了名而去爭的作法我是一點都不屑。
3.問題
與其一切都是別人的錯不如去反省自己。出了國才知道台灣是這樣的微小,我的外國人登錄證上國籍欄上寫著「中國台灣省」,除了幹還能說啥了?當我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解釋很多解釋不清的問題時,到不如以個人的單位去單打獨鬥,我要的不是讓國際上的人以台灣的印象來看我,而是以我的印象去看台灣。我生於台灣長於台灣是不用爭辯的事實,而我們引引為樂的故事很多不也是出生於貧窮努力成功的例子嗎?哪天我成功了,就是我屌。此文最後說到教育及考試制度下無法鼓勵原創的問題,我倒認為並非就是死路一條,當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啥該做啥的話,教育以及考試制度就是中間實踐過程會遇到的困難而已。試問,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想做啥或該做啥,而且真的努力去執行?再者,想想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是學校教給你的嗎?我想信很多人是當確定自己的志向後,再去學習的,如果剛好是學校所教的那就如魚得水,如果不是就需要自己去進修拜師。自己的路可以選擇的很多,也應該是由自己決定,不是學校所能教完與負責,但最基本學校應該給的是,告訴學生去追求自己的夢與理想,考試、升學並非唯一的路,也因此,從大學畢業後,我就常搞不懂很多人進研究所的心態,不過那是他人的人生。學歷對我而言不過是一段人生的故事,最後真正在比的還是自己到底有幾兩重。

最後,我對此文的標題有點意見,「台灣學生埋首啃書」,真的嗎?那天才看到一篇報導台灣大學生平均一天唸書不到1小時。當花在網路、聊天、打工、亂搞,的時間或是誘惑佔據了大部分,能夠簡單地說出都是別人的錯,某種程度不也掉入了此文的侷限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