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30 11:55:22Marisol

比心


總覺得人心像條捉摸不定的河流。河流在形式上可以起很大的變化,但仍知道它的本質是水;人心的河流包含了七情六欲,但本質是什麼,我卻說不上來。總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高深藝術,是人心與人心的藝術。然而,何謂藝術?鑑賞人出發點不同,意見自然分歧。也許,除了另類藝術,”藝術”或許該解釋為普遍大眾所能接受、認同的一種作法,在不同情形下能辨別出適當方式或解決途徑,然後做出最恰當的抉擇。

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我們會為了某些事感動莫名,也可以為了某些事傷心欲絕。每個人的感受力不同,反應也不一樣。於是,同樣的一篇文章、一部電影、一本小說、甚至對某件發生過的事,不同人身上得到的結果可以是南轅北轍。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個個體,既使是知音,仍有不同處,更別說找到精確的平衡點了。人心很抽象,不是剖開來便能看得一清二楚,沒有人可以完全明白他人的內心世界,所以只能以自己為中心,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抉擇。

如此一來,每個人對心的判斷是否依然公正?黑真的黑,白就一定白嗎?我們既然無法看透人心,於是總希望別人能對自己將心比心,能設身處地為自己想。我覺得將心比心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比」這個字。心怎麼比?是數量的比,還是質量的比?是時間上的比,還是空間上的比?你認為你已盡心盡力,我認為我付出最多;你沒什麼感覺,我卻暴跳如雷。心與心的差距是多少?心真的能比嗎?

我想,心最近的距離,是思想頻道接近時,若是出現隔閡,便成了漸行漸遠的分離。比心是如此困難,或者,我們不該將自己的模式去套用在他人身上,也不該強迫他人接受我們所認定的原則,一個人認為的好與壞,不見得會是另一人眼中的對和錯。人非十全十美,總會有思考上的盲點,我們只從某個角度觀察,並不等於了解它的全部,若是妄下斷言,似乎有欠公平。

也許會有人把比心延伸為一份諒解、體恤,這種作法是把比心建立在原諒的基礎上,肯定他人的非,認定自己的悲憫,成為一種消極的面對態度。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對,不過若每個人只能以主觀為出發點,那麼就好比做任何實驗前,必須先肯定或否定某種看法,之後才能繼續證實這些假設,以這個角度來看,原諒可以是一種了解的過程吧!

在比心之餘,是否有心更來得積極些?不必指望他人為自己想,試著將自己置於對方的處境,想想如果換做是我,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如果自己會感到委屈,那麼就不要讓對方傷心吧!如果自己也不可能做得更好,又何苦去指責對方?要是自己會覺得感動,那麼不妨放手去做,既使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也無所謂,至少自己心中舒坦,沒有虧欠的感覺。

一切只怕無心,沒有了心,絲毫不在意,這就是距離的開始。所以我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高深藝術,沒有規則可循。那麼,心還需要比嗎?有心就努力經營,無心便無須掛懷,將事情簡單化,或許會快樂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