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6 19:18:31 markyslin

端午節吃粽子

 

傳 說 粽 子 最 早 是 因 鄉 民 於 屈 原 投 江 後 , 唯 恐 江 中 魚 蝦 吃 掉 屈 原 身 體 , 乃 以 竹 葉 包 糯 米 飯擲 入 河 中 , 想 要 使 屈 原 身 軀 完 整 , 後 來 所 包 的 食 物 除 糯 米 外 , 尚 加 入 豬 肉 、 花 生 、 鹹 蛋 等 內餡 , 演 變 成 現 代 的 粽 子 。 

中 國 人 是 講 究 飲 食 的 民 族 , 即 使 是 一 顆 小 小 的 粽子 , 也 有 令 人 歎 為 觀 止 的 變 化 , 不 但 造 形 各 異 , 小 至 一 口 一 個 , 到 大 逾 二 斤 , 口 味 更 是 五 花八 門 , 甜 鹹 葷 素 兼 具 , 每 到 端 午 節 前 約 一 個 禮 拜 , 家 庭 及 商 家 便 開 始 準 備 各 種 材 料 包 粽 子 了 , 光 是 聞 著 蒸 粽 子 透 出 的 香 味 , 就 令 人 垂 涎 三 尺 了 。

 

在 台 灣 , 雖 然 採 購 現 成 粽 子 相 當 方 便 , 但 由 於 端午 節 過 後 即 開 始 進 入 一 年 一 度 的 大 考 季 節 , 「 包 粽 」 又 與 「 包 中 」 諧 音 , 考 生 家 長 們 常 會 親自 包 粽 子 給 考 生 吃 , 以 保 佑 孩 子 考 試 順 利 。

 

 

 

北方粽多為長型, 口味為甜粽

 

 

 

南方粽多為錐形

 

中國大陸
北方

 

北方以一般用蘆葦葉卷為漏斗狀。因蘆葦細長而窄,常需兩、三片相疊才能縛粽。

 

餡料則灌入糯米、粘黃米等,亦可加入棗。一般只有甜素餡,多用紅豆沙或小棗做餡,有用粘黃米或其他粘種糧食的封口用細繩或草絲捆扎(北方傳統上用馬蘭草),作成稜錐正四面體形狀,然後用水煮熟,可以熱食也可以冷食,具有葉子的清香味。

 

但是到了近代,北方的粽子也成為和南方的一樣,成為4個角的粽子.但是口味還是多為豆沙或者小棗的甜味.

 

南方

 

南方多以箬葉包粽,也有用蘆葦葉者。粽子形狀接近三角錐,體積較大。餡料有糯米外加肉、赤豆等,有甜鹹葷素各種口味,其中以嘉興肉粽最為出名。南方粽子的主要類型有肉粽,棗粽,栗子粽等。肉粽是用瘦豬肉在醬油中浸泡一段時間後,裹入同樣被醬油浸泡過的大米(也有直接用泡好的純白糯米的)中。近年來,人們在肉粽中加入適量肥豬肉的越來越多,這樣口感更為香美.此外,近年也有蛋黃肉粽,即在粽子中加入煮熟的鴨蛋黃。製作粽子的糯米中常常也會加入水泡過的紅豆或者綠豆。

 

香港

 

香港地區與中國南方其他地方大致相若,但以裹蒸糭、鹼水糭(甜食)和鹹肉糭(鹹食)為主,亦有紅豆糭和綠豆糭等。近年來,也有茶樓和部分小販售賣。而每逢端午時節,有些食品公司更以魚翅、鮑魚等貴價材料作餡料。

 

臺灣

 

臺灣粽接近中國南方作法,成錐立四角形狀,以白棉線或鹹草捆紮,但臺灣南北部亦有作法上微小的差異。1949年後,大量軍民隨國民政府遷台,亦隨之傳入各省粽類料理。

 

北部

 

臺灣北部作法是米浸泡於水中,瀝乾後用油炒香,並加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將米蒸熟後,近於油飯,再以竹葉包裹填餡,再一次使入味。也有人直接用油將米粒炒至半熟,包裹填餡後蒸食。台灣北部粽所用竹葉多為筍殼,為棕黃色澤,略帶斑點,質地頗為堅韌。

 

南部

 

臺灣南部的作法是用純白糯米浸泡後加肉餡、香菇、鴨蛋黃、紅蔥頭,亦有添加花生、魷魚、蝦米者,餡料須先行醃製,以月桃葉包裹,入大鍋中,以大火水煮,中間或添冷水一至二次,持續加熱至熟透,費時大約一時半至兩小時。食用時帶有淡淡的竹葉清香,亦有添加花生粉、醬油膏一起食用者。台灣南部粽所用月桃葉,質地細緻而葉面較寬, 氣味也較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