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3 21:51:07 markyslin

我國銀行業之演進

我國銀行業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下列四個演進階段:

()1991年以前:

屬於銀行獨占市場階段,以民國80 年作分界點,在此之前銀行業務市場除基層金融機構外,可以說是銀行獨占市場的時代,大致可以劃分公營與民營兩大類,公營又分國營與省()營兩種,(如交通銀行等) (省屬銀行與北市與高市銀行、台灣土地開發信託公司等),民營金融機構如華僑、世華、中國國際商銀與國泰信託等金融機構。

()19922002年間:

為新銀行解禁競爭時代。此10年中我國金融機構經過下五項變革:

1.新銀行解禁設立:民國807月開放大安銀行等15家銀行設置,81年度通過安泰銀行設立,88年又核准工業銀行之設立一成立台灣工業銀行,金融版圖大整編。

2.公營銀行民營化:民國87年核准省屬公營行庫華南、第一與彰化銀行改制為民營銀行;88年核准國家行庫如交銀、農銀與高雄銀行、台北銀行亦改制為民營銀行,從此省屬三商銀便走入歷史。

3.金融機構改制:

(1)信合社改制為商業銀行:民國84年間政府鑒於部分信合社與農漁會信用部經營不善,發生流動性風險,為健全基層金融機構,接受信合社改制為商業銀行。統計至民國97年底信合社改制為商業銀行者有陽信(前身為陽明山信用合作社)11家商業銀行。

(2)信託投資公司改制為商業銀行:共有中國信託、國泰信託與第一信託等三家信託投資公司改制為商業銀行。

(3)信託投資公司改制為工業銀行:有中華開發信託公司改制為中華開發工業銀行。

4.銀行合併:

(1)銀行購併信用合作社:如87年政府鼓勵解決不良之基層金融機構,首由華僑銀行購併北港信用合作社,創設購併信合社之先例。

(2)銀行購併銀行:民國89年政府通過「金融機構合併法」,奠定日後基層金融機構與金控公司的併購政策。

5.整頓基層金融機構:民國907月主管機構依「行政院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及「金融機構合併法」,對於財務狀況惡化且淨值為負之基層金融機構加以接管處理,971231日 止,金融重建基金依法處理計有38家農、漁會信用部,9家信用合作社

()2003年至2005年:

為金控公司競爭時代。自民國9011月施行「金融控股公司法」後,各金融機構改制為金融控股公司之機構共有華南金控公司等14家,從此進入金控公司競爭時代。在此時期金融重建基金仍持續處理經營不善金融機構,91年度處理8家基層金融機構、93年度處理之鳳山信用合作社、高雄區中小企業銀行、94年度處理新埤鄉農會信用部及中興商業銀行,

()2006年迄今:

為外資介入本國銀行時代。由於兩岸之關係逐漸走向共創和平、共謀發展近年來兩岸金融業交流頻繁,兩岸金融業者對於進一步開放合作多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積極尋求合作交流的機會,且期盼台灣與大陸盡快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為兩岸銀行業合作交流開啟了新契機,預料未來兩岸銀行業合作交流將會日益蓬勃發展。外資為參與本國銀行業務,進而佈局大中華區與東南亞市場,則以入主或併購之方法,介入本國銀行經營。

1.私募基金之投資

由於主管機關鼓勵外資來台投資,95年以後部份銀行引進國外資金改其財務結構,其中萬泰銀、大眾銀、安泰銀於外國私募基金入主後,已由外資取得銀行經營之主導權。萬泰銀大股東SAC並擬尋背景類似(外資私募基金)的合作夥伴,分別與大眾銀、安泰銀大股東接觸,研擬三合一「換股合併」的可能性,希望藉業務互補、擴大分行規模來提升經營績效。

2.外資銀行之併購

由於主管機關嚴格管制分行之設立,不但國內銀行分行通路炙手可熱,外資更是看好在中國大陸及越南等地眾多的台商客戶,長久以來已和台商建立起密切關係的本國銀行,即使在中國大陸沒有分行,但透過香港的策略聯盟平台,仍可為台商提供服務,維持商務往來,且本國銀行擁有廣大的台商客戶基礎,這種種優勢都是外資所無法取代的。許多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越南等台商客戶眾多的地區,原來就設有營業據點,對這些外銀而言,若能結合台灣的分行通路,共同為台商在全球各地提供服務,將對台商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以新竹商銀為例,雖然是一家典型的區域性銀行,但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擁有電子業最重要的約400家廠商,而其中有超過9成和竹商銀有商務往來。渣打銀行於967月收購竹商銀後,即可透過這300多家竹科廠商,有效擴大其在大中華地區的佈局。

外資銀行相繼併購本國銀行以搶攻龐大商機,英商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在收購新竹商銀及亞洲信託投資公司之後,子行渣打國際商業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 (Taiwan) Ltd.之分行有93;美商花旗銀行(Citibank)收購華僑銀行後,子行花旗(台灣)商業銀行Citibank Taiwan Ltd.53家分行(原美商花旗銀行Citibank N.A.11家分行);荷商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標下台東企銀後有20家分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標購中華商業銀行後有33家分行;新加坡商星展銀行標購寶華商業銀行後有40家分行,成功擴展了自身的市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