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6 23:39:22marven

香港加強英語教育 保衛區域優勢




編譯吳國卿/本報倫敦三日電
香港的英語水準在這個曾為英國殖民地的城市經常成為話題,不過隨著香港回歸中國大陸,以及香港扮演區域金融與商務中心的優勢遭遇上海和新加坡等地的挑戰,加強英語教育的呼聲近來日益迫切。
●港府推動嚴格標準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香港政府十分關切居民的英語水準,港府的顧問機構近日公布計畫,推動小學與初級中學採用更嚴格英語標準。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主席田北辰說:「我們必須讓大家知道我們現有的英語水準及未來的目標,兩者之間的差距如果相當懸殊,我們必須訂出解決問題的時間表。」
問題在於有關英語水準的辯論仍停留在主觀判斷的階段。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主席艾爾敦2000年12月曾說,從未出過國的上海與北京學生英語水準比香港學生「高出許多」,且在香港投資的跨國企業難以在香港找到英語流利的人才,這番話引來激烈爭辯。
外國公司主管也常拿香港和另一前英屬殖民地新加坡互相比較,認為新加坡的英語水準高過香港。不過香港人口中90%到95%為華人,新加坡則混雜馬來人、華人,和以英語為共通語言的印度人,因此英語在新加坡較普及並不足為奇。
英語水準的辯論也常牽扯其他議題,例如在回歸前,民族主義者常以語言作為支持祖國的手段,倡議說廣東話。在這波持續的經濟不景氣中,英語能力也常被拿來作為代罪羔羊。真象可能十分複雜,但可以確定的是,使用英語的香港人愈來愈多。
據「香港英語:自治與創造」(香港大學出版)一書指出,具相當英語能力的香港人比率已從1983年的6.6%,增加到2001年的43%。英文仍是香港官方與法律體系的主要書寫語文;外來觀光客以英語指示方向時會發現,大多數計程車司機聽得懂;餐廳都有英文菜單;接待人員也能把電話接給正確的人。香港英語編輯、香港大學英語系副教授波頓說:「在中國大陸各大城市中,只懂英語的外僑只能在香港經營企業。」
●英語成「共通貨幣」
翰威特諮詢公司(Hewitt Associates)總經理班奈特指出,英語能力在大陸是一種「差別貨幣」,能提升員工的升遷機會。不過,英語在香港如此普及,已經是一種「共通貨幣」。他說:「在香港僱用的員工普遍具備相當不錯的英語能力,但在大陸找到英語能力好的員工,會令你喜出望外。」
現在香港的問題是,雖然具備某種程度英語能力的人已大幅增加,但相對的,對高水準溝通能力的要求也已提高。過去20年來,香港從製造業經濟體轉型為跨國公司與大型金融與法律公司的區域中心,對教育制度也帶來極嚴苛的挑戰。
不過,政府的英語教育政策經常前後矛盾。政府1997年命令學校捨英語而使用「母語」(即廣東話)教學,不遵守規定的學校得接受嚴厲懲罰。然而這個政策後來放鬆了,很多學校又恢復以英語教學。在最新的政策計畫中,學生必須同時熟習中文和英文,並且能操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三種語言。
●與生活關係很密切
波頓說,不管政府的政策如何,香港的父母似乎較務實,他們希望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英文與中文教育。語常會也編製其他課程,例如英語教學節目「空中英語」(English in the Air),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盧志鴻說,這些他參與設計的課程,反映出年輕一輩香港人的生活與英語的關切愈來愈密切。
許多觀察家仍然認為,政府和政治人物在提升香港的英語水準上仍有極大的著力空間。政府可以在官方事務上多使用英語,議員舉辦聽證會時也可多採用英語。香港立法會使用英語的比率已從回歸前的50%,降到現在的約10%。
波頓說:「這對香港招徠投資會有象徵性的不利影響。」

【2003/03/0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