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6 23:32:44MingHsin

Back to Life

 連續工作了兩個禮拜,有點累,但心情一直很雀躍。跟著人群上下班,擠火車,忙碌的辦公室工作,下班跟同事到公司樓下酒吧喝個小酒。雀躍的是開始重拾生活的感覺,開心的是我漸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離開了那幾個不學無術的法國人的生活圈,因為覺得夠了,也不想自己這樣混亂下去。之前總覺得在倫敦要認識聰明的當地人還挺難的。開始在這裡工作才明白,英國的中上階層幾乎都是歐美白人為主,工作場所也鮮少外國人。跟過去搭車時的離峰時間相比,尖峰時間幾乎都是趕著上班的白人,西裝畢挺,跟離峰時間都是黑人、亞洲人和觀光客相比,真是天壤之別。說難吧,也就是因為生活圈的關係,認識大多數是在餐廳打工的學生,不然就是一些年紀有點大了,又對亞洲小男生很有興趣,但身處社會中下階層的歐洲人。之前覺得無可厚非,有當地人主動想認識你當然很好,不用花太多力氣就可以有“朋友”,但是後來才發現問題相當多,其中的利益交換讓我有點作噁,索性也就跳脫那個生活圈。剛開始很辛苦,也需要有點勇氣走進去那間幾乎都是年輕英國人的酒吧,而不是那間滿是中老年歐洲人和亞洲小男生,唱著台灣流行歌的卡拉OK舞廳;或是申請大多只會給當地英國人做的白領階級的工作。

  對於自己要的東西漸漸清晰的起來,現在也開始相信信念這種東西,覺得把自己生活穩定下來,幸運自然會跟著來,因為我相信這是我自己想要的,只要相信,它有一天就會發生。

  Abdul是我搬來後認識的室友,一個瑞士小男生,他跟他肯亞籍的男友住在一起。起初不太願意跟我講話,因為在他心目中,這些混在歐洲老頭四週的亞洲男生,不是為了跟在他們身邊拿居留權,就是想從他們身上拿點好處,順便打點工賺點錢罷了,而這些老頭也可以在他們身上獲得一些白人優越感,對他們予取予求,讓他有點不屑。但是當他聽到我在跟我房東抱怨一些設備太差,又聽說我在BBC當實習生之後,我們開始有了對話。我無法反駁他,因為我所看到的也就是這樣。我只是告訴他,這是他們選擇的生活,但並不是我要的,當我還有機會選擇的時候,我會努力,就像我現在在做的,即使我就要離開英國了,但我想我會得到我想到的東西,不管在哪裡。 

就這樣,我有了搬來倫敦之後第一個朋友。