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不爽:太陽能業者 電價收購採低標 劣幣驅良幣
老闆不爽:太陽能業者 電價收購採低標 劣幣驅良幣
國內太陽能電價收購本來就比國外低,但經濟部卻又採「低標制」,某太陽能業者無奈指出,「限額低標制」將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建議政府在招標時不妨改用「合理價」或以業者取得的土地及施工進度來取代低標制,如此才能讓太陽能產業永續發展。高佳菁╱採訪
經濟部9月將進行45MW(Mega Watt,百萬瓦)的電廠收購招標,業者表示,目前政府電價收購每度約7~8元,雖然跟國外相比低很多,但對業者而言,還是有微薄的利潤,不過,政府為了降低收購成本,招標則採用低標制,也就是說哪家業者出價低,誰就得標。
正因為是採取低標制,導致很多非正歸的系統廠商一起來競標,由於這些廠商只是包工程,在得標後,也不會太在意品質,只要能交差就好,因此,常會從中國引進半成品,自然可以用較低的價格來搶標。
但對正規系統廠商而言,拿政府標案,要擔負其品質、發電效益等後續相關責任,因此一定會去精算利潤,若無利潤可言,就會放棄,不會做虧本生意。
合理價才能持久
業者說,政府若持續採「限額低標制」,將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建議政府在招標時,不妨改用「合理價」,以業者取得的土地及施工進度來取代低標制,如已取得土地者可優先得標,若超過招標額度,再依施工進度進行最後篩選,甚至可將屋頂與農地標案分開招標,如此才能讓太陽能產業永續發展。
政府回應 市場定價成本更透明
針對「低標制」,可能將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且政府難控管後續品質問題,經濟部能源局官員表示,得標的業者,施工的相關產品,一定要符合國際認證,且完工後有標準的查驗機制,台電會做最後的把關。
若業者採用的建材是次級品,影響到發電效率,對政府而言,其實沒有損失,反而是業者要回收需花更多時間。
至於業者建議採用合理價,取代低標制,官員指出,所謂的合理價到底多少才合理,市場難訂出一定標準,最好方式,就是由市場決定,讓成本更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