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注音符號,才能說好國語;明辨是非黑白,才能提升道德
「注音符號」是學習國語的重要工具,如果看不懂注音符號,連「ㄓㄔㄕ、ㄗㄘㄙ」都分不清,就很難會說出一口標準的國語了。
「注音」或「拼音」何者最優,其實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注音符號只有37個,拼音符號也只有26個,不論學習哪一種都不會很困難,其實不論是「注音」或是「拼音」,都只是用來標示發音的符號而已,採用任何一種都不會影響到發音的本質,只是在版面的排列上會有「長度、方向」不同的差異而已。
如果純粹用科學的角度來看問題,漢字本身是一種「方塊文字」,作為標注的符號最好也要採用「方塊符號」,按照比例縮小放在文字的旁邊,這樣才會整齊劃一,不論是橫排或豎排,都不會顯得混亂。但如果是採用西方的拼音符號,不論是「子音」或「母音」字數都不固定,也無法縱向排列,更無法「從右至左」反向書寫,無法達到自由排列的效果。
台灣推行國語教育已經超過70年了,沒想到時至今日的台灣,還是有很多人都說不好國語,然而很多人卻把這種發音很不標準的國語,美其名稱之為「台灣國語」,但我卻認為這並不值得稱讚,其實真正的「台灣國語」不應該是這麼難聽,這只不過是有些人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作為掩飾自己缺點的一種說詞而已。
有很多人的國語都說得很不好,尤其是那些時常在媒體上曝光的政要、名嘴們,甚至是播報新聞的主播、記者們,讓觀眾們每天在聽他們說那種口齒不清的國語,實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每次都要把電視的音量調到最低,這已經成為一種避免污染的反射動作了。這些對自己要求不太高的人,既然他的國語說得不好,他的方言就不可能會說得更好,這是人類惰性的一種必然結果。
其實說話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外在的表現,經過我多年來的普遍觀察,除了一些患有天生語言障礙的人之外,那些國語說得很標準的人,通常就是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反之國語說得很差的人,就是對自己的要求不太高,只要深入去觀察,就可以得出這種結論。一個人不想去努力調整自己的發音問題,也不想去每天克服自己的發音缺點,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缺乏自我要求的惰性。
其實真正影響人們發音是否標準的原因,是在於人們自我要求的態度,而不是在於符號本身,發音符號本身已經很簡單了,可以很明確的區分出文字發音的差異,關鍵是在於人們發音時的自我要求。如果一個人的母語方言說得差,這可以認為是天生的缺點,但如果是國語說得很差,這就不能認為是天生的問題,而應該是後天努力不夠的結果。若想把國語說得更標準,就必須長期性的下一番苦功,而不應該認為這種不標準的發音就是「台灣國語」,去合理化自己的惰性。
為人處事也是同樣的道理,以上的論述同樣可以用來闡述道德的問題,所謂「是非黑白」本身就是很簡單的符號而已,已經可以很容易的區分出善良與邪惡的差別了,端看自己重視的態度如何。品格高尚的人,憑據的是自己內心的榮譽感,重視風骨與節操,反之沒有羞恥心的人,自我要求太低,才是道德淪喪的唯一原因。
有些人為了謀取政治上的利益而把這些觀念扭曲,把意識型態凌駕於所有的道德之上,美其名稱之為「台灣價值」,其實根本就是在混淆道德觀念,只不過是想要愚弄人民,用以奪取他們的利益而已。把所有的道德標準都降低到無所要求,卻還能高坐廟堂,享受人民的供奉,這難道會是真正的台灣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