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文字,但中文為什麼叫漢語?
漢、唐在歷史上曾經是興盛於國際上的王朝,所以才會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也有人稱呼中國人為「漢人、唐人」,中國話為「漢語、唐語」,中國字為「漢字」。
至於「華人、華語」則是在民國以後才開始出現的一種稱謂。「華」原本是代表「華夏」,是商朝以前黃河流域各部落的代稱,這些部落被視為是中原文化的開端,在古文之中就常有「華夏」代表「中原」的說法。到了民國以後,基於「華夏」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華人」的稱謂就被用以涵蓋所有的族群,也有融合各族的含意,尤其是在近代中國人開始大量向國外移民之後,國際上通稱海外的中國人為「華人」。
在古代的歷史上,秦朝雖然是統一文字的創始者,卻因為秦國消滅六國而留下了太多仇恨與爭議,導致「秦」的稱謂無法成為正面的代名詞,反而是繼承秦朝功業的漢朝取代了其地位。
所以說,功業越大,爭議也越大,開創者承擔罵名,繼承者享受美名。
然而「漢語」之稱謂是從何時才開始被廣泛使用的呢?用最直覺的方式去思考,一個朝代的名稱會成為整個民族的代名詞,應該就是產生於王朝最興盛的時期,否則若等到王朝衰敗沒落之後,後世就不可能會去讚揚它。
在歷史上「漢人」、「唐人」之所以會成為世人所知的稱謂,就是因為當時漢、唐的盛世聲名遠播,萬邦來朝,盛極一時,世界各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說法才會深植人心,傳於後世,變成了一種概念。
但是每一個光榮的王朝也都會有衰落的時候,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個永不衰敗的王朝,試想一個沒落的王朝之所以會被推翻,就是因為它的後期衰敗與貪腐而受到人們的唾棄,後人既然已經棄之如敝屣,又如何會去恢復它過去的榮耀呢?
由此可知,若不是在最興盛的時期,就不可能有機會成為整個民族的代稱,這是很符合邏輯的推論,不需要去查詢任何資料,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每一種存在的說法就是每個人的觀點所建立的,差別只是人們願意更相信哪一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