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9 05:35:26@

終於看完斷背山 (有劇情 不想先知道的建議不要進入)

終於,匈牙利先生跟我撥出了空進戲院看了明明在九月我就有機會在我們影展時看到,卻因為忘記時間沒看到的Brokeback Moutain。

不知為什麼,從中間開始,斷背山給我最大的感想,讓我想起的是Brad Pitt的“大河戀“。

冗長又慢板的大河戀其實不是我的最愛,也不是我愛的類型的電影(講到冗長又慢板不知道為什麼另外讓我想到“冷山“)。但大螢幕上的風光跟淡淡細細地、精緻地處理人之間感情的部份,倒是讓我很喜歡。


的確,如李安在專訪中多次說的,他並不想也不希望這片被歸類為“同志片“--只不過今天想說出的愛情故事,是發生在兩個男人身上罷了。

從斷背山的景色拍攝與演員演出跟人跟人之間的情緒處理,或許的確可以說是李安所有電影裡的最佳結合。

而和“喜宴“在北美的預告片與電影本身恰恰好相反的,是斷背山的電影本身,要比預告精彩也驚喜太多了。(喜宴美國版預告還配合You can’t hurry love的老歌,完全是個預告比電影本身好看也有一點點誤導觀眾讓觀眾有過多的或錯誤方向的期待的例子。)


首先,有如大河戀一般的風光,Brokeback Mountain的電影完美地呈現小說裡面所有牛仔放羊的過程、奇遇等,的確是個非常成功將小說整個圖片/影片化的成功電影,比起小說的敘述,給了觀眾/讀者視覺上的親密接觸。

演員的演出幾乎沒一個敗筆,連如片尾Jack的父母這樣沒有出現幾分鐘的小角色都演的很出色。(老實說,連一般大家挺愛的飲食男女,我對如吳倩蓮的演出就沒什麼興趣,覺得演了超過十年的她還是不知道怎樣演戲的一個演員...)

而在先前看預告片時讓我並不大理解為何那個稍早一點聽聞也沒有、因為長相平凡的可怕所以演出中西部牛仔Ennis老婆還算稍微有說服力的Michelle Williams,除了那張素淨的“牛仔老婆“臉外為何演出博得如此好評。
到看到從發現自己丈夫祕密時,完全把小說裡人物的情緒百分之120%呈現出來的時候,可以說是以看預告預估電影結果下的最佳意外跟驚喜,Michelle的演出簡直就像她現實生活中真的遭受過這樣的背叛似的。

而演出Jack老婆的Anne Hathaway,除了中間開始頭髮染成一丁點都不適合他的金髮,活像個bimbo一樣不搭嘎外,他的演出甚至比小說根本沒什麼提到的人物還要鮮明(匈牙利先生說那是那個年代流行的髮型跟顏色,顯然我沒有居住過八零年代的美國中南部,不知道該是什麼樣子)。

兩個男主角可圈可點的表現,只令我懷疑為何所有光環都加諸在以前幾乎只演青春YA片的Heath Ledger上(但講到這也要不禁佩服李安會給他這個機會,畢竟Heath過去的演出除了“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以及片子宣傳的很厲害但最後完全沒市場也沒好評且個人演出更沒什麼特色的“The four feathers“。說實話之前Heath給我的印象大概就像Matthew McConaughey一樣頂多有一張pretty face吧!)?

當然Heath是把這個因為小時候被父親教導、同時親眼目睹被仇殺的同志而非常壓抑的角色演的非常出色,但那個一心想要追求兩人在一起的小小幸福的Jack呢?我覺得Jake Gyllenhaal除了牛仔扮相即老年扮相怪了一點(怎麼看都很像心理不正常的色老頭),事實上把各種困在婚姻裡的悲哀以及想要come out、想要跟Ennis在一起生活的Jack(其實從片末可以知道他還是come out了,至少,對他的父母。)演的很棒的。


李安算是非常忠於原著,且“原則上“添加的部份甚至讓本來短篇小說變得更完整地呈現斷背山這個故事。
如前所說,原本大家頂多把焦點放在兩個人的感情上,意外地,所有原著其實甚至沒有表現的如此vivid的牛仔野外生活,被李安呈現的有如大河戀一樣的精彩。另外,Jack那小說裡幾乎沒有份量的老婆,以及幾乎等於沒交代的Jack的墨西哥尋歡尋找Ennis代替物之旅,也被添加的很生動,彌補了過短的小說故事本身。

而所有的性愛(包括親密的cuddling)畫面,也被處理的非常美,幾乎一點挑剔也沒有(雖然兩人的first sex似乎應該要更激烈一點點...)。


唯一讓我一直在想的幾件事,是如果換別的導演來輔助剪接最後的成品,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很詭譎的,雖然在大部分的演出以及野外取景等,讓人更明白感受到小說裡的壓抑與detail部份的描述,有了更生動鮮明的圖案。
但或許因為剪接問題,前半段的確還是有如李安的慣有特色--慢慢慢;而從中間開始讓觀眾感受到的壓抑,卻也意外地沒有讓人有看小說想哭的衝動!!
至少,沒有讓本來準備進戲院哭的我、匈牙利先生、甚至那一整區的任何一個人,掉眼淚。

這是走出戲院時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也同時,或許也就出在當Ennis在Jack房內發現舊衣物而哭泣的那幕,基本上該長且撒狗血也該有適當的配樂去激發觀眾情緒的部份,竟然被淡淡又迅速地帶過了。(Ennis第一次蹲在牆角小說裡寫的是嘔吐但電影是更激烈的捶牆壁哭泣的激動,而這次因“初次與Jack分離“的激動甚至更勝於Ennis發現Jack死後摸著舊衣物還甚?!顯然處理有問題。)

我想這或許是每個導演說故事或想表達的方式不同吧!
只是,我不知道這一個小部份,是這樣的“冷處理“比較好,還是該如令讀者讀到這邊劇情都會想哭時,就撒狗血一下地讓觀眾宣洩情緒的好。(很顯然地,我當然是覺得是後者。)

而結尾的剪輯,還算忠於小說,但總在走出戲院時,一直覺得應該有更好的表現方式。


至於小說裡我自己覺得還頗重要的,討論Jack的陰莖是彎的而他父親是直的,然後因為小時候一點小事情(小說裡是說Jack亂尿尿)所以讓Jack跟父親因此關係開始出現裂痕的部份,除非是我睡著了我卻不知道,否則我並不理解為何李安會把這個小橋段剪掉。(讀小說時我自己覺得有隱喻queer and straight的對比,所以該要是重要的。)

而小說中印象是Ennis自己“要求“要進Jack房間看看,電影變成Jack母親邀約Ennis去看一眼,倒似乎是更好的安排。
Jack的父母明顯地對兒子的情人有強烈不同的對待態度,而Jack母親讓兒子情人進兒子臥房,以及邀他再來探望,我想對不敢也不奢望出櫃可以得到正面回應的Ennis,應該是有很強烈的感觸。

另外,Jack父親這種嘴裡說“兒子根本不配進祖墳“,最後卻其實怎樣也不把骨灰交出去,暗示了天底下父母,即使像“孽子“一樣地把“狗兒子“給打出去,其實還是愛自己生出來的這個親骨肉的。


比起那些早期的李安作品,以及令我看了不是睡著看不下去就是頻頻檢查手錶時間的藝術電影,雖然這片還是稍微地有一點點冗長,以及那些“過於安靜“的部份,不過,或許是終於預算多了一點的李安,可以多花一點錢請人家搞配樂了。(當然,雖然還有點算是獨立製作影片,但李安的電影早就不是地下藝術電影之流了)

畢竟,沒有音樂只有室外火車/電扇/行人走路有的沒的橋段,處理的好又不失冗長時,是有營造不同質感跟氣氛之效;只不過,通常十個這樣例子裡的,大概不出3個可以成功拉攏觀眾視覺與感覺功效,其餘大概都變成其實根本剪掉也無妨的雞肋。而可惜的,大多的藝術電影,都有這類講好聽是要故意營造特殊效過,講實話說穿了是沒錢搞音效配樂的安靜橋段。

舉例想想,如果沒有一點基本的音樂帶動氣氛,如果整段Ennis從樓梯走上樓到在Jack房裡發現帶有血跡的舊衣服然後開始痛哭的戲通通沒聲音的話,相信會覺得整段戲感動的人大概就更少了。
(而不幸電影前半的火車聲跟兩人在進入雇主房間前在外面的片段,個人認為還是給他緩慢也枯燥了點。我認為,並不是沒音樂或刻意的慢,才可以呈現中西部的“枯燥“的。該表現的是讓觀眾知道那些鳥不生蛋的地方枯燥,而不是“電影本身“的枯燥。例如英倫情人長達三小時的電影,又在沙漠中泰半,不悲不悶嗎?但問題人家電影就是不會讓你感到枯燥或有歹戲拖棚之感。)
而要說用音樂襯托的效果很成功的,on top of mind的“衝擊效應“大概就算一個(雖不知為什麼腦中想到的是這個)。而如果要說音樂直接“營造“甚至帶動氣氛的,每次CSI遇到類似讓人感觸良多的時候,背景音樂大概就是最大的功臣吧?!(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到拿CSI來作例子,大概是最近買了第五季DVD天天在看的緣故:p) Brokenback Mountain的配樂相較過去李安的電影是多了很多,不過或許仍有些地方若加上音樂,可以讓觀眾更融入小說或故事所傳遞的效果。
想想,如果如CSI每次在那邊取足跡血跡時都只有膠帶黏貼門把或是檢驗機器的運轉聲,觀眾的心情有被因此而帶出來嗎? 或每次當導演有想要討論社會現狀問題、不能破案的無奈、或一些探員內破案完後那種複雜的心情,沒有配樂跟音效,就憑那慢慢的運轉他們遠望辦案現場或犯人被羈押往牢房的背影的眼神,觀眾會有感觸嗎?

就像常常在看頒獎典禮時頒獎人都會說這類音效視覺化妝等通常不大被重視的“小獎項“,其實該被給予更高的肯定,因為一點點電影的剪輯、一點點音效的不同,都可以讓整個感官效果截然不同。而電影,之所以值得成為電影或運用這樣多的資源去呈現一個故事,就該是比小說這樣平面的觀感、只能讓讀者憑空想像的意念,化成立體的感受,以及給予劇本故事、台詞、背景考究、化妝、音樂等全方位的結合。
否則一個故事不過就如同紀錄片,再有衝擊性的人生或故事,記錄下沒有背景配樂的生活,有如我們坐在螢幕前看另一個人吃喝拉撒睡等只有呼吸講話行動的動作與聲音,個人是不覺得稱的上電影;而跟拿著V8或webcam架在自己餐廳或廚房記錄個人一週生活,是同等的無趣。

我覺得斷背山,因為配樂的關係,還是缺少了一點什麼(尤其開演的20分鐘內左右),而結尾方式,也缺了那麼一點臨門一腳的感覺。雖然性質不盡相同,但類似這樣的片子,還是該像衝擊效應、像CSI、或像The Horse Whisperer那般,either讓人突然感從中來的走出戲院,或氣當迴腸地在戲結束之後那些故事跟片段在觀眾心中迴盪,要來的好的多。而如我說的,接近片尾時Ennis在Jack老家發現舊衣物時的哭泣沒有處理好,如果,真要以“傳統“這類獨立製片電影捨棄配樂也可以,讓他大聲痛哭的兩三分鐘讓整場的觀眾渲染情緒,都要比那短短大概只有三十秒或不到一分鐘,簡直就是像看預告片一樣地短暫帶過,要好的非常多。

而小說的結尾讓人感覺Ennis那種深埋著悔恨與無奈,同時看著衣物以及斷背山的明信片時對Jack的內心喊話,又有一種類似心中認定Jack是“The One“、“你是我今生的歸宿“那樣“心裡上的commitment“的堅定;電影很可惜的並沒有表達出來這樣的感受。也或許就是這樣,有了先看小說的期待,才叫人意外“怎麼會這樣?!!“然後電影字幕就跑出來了吧!
也因此,觀眾不但哭不出來,無法跟著Ennis一起哭,無法讓不管同性戀或異性戀“除了無奈跟遺憾“外,真正地為這樣兩個男人的愛情歌頌或哭泣,甚至在錯愕中結束電影。也或許,我該懷疑畢竟導演不是同志,沒有能夠理解同志有如異性戀,在外在環境沒有肯定下也可以有那種私定終生的monogamous relationship/commitment。至少,我讀小說時有這樣的感覺,但看電影時卻沒有這樣的遺憾跟感動之感。


最後讓我感到懷疑的,是如果Anne Hathaway在算來大概1980年代中期那無法讓人直視的恐怖金髮是在“考究“年代的話,那麼真要深究起劇情與細部安排,在1960年代美國的中西部,到底有如Anne Hathaway初遇Jack時這樣主動獻身“攻擊“男人,在婚前就直接在車子裡搞起來了的機會,是有多少?
我想在那看到同性戀會把人家打個半死的年代,廣大保守的中南部婚前性行為,大概也是會被家中父母給打斷狗腿的吧!

印象中小說中對於兩人怎樣認識似乎是根本沒提及,我是不知道這樣加有沒有比較好,但是讓Anne Hathaway的整個人物要鮮明了起來是真的,也或許對於要讓多一點straight進電影院看電影,有Anne Hathaway清楚雙峰裸露的情節(還真的挺清楚,且峰型是挺美麗又堅挺的),會是個很不錯的誘因吧!!(後註)

不過,當然這些部份已經有點雞蛋裡挑骨頭了。


我是相信少了那些催淚彈以及片尾剪輯問題,讓電影跟小說比起來要失味不少。不過,電影版的斷背山是相當值得一看,即使你已經知道故事大綱了,或讀過小說了,看看那種你讀到的人物在你腦海中上演,與在你眼前上演有什麼不同,也是很有趣的經驗。
也希望成功贏得這樣多正面評價的李安,抱個奧斯卡回家囉!
(但我也還是相信,此片是無法達到同志圈的“奢望“的---希望能夠成為教育典範,讓中西部“子民“從此可以不被歧視,讓同志多受點尊重... 從straight的blog討論起人家堅挺的雙峰看來,我想我們還是不要肖想真的可以因為這片或這片的題材能夠提升多少正面的形象的好~)


後註:

看電影的前幾天,一直在隨便亂逛已經看過的外國人的blog。結果沒想到竟然逛到一個人好像在法國的台灣人的個人blog,把某篇我剛好也有看到一個直男寫的的文章還翻譯成中文。(更訝異的竟然是人家還把我跟Vincent的站給放進連結了!!! p.s那個版主要不要私下跟我承認一下是哪個網友的blog呢?:p)

Anyway, 寫文章的直男基本上評價的很不錯,但竟然說李安讓兩個女人裸露乳房是要取得一點平衡也爭取異性戀觀眾,讓我對直男寫這句話的思考邏輯大呼意外。

而另外,很可惜的,我是不知道寫文章的直男在LA哪一間戲院看電影,我們這邊的電影院小到讓我想起我根本不會想去的“真善美“或“紅樓戲院“,設備也甚至有如“中山堂“,真是快暈倒了!!為何要做“場場爆滿“的宣傳行銷策略,就要選這種根本舊到該拆掉重建,一場大概容不了250人的小場電影院咧?!出國這麼久還是第一次令我重新體驗到以前在台灣爛電影院看電影的夢靨。(且,為何想要支持還趕在開演第一週就要捧場鞏固票房的同志,就一定要蹲在那簡直就有如難民營的電影院像看小電影一樣的看電影呢?!)
同時,很可惜的,那篇直男寫的文章說LA場次有不少異性戀,閉幕時還全場鼓掌;我們這邊不但來的通通是gay,還有不少有如牛仔類型的皮革類型人士以及有如河馬體型的蕾絲邊,看完是沒有哭也甚至錯愕怎麼電影已經結束般(所以才說,我認為絕對有更好的結束方式),沒有鼓掌還甚至迅速離場。

看來我們這裡跟L.A的文化差異真大哪!!
@ 2007-10-03 21:44:16

Dear 啦啦珊,

謝謝你的留言.. 每每都很訝異會有人回頭去看舊文章
歡迎你的來訪也請順道看其他新舊文章囉!

啦啦珊 2007-09-30 23:08:34

@大大,雖然你認為斷背山沒有讓你看到想哭。
但是對於事先沒看過原著的我
我看了第一次結尾的部分可是哭的西哩嘩啦的耶
我不知道是不是性別的關係
但是我身邊的女性朋友(對同志友善的女性朋友)
也是每次看到結尾必哭的說~
也許電影帶給原本不熟悉同志世界的我們一個浪漫的幻想吧(因為很多情節不合實際)
不過李安的斷背山算是我的啟蒙
他讓我瘋狂追的 queer as folk (美版)跑
也讓我爬文爬到你這塊寶地上
anyway~just want to say hi to you~

@ 2007-08-14 19:56:39

C,
謝謝你的留言,其實應該說“大部分的同志片“都是個joke.
所以並不分華語或外語. 個人覺得深刻的同志小說不少.不過每每被拍成電影或被選來拍成電影的題材都挺怪的.. 也許是在腦海中刻劃出來的影像太過鮮明與感動也太過個人.所以怎樣看電影都不滿意吧.
至於斷臂山就不再提了.久遠的歷史跟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