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瘋種電〉政府大推太陽光電計畫 民眾參與種電的投報率如何?
〈企業瘋種電〉政府大推太陽光電計畫 民眾參與種電的投報率如何?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 2017年10月9日
為達到非核家園目標,政府訂下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針對太陽能部分,設定太陽光電累積安裝量要在 2025 年達到 20GW(十億瓦),鼓勵生產綠電之餘,也藉此擴大內需,帶動太陽能產業鏈發展,除了國內太陽能業者積極拓展電廠佈局外,許多金控業者也紛紛投入種電,而為解決民眾無法以大筆資金建置太陽能電廠的困境,著眼於讓民眾能更直接參與種電的平台應運而生。
在政策的規劃上,政府設定太陽光電累積安裝量要在 2025 年前達到 20GW,分別為屋頂型 3GW 與地面型 17GW,為達到地面型 17GW 的裝置量,需要有 2.5 萬公頃的土地,目前可裝設的場地約有 1.17 萬公頃。其中,「太陽光電 2 年期推動計畫」預計在 2018 年 6 月前,達成 1.52GW 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包括中央公有屋頂、工廠屋頂、農業設施等屋頂型要完成 910MW(百萬瓦),如鹽業用地、嚴重地層下陷區、水域空間及掩埋場等地面型建置則要達到 610MW。
目前政府主要採用電能躉購制度(Feed-in Tariff, FIT)來獎勵推動再生能源設置,透過鼓勵再生能源發電與賣電等方式來提高誘因,提供固定的優惠費率,並簽訂 20 年合約,保障長期收購再生能源所生產的電力。此外,各縣市政府每年也積極推出各項補貼措施,提供相關設置費用補助,依照不同的裝置容量,給予不同的補助金額。
若要建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只要確定是合法建築,並具備建物登記謄本等相關證明文件就行。目前市面上裝置太陽光電設備不包括其他安裝費用,每瓩系統單價約為 51300 至 71000 元,若發電設備符合設置相關規定,台電就會予以併聯,並以全額售電與餘電售電兩種收購類型,保證收購電力 20 年。從投報率角度來看,以中南部陽光較充沛地區來說,投資太陽能裝置約在 8 年至 11 年間,可完全回收成本,也就是可達約 9% 至 12% 的投資報酬率。
不過,資金門檻高與缺乏土地等因素,仍使大型太陽光電設備建置上有難度,由綠點能創於去年 10 月推出的「陽光伏特家」,成了消費者小額合資擁有太陽能電廠的平台。該平台讓民眾可依自身需求,選擇購買的太陽能板數量,並與其他參與者依比例分享售電收益。長期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也效法了德國與丹麥等歐洲國家的「能源合作社」形式,創立綠能合作社,讓社區民眾可集資投入綠能。
透過門檻較低的小額合資形式投資太陽能,投報率雖不如大型電廠建置來得高,但預估投報率也超過 6%,平均約 10 年可完全回收成本,讓民眾在享有規模經濟好處的同時,參與太陽能發電的門檻也大幅降低。
即使太陽光電 2 年計畫能夠順利達成,後續每年安裝量都需要達到 2GW 至 3GW,以先前 2 年每年的新增裝置量來看,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除了企業投入種電外,民眾也可積極參與建置計畫,從消費者走向綠電生產者,才可望達成 2025 年的 20GW 安裝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