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31 03:37:45@
禮物節 Boxing Day
如果有在聖誕節期間到“前日不落帝國屬地“旅遊的人,應該都經歷過那所有零售業異常重視的Boxing Day Sale。
說聖誕節像中國過年,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Boxing Day由來的幾個說法是拜訪並送禮給過去一年來曾經照顧/給過你恩惠的人,而這些人的名單裡面通常會有你的主管。另外兩個我聽過的說法一是給結婚的女人因為在平安夜與聖誕節跟夫家過所以在聖誕節隔天Boxing Day就帶著禮物回自己的娘家探望(的確是有夠中國過年吧!);還有一個則是在過去窮苦人家其實是沒有錢買禮物也可能甚至連食物(聖誕大餐)都沒得吃的。到了這一天,富有的人則either把不要的東西(比方收到不要的禮物)等用盒子原封不動(或用盒子包起來)送到教堂做donation,由教堂分送不管是食物或是實用的衣物與玩具等給這些窮苦的人家們。
不過時代推演到今日,所有的送禮其實應該在平安夜前就該送完了,Boxing Day在這些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雖然還保持著把這天當成國定假日的習慣,但其實這個日子已經成為零售業一整年來最重要的日子。
也因為12月26日商店可能全家店可以下折扣下到五折甚至更多,不但零售業員工可能要非常早起或甚至在聖誕節得去加班貼標籤重整排架,而民眾也常常有如發狂般,從天還未亮的凌晨就出現排隊的人潮。(以前英國朋友跟我說甚至有午夜就開始出現的排隊人潮,這點在正常冬天可以直下零下20度的加拿大大概是比較難出現,商店開門前一小時開始排隊就嚇死人了!)
還記得我在英倫渡過的聖誕節,24、25日是整條街淨空,甚至整個城市像是死城一般,走在路上看不到一輛車子經過,即使到了downtown沒有任何一間商店開門,到了假期一結束Boxing Day Sale開始時出門,卻發現才十一點整個商店像是被洗劫過一樣,即使是名牌服飾店,沒有一件衣服是完整地折好放在開架上,亂七八糟的東西堆成像垃圾山一樣,瘋狂的採買民眾還你爭我奪地往垃圾山中央不斷翻找。
而除了名牌服飾可以下到只剩三折到五折的價格,以前在台灣賣的超貴大家又還愛買的Body Shop可以直接下殺到一瓶洗髮精潤髮乳只賣到一英鎊,簡直就如國外的可口可樂一樣的價位。同時CD更是可以賣到只有50 Cents。還記得當時我也像是瘋了般,抱了可能超過三十張CD回家。
在加拿大,Boxing Day一天的零售業績有時可以直逼零售商店半個月的業績。而整個從聖誕節過後到元旦前夕整個被稱為Boxing Week,更是在零售業被視為“第十三個月“。(這樣就可以知道有多可怕了吧!)
整體來說,我大概會用以往台灣SOGO週年慶來作比喻這個Boxing Day Sale的瘋狂現象吧!(印象以前SOGO週年慶一天內不知道可以創下幾億的收入?)
在平安夜的party跟聖誕節當天跟孩子玩(當然是他們玩我們累得要死)一整天後,隔天我睡到中午,開車到商場去,卻發現完全找不到停車位也擠不進去,最後折騰了超過30分鐘,才好不容易幸運地在我東繞西找下剛好遇到一個採買完準備回家的家庭而順利地停好車。
近了商場後才發現什麼叫做“寸步難行“(真的跟SOGO週年慶連電梯口都要有步道規劃是一樣的),最後,有些比較熱門的商店如Abercrombie甚至在店門口還可以排隊排了超過200人等候商店開放人進去!!
最後我當然是發現睡到中午才起床的我完全不可能買到我本來想買的東西(早就被搶光了),也還好反正衣服本來就已經夠多的我,原本看重的衣服也不過是想買但並非“must-have“,所以就隨便逛個一小時,買了一點原本終年不大會打折的東西跟一點電視DVD Boxset就打道回府了。
所以你說聖誕節有沒有宗教上的意義跟氣氛?真要問我,我會說在北美其實一點也沒有。是不是有點過度商業化?也許有點。不過我卻覺得其實就跟世界各地其他時節的商業折扣沒有什麼差異。台灣百貨業的重要日子如520也是個個摩拳擦掌地在抓住客人,準備大清倉庫以迎接新的一季貨物的到來,也順便衝刺業績。我也曾在歐陸經歷過那連巴黎高級的老佛爺百貨公司都被翻的像垃圾堆的夏季折扣。其實真的,除了季節跟地區不同之外,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而真正的受惠者,其實應該還是消費者。
學到精的消費者根本就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買什麼東西什麼時候不能買什麼東西,哪個牌子可以下到80% off,什麼時候該囤積一整年的Body Shop洗髮精洗面乳保養品,不一定需要買到最新最高級的數位相機或筆記型電腦印表機等3C家電時知道趁什麼時候買(我看到廣告傳單Best Buy原本賣129加幣的三合一印表機只賣29元),其他CD、DVD下殺的折扣也是無敵的恐怖(斷背山DVD只賣5加幣,比在中國城吃個炒飯還便宜~);或甚至,如我的聖誕卡通常其實是前一年的(從26日起聖誕卡直接下到80% off,本來一盒15張卡片賣20加幣現在賣4元,為什麼不多買兩盒起來來年寄??!)
同時嚴格說起來,這些日不落帝國殖民再怎樣瘋還是沒有英國瘋,我還是難忘當年在倫敦的聖誕Boxing週,在Oxford Street跟Bond Street連Hugo Boss等級的名牌都可以降到有如outlet價格的瘋狂採買哪!
說聖誕節像中國過年,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Boxing Day由來的幾個說法是拜訪並送禮給過去一年來曾經照顧/給過你恩惠的人,而這些人的名單裡面通常會有你的主管。另外兩個我聽過的說法一是給結婚的女人因為在平安夜與聖誕節跟夫家過所以在聖誕節隔天Boxing Day就帶著禮物回自己的娘家探望(的確是有夠中國過年吧!);還有一個則是在過去窮苦人家其實是沒有錢買禮物也可能甚至連食物(聖誕大餐)都沒得吃的。到了這一天,富有的人則either把不要的東西(比方收到不要的禮物)等用盒子原封不動(或用盒子包起來)送到教堂做donation,由教堂分送不管是食物或是實用的衣物與玩具等給這些窮苦的人家們。
不過時代推演到今日,所有的送禮其實應該在平安夜前就該送完了,Boxing Day在這些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雖然還保持著把這天當成國定假日的習慣,但其實這個日子已經成為零售業一整年來最重要的日子。
也因為12月26日商店可能全家店可以下折扣下到五折甚至更多,不但零售業員工可能要非常早起或甚至在聖誕節得去加班貼標籤重整排架,而民眾也常常有如發狂般,從天還未亮的凌晨就出現排隊的人潮。(以前英國朋友跟我說甚至有午夜就開始出現的排隊人潮,這點在正常冬天可以直下零下20度的加拿大大概是比較難出現,商店開門前一小時開始排隊就嚇死人了!)
還記得我在英倫渡過的聖誕節,24、25日是整條街淨空,甚至整個城市像是死城一般,走在路上看不到一輛車子經過,即使到了downtown沒有任何一間商店開門,到了假期一結束Boxing Day Sale開始時出門,卻發現才十一點整個商店像是被洗劫過一樣,即使是名牌服飾店,沒有一件衣服是完整地折好放在開架上,亂七八糟的東西堆成像垃圾山一樣,瘋狂的採買民眾還你爭我奪地往垃圾山中央不斷翻找。
而除了名牌服飾可以下到只剩三折到五折的價格,以前在台灣賣的超貴大家又還愛買的Body Shop可以直接下殺到一瓶洗髮精潤髮乳只賣到一英鎊,簡直就如國外的可口可樂一樣的價位。同時CD更是可以賣到只有50 Cents。還記得當時我也像是瘋了般,抱了可能超過三十張CD回家。
在加拿大,Boxing Day一天的零售業績有時可以直逼零售商店半個月的業績。而整個從聖誕節過後到元旦前夕整個被稱為Boxing Week,更是在零售業被視為“第十三個月“。(這樣就可以知道有多可怕了吧!)
整體來說,我大概會用以往台灣SOGO週年慶來作比喻這個Boxing Day Sale的瘋狂現象吧!(印象以前SOGO週年慶一天內不知道可以創下幾億的收入?)
在平安夜的party跟聖誕節當天跟孩子玩(當然是他們玩我們累得要死)一整天後,隔天我睡到中午,開車到商場去,卻發現完全找不到停車位也擠不進去,最後折騰了超過30分鐘,才好不容易幸運地在我東繞西找下剛好遇到一個採買完準備回家的家庭而順利地停好車。
近了商場後才發現什麼叫做“寸步難行“(真的跟SOGO週年慶連電梯口都要有步道規劃是一樣的),最後,有些比較熱門的商店如Abercrombie甚至在店門口還可以排隊排了超過200人等候商店開放人進去!!
最後我當然是發現睡到中午才起床的我完全不可能買到我本來想買的東西(早就被搶光了),也還好反正衣服本來就已經夠多的我,原本看重的衣服也不過是想買但並非“must-have“,所以就隨便逛個一小時,買了一點原本終年不大會打折的東西跟一點電視DVD Boxset就打道回府了。
所以你說聖誕節有沒有宗教上的意義跟氣氛?真要問我,我會說在北美其實一點也沒有。是不是有點過度商業化?也許有點。不過我卻覺得其實就跟世界各地其他時節的商業折扣沒有什麼差異。台灣百貨業的重要日子如520也是個個摩拳擦掌地在抓住客人,準備大清倉庫以迎接新的一季貨物的到來,也順便衝刺業績。我也曾在歐陸經歷過那連巴黎高級的老佛爺百貨公司都被翻的像垃圾堆的夏季折扣。其實真的,除了季節跟地區不同之外,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而真正的受惠者,其實應該還是消費者。
學到精的消費者根本就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買什麼東西什麼時候不能買什麼東西,哪個牌子可以下到80% off,什麼時候該囤積一整年的Body Shop洗髮精洗面乳保養品,不一定需要買到最新最高級的數位相機或筆記型電腦印表機等3C家電時知道趁什麼時候買(我看到廣告傳單Best Buy原本賣129加幣的三合一印表機只賣29元),其他CD、DVD下殺的折扣也是無敵的恐怖(斷背山DVD只賣5加幣,比在中國城吃個炒飯還便宜~);或甚至,如我的聖誕卡通常其實是前一年的(從26日起聖誕卡直接下到80% off,本來一盒15張卡片賣20加幣現在賣4元,為什麼不多買兩盒起來來年寄??!)
同時嚴格說起來,這些日不落帝國殖民再怎樣瘋還是沒有英國瘋,我還是難忘當年在倫敦的聖誕Boxing週,在Oxford Street跟Bond Street連Hugo Boss等級的名牌都可以降到有如outlet價格的瘋狂採買哪!
Maxim
2007-02-28 18:19:48
在倫敦的boxing day去了兩年之後我就知道, 英國佬在搶東西的樣子, 絕對沒優雅到哪裡去, 衣服的size也找不到你要的了, 因為一大早七點就有人排在門口等搶東西,所以之後的耶誕假期我都選擇回台灣, 然後一月初回來再來看, 雖然東西可能沒那麼多, 誕還是可以撿到不錯的, 一來不會讓自己在搶東西實失瘋的亂買, 然後回家又不喜歡的堆在我那已經要爆開的衣櫥, 二來人也比較少了, 可以慢慢看....慢慢試....
飛天
2007-02-28 15:56:56
歐洲唯一讓人懷念的,大概就是他的Boxing Day跳樓大拍賣吧
喔..我本來就從不覺得歐洲人是有比較優雅紳士淑女到哪裡去阿!!~
義大利的髒亂與不愛排隊的民族性到世界末日恐怕也不會改變,就跟中國人的勤儉到甚至是cheap也不會變是一樣的,英國自然也不是只在那邊喝喝下午茶花茶就高人一等了
看英國人Boxing Day從凌晨開始排隊真的是比台北排葡式蛋塔還瘋狂,而如果在冬夏兩個大折扣季在歐陸爬爬走,從巴黎的老佛爺一路買到荷蘭德國義大利去,沒有哪個高級百貨公司不像跳樓拍賣垃圾堆的,當場遠企敦南SOGO直接變成三商百貨週年慶~
每每看到像是垃圾山的堆積法就讓我對shopping完全喪失興致,且覺得不管是什麼牌子再便宜被蹂躪成抹布菜瓜布那樣也完全看不出價值來了~所以還寧可早點買比較貴一點也沒關係...
真要說到買東西我想我應該是王中之王吧!連上班的襯衫可以有超過二十五件領帶超過四十條,輕便的休閒服就更不用說了...
(記得去年夏天跟朋友逛街時突然脫口說“今年還沒買泳褲...“,朋友大驚只說從來也只聽過泳裝/褲怎樣了所以該丟該換了,沒聽說過“今年還沒買泳褲“這樣的敘述的;而在要去beach party時在電話中跟另一個朋友說我正在選要穿的泳褲,朋友很疑惑地問“泳褲還需要選?!你到底有幾條泳褲?!“,結果算了算我應該有七件泳褲 @附註:不含海灘褲,另外有大概四五條海灘褲...:p)
現在大家嚇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