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6 23:38:36marven

英語相關新聞

英語教學相關新聞
英語焦慮症蔓延時
英語焦慮症蔓延時 ◎賴慈芸
報載有立委以英語全程質詢閣揆,舉座驚恐猶如考試學生,立委也像抓到學生錯處的老師一樣,還阻止「好學生」幫忙翻譯,事後更十分高姿態地稱許閣揆「發音還不錯,多練習就好」。如果英語能力是決定官員能力的指標,那何不直接叫全國的英語教師參政治國算了? 雖然英語有成為當前世界語的趨勢,英語也是我國花費最多資源推廣的外語,但台灣未經英語系國家殖民,英語並非我國官方語言。以外語質詢本國官員,本非常態,如果事出不得已(如質詢者不會說我國官方語言),該請專人翻譯的應該是質詢者,而非被質詢者;阻止官員找人翻譯,更是看不出道理。難道哪天立委用俄語或法語質詢,也不准官員用翻譯的嗎? 語言學習需天時地利,成長於美國,任何常人都能說英語,以語言驕人只凸顯 了自己的粗暴傲慢。當然,只有在語言學家眼中,「語言生而平等」;事實上,語言與社會政治權力總是糾葛不清,語言之間永遠不平等。但是,在英語焦慮症已經 蔓延全國的時候,國會諸公不該推波助瀾。
  「語言的傲慢」對台灣人而言並非新鮮事。日據時代,有日語凌駕於華語的傲慢;過去半世紀以來,有國語凌駕於方言的傲慢;現在,我們又要面臨英語凌駕於其他母語的傲慢。優勢語言對學童心理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不但不可小覷,而且亟需注意。現在學齡前的幼兒已經出現「全美語幼稚園」、「雙語幼稚園」、「普通幼稚園」三種階級了,入小學後三者聚在一堂,問題更形複雜。英語焦慮症不但 不利於英語教學與學習(這一點已有多位學者提及),甚至可能會造成母語的能力下降,和語言相關的邏輯和組織力也都一併會受到影響。 舉例來說,筆者日前去動物園,就聽到身旁的家長指指點點:「你看,有一個 Monkey耶。」「Annie,他們在sleeping,有沒有看到?」這種混合語的使用,在香港和新加坡已經引起學者的注意,認為是影響學生中文能力和一般語言相關能力的因素之一,不斷有教師自覺性地呼籲少用混合語。但台灣的老師和父母似乎缺乏 警覺,甚至鼓勵孩子夾用英語單字,以此驕人。這當然也是英語焦慮症的病徵之一。 語言政策的擬定必須非常慎重。雙語教育可能出現兩種效果:一種是拓展母語之外的語言能力,這當然是好事;另一種則是襲奪母語,母語功能日益萎縮窄化,這就未必是我們所樂見的了。
台灣向來欣羨香港和新加坡這兩個華人都市的英語能力,但現在香港的普通話補習班四處林立,新加坡也大力提倡學華文,他們都在反省數十年來語言政策(香港的兩文三語:英文華文並行,通行語言有英語、普通話、 粵語。新加坡是一文多語:以英文為主,不用華文,語言則有英語、普通話、閩語 、粵語、馬來語、印度語等)的得失成敗。台灣過去幾十年來,中文語文教育(中文 和國語)都一直強過星港,卻似乎不珍惜自己的資產,也無視於星港兩地經驗,一味 以「上國語言」的高姿態推行英語,恐怕不是成功的雙語教育之道。學習外語當然有很多好處。目前正在播出的韓劇「商道」就是一個翻譯者的故事,主角係靠著華語能力而發跡致富。除了實用的考量之外,雙語使用者的思維、視野也往往更加多元開闊。但成功的雙語教育,前提是成功的本國語教育,而非貶低本國語,甚至取而代之。我們希望用拓展語言能力的健康態度,來推廣外語的學習;而不希望看到舉國上下,從立法院到幼稚園都瀰漫著英語焦慮症。語言終歸是用來溝通的,不是用來炫耀的。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助理教授) 2002.09.26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