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5 11:09:54@

In or out? It’s on my own timetable!(上)

* 此篇文章是繼上一篇後的“In or Out之間之二“

就在網路blog一個連一個地亂逛下去的時候,突然在某個blog首頁看到自己朋友的照片!!

原來,我誤打誤撞地連進了我朋友現在研究所班上同學的個人blog。
驚訝也好奇之餘,一口氣地看完這個人的blog。

而更讓我覺得特殊的是,閱讀席間,我的gaydar不停響動發光;如果我的雷達沒有出錯,我想沒意外這個男生八九不離十也是同路人。


在我告知朋友我在網路上看到他的照片後,當然,朋友同學的“祕密“blog就這樣地被我給曝光了。
而雖然人家所有文章裡沒有提到半點的gay字,朋友知道我已經讀完人家blog後,第一個問我意見的問題竟然是:“所以,你覺得他是gay嗎?!!“

原來,我的朋友老早就在猜測自己的班上同學是同志了。

被朋友猛然這樣一問,我當下沒想這麼多,隨口說“感覺起來可能性不小...“

話才剛說完,就有點後悔。
雖然說我可能也不見得有很多其他“良好的回答方式“,但,這可以說完全地抵觸了我自己那“不隨便out任何一個朋友“的Rule。


故事的結果是我的朋友當然在像是“得到背書“的肯定後馬上去強烈的暗示他的同班同學說“我這樣的朋友不少,如果你是的話對我come out是沒關係的“,最後人家就真的向他坦白了。

我雞婆的朋友去逼人家come out,主要也是因為一些不便透露的當事人當時發生的事情,早就在猜的朋友希望如果沒猜錯的話,希望有個人可以陪他的同學聊聊天或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也於是,我跟這朋友的同學就這樣地搭上線,成為偶爾閒聊的MSN之友了。

在我的閒聊中,才知道朋友的同學其實從來沒有跟非同志的朋友come out的經驗,不過神奇的地方也在,“為了要尋求精神慰藉跟支持“,他唯一come out的非同志對象,是自己的父母。
我一聽到人家這樣“第一次“就獻給了大嘴失言的我,當然是感到萬分內疚也趕緊跟人家道歉,不管人家嘴上說“沒什麼關係啦!“,也讓我覺得自己的行為頗糟糕。

畢竟,雖然在我早期在出國前“知道性傾向的straight friends“比gay friends還多,但“不隨便地Out你的gay friends“這個基本的international gay rule,我還是清楚的。(算起來我也是跟這個“只跟父母come out不對其他人come out“的怪腳同樣等級的)

畢竟,每個人有他的隱私決定出不出櫃,或決定什麼時候、以及要對誰出櫃的自由。
讓同路人掛牌,某個程度說起來並不是太道德的事情。(只有那個當利用我情同姐弟的朋友當煙霧彈還竟然要求婚時,為了保護女方一生的幸福讓他掛牌,是我覺得今生不悔的正確決定。這樣的行徑畢竟實在太可惡了!!)


只是,另外有趣值得探討的地方在,這個“Don’t out your friends!“的international gay rule又通常只apply到異性戀身上。

通常把你的“身分“或“性傾向“隨便地告知另一個朋友的“掛牌“,apply到同志圈上卻叫做“networking“(交朋友)。


換言之,多數的同志聽到你被某人不小心地大嘴失言掛牌給“非同志“知道,大概不是氣的冒煙可以形容的,而把你給掛牌出去的這個朋友更是罪大惡極似的。
但是,如果聽到你的朋友把你“介紹給另一個朋友“,通常大家都樂得要命地去“多認識朋友“去。


老實說,早期的我很不能接受這樣子的“雙重標準“。
也因為有些“善意“作networking的朋友,我常在見到一個完全沒見過面的朋友之前,人家就已經先知道我是gay了。

那種我在跟朋友吃飯看電影突然發現多一個朋友的朋友,而發現我被refer為“那個要一起去看電影的同志朋友“;或被refer為住在什麼城市就讀什麼program的“同志“,甚至最烏龍讓我生氣的一次,朋友竟然把我的email直接地流出去,某個申請到我學校的prospective student竟然見都沒見過面就寫信來問說:“我是那個誰誰誰的朋友,想問你一點就學跟生活的問題“,而問題的一大半,在問我的是這裡的“gay life如何?!“

我還記得我讀那封信時簡直是快要氣的發抖。第一,要問就學問題就問就學問題,你可以問我program怎麼樣,什麼科目是我們的專長,你可以問我物價生活水平問我找房子等國外唸書人容易遇到的問題,甚至如果你真的人到了,要我幫忙找房子都可。劈頭就問gay life怎麼樣?成何提統?!好像你花百萬出國唸書是享受gay life,或更甚者,我來這邊唸書是因為gay life似的!

第二,就是這種雙重標準的問題,讓我一直覺得這樣的邏輯跟做事方式很不能接受。


我是同志,你也是同志,難道我們就要變成朋友不成?
或,今天你交我這個朋友,難道先決條件是“因為我們都是同志“?

為什麼今天出去玩要先問,或被refer為“那個要來看電影吃飯的同志“?而為什麼這些人連臉都還沒見過,就急著問這他們自己覺得是“老二只有三公分“又“不想給人家知道“的“私事“呢?

是我今天不是gay,就不方便交個朋友看個電影或一起吃頓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